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

鎖定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是1993年在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羅豪才教授和原香港星光傳訊有限公司黃金富先生大力倡導和資助下成立的。學院經學校校長辦公會議批准,從1992年開始籌建,其間得益於香港星光傳訊有限公司主席黃金富先生的慷慨資助,並受到國家教委、專利局、版權局、商標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的大力支持。課程包括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法學等。
中文名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
創建年份
1993
課    程
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等
所屬機構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學院簡介

學院由北京大學領導,並由學院董事會監督管理。董事會由17人組成,現任董事長為黃金富先生,副董事長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羅豪才教授、原中國專利局局長高盧麟先生、北京大學副校長何芳川教授,學院院長為法學院吳志攀教授,秘書長為鄭勝利教授。學院的辦學宗旨是,培養具備一定科技知識基礎,掌握法學及知識產權基本理論知識,能夠在立法、司法、執法部門,企事業單位與科研部門從事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實物與研究工作的高等專業人才。
知識產權學院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在世界範圍內享有一定的聲譽,成為集科研、教學與學術交流於一體的文教中心。學院實行開放辦學,除依靠自身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外,還聘有一批國內外久負盛名的專家學者作為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例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總幹事伊德里斯先生,原中國專利局局長高盧麟先生,科技部副秘書長段瑞春先生,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鄭成思先生、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高級法律顧問王正發先生、中國軟件登記中心應明先生等等。學院已經多次舉辦過世界級的學術會議,先後與世界知識產權共同組織舉辦三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平時的學術講座和論壇更是頻繁異常,為學院師生及同行們提供了廣泛的交流機會,因而備受歡迎。學院已擁有一定的圖書資料庫和相關的教研設備,為國內外學者來校從事學術研究創造了有利條件。
2021年1月15日,發起成立中國藝術法教育聯盟 [1]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學情況

學院於1993年9月正式招收第一批知識產權專業第二學位生和碩士研究生,並於1999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現有在校博士生8名,碩士生32名,第二學士學位生62名。1993-1995年第二學位招生只面向北京大學在校本科生,1996年以後開始面向全國應、歷屆本科畢業生。報考考生第一專業限於理工農醫、經濟和外語專業。第二學位學制兩年,課程設置分兩類,第一類為必修課程,包括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國際私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專利文獻檢索、技術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計算機技術的法律保護、科技法、專業英語等基礎性法律學科。第二類是選修課程,包括企業法與公司法、財政法與税收法、金融法與銀行法、國際技術轉讓、國際投資法、國際貿易法等。學生按規定修完課程後授予法學第二學士學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專業為培養我國高層次知識產權專門人才而設置,學生生源分別是已畢業的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
目前學院已有多屆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其中第二學位畢業生175名,碩士學位畢業生70名。他們分佈於立法、行政、司法等國家機關,學校、研究所等學術機構,以及公司、企業等經濟單位,部分人已成為中國知識產權相關部門與行業的中堅力量。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科研成果

