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Born to Die

(2012年拉娜·德雷發行的專輯)

鎖定
《Born to Die》是美國女歌手拉娜·德雷的首張錄音室專輯,專輯的音樂製作人由帕特里克·博格、傑夫·巴斯克、克里斯·佈雷德、艾米利·海尼等擔任,標準版唱片內部共收錄12首歌曲,於2012年1月27日通過新視鏡唱片公司發行 [8] 
《Born to Die》於發行首周便拿下英國OCC專輯榜冠軍,並登上美國公告牌二百強專輯榜亞軍 [1]  。2014年4月,《Born to Die》獲得公告牌音樂獎“最佳搖滾專輯”提名 [6] 
中文名
向死而生
外文名
Born to Die
專輯語言
英語
專輯歌手
拉娜·德雷
專輯時長
49分28秒
曲目數量
12(標準版)
音樂風格
悲核
巴洛克流行 [3] 
古典音樂
世界音樂
嘻哈音樂 [3]  展開
唱片公司
新視鏡,Polydor,環球唱片
發行日期
2012年1月27日
發行地區
德國
愛爾蘭
法國
英國
美國 展開
發行地區
德國
愛爾蘭
法國
英國
美國
澳大利亞
日本
中國等 收起
製作人
帕特里克·博格
傑夫·巴斯克
克里斯·佈雷德
艾米利·海尼
賈斯汀·帕克 展開
製作人
帕特里克·博格
傑夫·巴斯克
克里斯·佈雷德
艾米利·海尼
賈斯汀·帕克
瑞克·諾威爾斯
Robopop
Al Shux [6]  收起

Born to Die創作背景

該專輯首支單曲《Video Games》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個曾經和拉娜·德雷一起上班、一起玩電子遊戲的男孩子 [12]  。2011年2月,當音樂製作組合Robopop第一次聽到《Video Games》簡單的鋼琴聲音樣品後,立即感到興奮,於是打算先做一個歌曲小樣看看,兩人在BMG工作室中製作整首歌曲。在此過程中,Robopop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Video Games》放慢,因為他們發現拉娜·德雷很適合緩拍音樂,所以他們把歌曲的節奏調至60BPM,即像哀樂,又像整首歌在慢動作一樣。
由於Robopop覺得《Video Games》的官方樣品做的有點操之過急,於是就對歌曲的旋律做了一些改變 [11]  。瑞克·諾威爾斯之所以與拉娜·德雷合寫歌曲《Summertime Sadness》,是因為他在YouTube聽過拉娜·德雷的音樂,於是便萌生了想要為她寫歌的想法 [10]  。2011年11月,拉娜·德雷宣佈這張專輯取名為“Born to Die” [4]  。而對於自己在歌曲中的低沉音線,拉娜·德雷則表示當時的人們並不把她當做嚴肅認真的音樂人,所以她就刻意的壓低聲調,她覺得這樣做能夠令自己脱穎而出 [5] 
拉娜·德雷 拉娜·德雷

Born to Die專輯曲目

專輯名稱 專輯名稱
曲序
收錄曲目
詞曲作者
製作人
時長
標準版
1.
(向死而生)
拉娜·德雷
賈斯汀·帕克
艾米利·海尼
賈斯汀·帕克
04:46
2.
(出發)
拉娜·德雷
蒂姆·拉爾科姆
帕特里克·博格
艾米利·海尼
05:00
3.
(藍牛仔)
拉娜·德雷
艾米利·海尼
Dan Heath
艾米利·海尼
03:30
4.
(電子遊戲)
拉娜·德雷
賈斯汀·帕克
Robopop
04:42
5.
(激浪輕怡)
拉娜·德雷
邁克·戴利
艾米利·海尼
傑夫·巴斯克
邁克·戴利
03:43
6.
(國歌)
拉娜·德雷
賈斯汀·帕克
大衞·斯奈頓
詹姆斯·鮑爾·梅因
艾米利·海尼
傑夫·巴斯克
大衞·斯奈頓
詹姆斯·鮑爾·梅因
03:51
7.
(黑天堂)
拉娜·德雷
瑞克·諾威爾斯
艾米利·海尼
瑞克·諾威爾斯
04:03
8.
Radio
(電台)
拉娜·德雷
賈斯汀·帕克
艾米利·海尼
賈斯汀·帕克
03:34
9.
Carmen
(卡門)
拉娜·德雷
賈斯汀·帕克
艾米利·海尼
傑夫·巴斯克
賈斯汀·帕克
04:08
10.
(百萬富翁)
拉娜·德雷
克里斯·佈雷德
艾米利·海尼
克里斯·佈雷德
03:51
11.
(夏日憂傷)
拉娜·德雷
瑞克·諾威爾斯
艾米利·海尼
瑞克·諾威爾斯
04:25
12.
(女孩本色)
拉娜·德雷
蒂姆·拉爾科姆
Jim Irvin
Al Shux
艾米利·海尼
03:58
豪華版加曲
13.
(沒有你)
拉娜·德雷
薩沙·斯卡貝克
艾米利·海尼
03:48
14.
Lolita
(洛麗塔)
拉娜·德雷
利亞姆·豪
漢娜·羅賓遜
艾米利·海尼
利亞姆·豪
03:40
15.
Lucky Ones [13] 
(幸運兒)
拉娜·德雷
瑞克·諾威爾斯
艾米利·海尼
瑞克·諾威爾斯
03:47