學院致力於科研創新工作,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中國互聯網技術創新觀察報告與互聯網企業個人信息保護政策抽樣測評報告。
中國互聯網技術創新觀察報告(2014)
過去十幾年中,互聯網逐漸成為顛覆性的力量,創造出許多新的概念、產品和生活方式,改變了傳統行業的發展。聚焦於互聯網領域的技術創新,本報告對互聯網的主要技術領域的中國專利進行檢索、統計,並結合專利權人的市場地位進行對比和分析,以探求技術創新對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基於數據的統計與分析,結合典型案例,本報告對互聯網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概況總結如下:
1. 互聯網專利技術更新的速度
  • 互聯網行業技術發展速度迅猛,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縱觀近10年的趨勢,專利技術的更新週期約為3年。
  • 2010年~ 2013年是互聯網各技術領域專利數量增長較快的時期。其兩個主要原因:第一,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的增強;第二,國家專利申請資助和獎勵政策的實施。
2. 國內外企業在中國的專利佈局概況
  • 從專權利人的角度考察,外國企業在互聯網領域的專利佈局較早,主要集中在互聯網物理層即傳輸技術領域,涉及互聯網多項傳輸標準;國內企業的專利數量在近三年呈較快增長,主要集中在軟件及產品設計的創新方面。
  • 在即時通訊、社交網絡、移動支付、網絡遊戲、網絡安全、搜索引擎等技術領域所積累的中國專利數量在市場中已經可以比肩甚至趕超同領域的國外企業。未來,中國互聯網企業將在在全球互聯網領域的創新格局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 但在一些新興的技術領域,例如雲計算領域,跨國公司表現出了較強的前沿技術的研發實力。
3. 國內企業的創新狀況
  • 從專利申請趨勢圖的年度不連續性可看出,中國企業創新實力的持續性還有待考察。
  • 規模較大的互聯網公司並不是唯一地依靠持續創新來維持和擴大市場份額,通常會通過培養大規模的社交網絡或者通訊平台用户羣體和用户粘性,利用平台流量優勢來獲取用户其他應用軟件的使用和信任,從而獲取較大市場份額。
4. 中國互聯網產業創新面臨的挑戰
  • 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專利積累時斷時續,説明企業創新的計劃性、前瞻性尚顯欠缺。企業競爭力的持續增強,還需要通過有計劃的持續創新研發和合作研發獲得。
  • 互聯網企業的創新模式以單獨研發為主,缺乏協同創新模式。協同創新將來是否會在互聯網技術發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尚需考察。協同創新的不足(類似於“軍備競賽”的競爭模式)通常會帶來整個產業研發成本過高、抑制競爭或者惡性競爭。
  • 在前沿技術領域,跨國公司具有較強的技術研發實力,並很早就有意識地在前沿技術領域進行了專利佈局。儘管是否進行前沿技術研發需要每個企業根據各自的企業發展戰略而定,但有實力的企業應當考慮對前沿技術的投入,以技術創新優勢積累市場競爭資本,有助於中國互聯網市場良好競爭秩序的構建。
互聯網企業個人信息保護政策抽樣測評報告
學院於2014年推出了《互聯網企業個人信息保護政策測評標準》1.0版本,期望為中國互聯網企業提供行業自律指導,為今後的法律規範做準備性研究。
經過一年多的觀察實踐,通過逐步完善1.0版本,於2015年9月完成《測評標準》 2.0版本,同時,依據2.0版本對若干互聯網企業的個人信息保護政策進行了抽樣分析,以此促進企業面臨大數據應用時代的新挑戰,提升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和水平。
  • 本測評報告的目的、對象和範圍
本報告通過對互聯網不同服務領域的個人信息保護政策抽樣分析,依據《測評標準》對這些政策的透明度、完備度、用户參與度等方面進行測評。本報告採用量化手段,通過評分體系與橫向對比得出結論。
本報告的評價對象為互聯網企業公開宣稱的、明確承認的個人信息保護政策。如,互聯網企業在與用户簽訂的服務/許可/使用協議中的個人信息保護條款,或互聯網企業的網站上所公開的隱私政策,並根據《測評標準》所規定的各項指標對其進行逐項評價。
  • 本測評報告的評價標準
指標體系分為基本評價和附加評價。
基本評價有三個層級,第一個層級包括4個類別,分別為:個人信息保護政策、處理週期、用户參與、安全與維護。
基本評價的第二個層級包括13個子類別。具體而言,個人信息保護政策進一步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個人信息保護政策的表現形式、個人信息保護政策的適用、個人信息保護政策的變更、個人信息保護政策的解釋。處理週期進一步包括以下四個方面:收集、使用、轉移、刪除。用户參與進一步包括以下二個方面:用户控制、用户申訴。安全與維護進一步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技術手段、信息維護、跨境數據傳輸。
基本評價的第三個層級包括30項指標
針對第三層級的每項指標,測評小組給予從零級到三星級的評分,相應地最低得分為0分,最高得分為3分。各個星級的基本含義如下表1所示。
表1
評價
含義
相應分數
零星:☆☆☆
企業個人信息保護政策不存在相關規定或規定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最低標準。
0
一星:★☆☆
企業個人信息保護政策對該事項進行了基礎水平的規定。
1
二星:★★☆
企業個人信息保護政策對該事項進行了進階水平的規定,但並不全面。
2
三星:★★★
企業個人信息保護政策對該事項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規定,符合或優於法律規定義務水平。
3
在基本評價之外,還額外進行附加評價,對於個人信息保護政策整體效果、特色性規定及其他特別事項進行綜合評價,滿分為10分。
指標體系以100分為滿分,其中基本評價所涉及的30項評價指標的滿分為90分,附加評價滿分為10分。各個評價類別所佔分數如表2所示。
表2
第一層次分類
第三層次指標個數
相應分數(100滿分)
個人信息保護政策
8
24
處理週期
12
36
用户參與
5
15
安全與維護
5
15
附加評價
1
10
  • 測評覆蓋的領域、企業以及相關服務和產品
表3
編號
類別名稱
測評產品/服務
1
平台類
騰訊
谷歌
百度
蘋果
微軟
-
2
社交類
人人網
新浪微博
Facebook
Instagram
QQ空間
-
3
即時通訊類
來往
Skype
微信
QQ
-
-
4
訂票類
攜程
去哪兒
12306
藝龍
-
-
5
打車類
滴滴
一號專車
神州專車
易到用車
Uber
-
6
招聘類
大街
智聯
前程無憂
LinkedIn
-
-
7
婚戀類
世紀佳緣
百合網
珍愛網
8
雲存儲類
Amazon
樂視雲盤
DropBox
百度雲
騰訊微雲
-
9
理財類
支付寶
京東金融
微眾銀行
金聯儲
Paypal
-
10
郵箱類
163郵箱(網易)
Yahoo
Sohu
Gmail
outlook
iClould
Aliyun
-
-
11
輸入法類
搜狗輸入法
訊飛輸入法
百度輸入法
微軟輸入法
谷歌輸入法
-
12
瀏覽器類
IE
Firefox
UC瀏覽器
獵豹
Chrome
Safari
13
其他類
迅雷
安客誠
三星
YouTube
-
-
  • 測評結果
根據測評結果,被測評的50份隱私政策中,得分排名前五的互聯網企業如下表4所示。從結果中可以看出,綜合類的第三方平台(例如微軟、谷歌、蘋果、騰訊、百度)比細分領域的互聯網服務/產品的排名更高;早出現的互聯網產品/服務領域(例如電子郵箱、瀏覽器、社交等)比晚出現的互聯網產品/服務(打車、旅行、雲盤等)的排名更高。
表4
排名
名單
總分
前5名(不分類別)
完備性
處理週期
用户參與
安全與維護
附加評價
1
微軟
82
19
31
15
9
8
2
LinkedIn
77
20
30
13
14
0
3
三星
71
21
33
9
5
3
4
Paypal
67
15
22
15
15
0
5
谷歌
65
15
26
9
15
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