Born to Die專輯鑑賞

在專輯封面上,拉娜·德雷如頹廢派的少女一般綻放着無限光芒,這樣的一個狀態便可挑戰文藝風格。
專輯封面令人着迷且引人注目,封面上美人的烈焰紅唇、復古的美國鄉村色調、剝削片專用的粗大標題,和電影海報並無二致。拉娜·德雷穿着透薄襯衣正對鏡頭,神情高傲,目空一切,彷彿是《雌雄大盜》的柏邦妮、《祖與佔》的凱瑟琳以及《我心狂野》的羅拉,無論專輯封面給人帶來的感覺,源於拉娜·德雷的外包裝還是罌粟般的視覺感,封面都在強烈引導着聽眾走向迷幻世界。當《Blue Jeans》陰沉緩慢的電子合成器響起,彷彿是其本身歡迎聽者來到仿若影片《雙峯鎮》的夢囈入口。
在《Born to Die》中,拉娜·德雷的嗓音無疑是迷人的,她的嗓音能夠捕獲聽者的心。
《Born to Die》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精氣神,但鑑於拉娜·德雷在封面上如此令人驚歎的造型和外表,她的音樂更加顯得枯燥。該專輯並不是拉娜·德雷暗黑靈魂的救贖之旅,而是她在流行音樂中的華麗轉身。在首支單曲《Video Games》裏頭,拉娜·德雷用慵懶的嗓音,不緊不慢地在歌詞中描繪着一個女孩關於愛情的獨白,這首另類芭樂曲有着一切走紅的元素:漂亮的旋律,簡單明瞭但具備一定想象空間的歌詞,恰當好處的呢喃重複,簡約主義的編曲,氛圍至上的鋼琴和軍鼓穿行其中。
在唱至“我聽説你喜歡壞女孩,親愛的,這是真的嗎?”時,拉娜·德雷適時地為聽者勾勒出充滿畫面感的雙唇,好似一下子就能貼到聽者的臉上。包括例如《Diet Mountain Dew》中她的甜美勁頭,於黑人音樂和時尚泡泡糖舞曲節奏的結合裏玩出輕鬆愉悦的火花,這一切都是流行音樂工業裏最討好人的地方。聽者甚至能在專輯裏聽出許多Lay Gaga的影子,而最典型的例子,便要數《National Anthem》,歌曲的架構尤其是轉入副歌之後用和音交織出的大氣感,類似於Lady Gaga的音樂風格。
該專輯的音樂充滿了復古氣息,如之前所述《Blue Jeans》開頭處大衞·林奇慣用的混響後的迷幻電吉他音色,還有第11首歌曲《Summertime Sadness》中吉他與鍵盤和絃樂的搭配,很容易便讓人聯想到美國六七十年代的迷幻搖滾樂。該專輯中的音樂類似於影片《美國麗人》音樂中沉吟低語的鋼琴、迷離深幽的電子背景鋪排,還有漂亮且充滿靈性的打擊樂——這些未必是拉娜·德雷照本宣科地用在了專輯裏,但其傳遞情緒的方法、尤其是對音樂蒙太奇式的敍事性把握,都是她音樂中最動人之處。即使專輯名稱叫做《Born to Die》,但其實際內容卻並非如此絕望,和Feist的專輯《Let it Die》根本是兩碼事 [9] 

Born to Die獲獎記錄

日期
頒獎媒體
獎項名稱
類型
2014年04月09日
公告牌音樂獎
最佳搖滾專輯 [6] 
提名

Born to Die發行信息

  • 2012年,據世界聯合榜統計,本專擁有290萬張的銷售記錄,是全球銷量第四高的專輯 [7] 
  • 這張專輯還在法國打破酷玩樂隊所創下的:首發第一週擁有最高數碼專輯銷量記錄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