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鎖定
《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麥可思研究院。
中文名
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1] 
作    者
麥可思研究院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6月1日
定    價
98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09714911

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麥可思人力資源信息管理諮詢公司“中國2008屆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數據的基礎上,由麥可思公司與西南財經大學共同完成的2009年度大學畢業生就業暨重點產業人才分析報告。本書共分為技術報告/主體報告以及主要結論與建議三個部分,根據具體數據,從就業水平,薪資,工作能力,求職等各個方面,分析了北京市2009年讀大學生就業形勢,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面對國際經濟不景氣的現實,在大學生就業成為政府工作重點和社會關注焦點的情況下,本書具有相當的參考和借鑑意義。

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作者簡介

王伯慶,麥可思公司創始人,西南財經大學特聘教授,麥可思中國高等教育跟蹤評估系統(CHEFS)創始人新浪高三家長博客圈顧問,2008年四川省優秀教師。主要著作:《看就業選專業——報好高考志願》和《決戰大學生就業》等。

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圖書目錄

總報告
技術報告
主要結論
分報告
分報告1 去向分佈
一 畢業半年後的去向分佈
二 中國2009屆各類院校及不同地區的總體就業指標
分報告2 就業與月薪
一 就業狀況
二 月薪狀況
三 工作與專業對口的比率
分報告3 失業與預警分析
一 失業狀況
二 專業預警分析
分報告4 工作能力、核心知識、職業任務
一 工作能力
二 核心知識
三 代表性職業的最重要工作任務
分報告5 求職分析
一 首選就業城市類型
二 求職成本與求職份數
三 月薪期待底線
四 求職服務
五 初次求職成功的渠道
分報告6 自主創業
一 自主創業分佈
二 自主創業的各個因素
分報告7 讀研、留學與專升本
一 國內讀研
二 出國留學
三 專升本
分報告8 高考志願填報
一 選擇專業的首要理由
二 填報志願時選擇各專業大類的首要理由
分報告9 滿意度分析
一 對母校的滿意度
二 校友推薦度分析
三 大學培養中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分報告10 就業弱勢羣體分析
一 背景介紹
二 漂族就業狀況分析
三 漂族背景分析
分報告11 振興產業對應的專業分析
一 背景介紹
二 數據介紹
三 本科
四 高職高專
附錄 名詞解釋
主要參考文獻
文章簡介:
由麥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獨家撰寫的《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已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並於2010年6月2日起正式對外發布。 該報告是基於麥可思2010年初完成的2009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抽樣跟蹤調查撰寫,抽樣達到約50萬人,回收問卷24.5萬份,有效問卷22萬份,主要內容包括就業與月薪,去向分佈,失業與預警分析,工作能力、核心知識、職業任務,求職分析等。 本專題所有數據來源:麥可思。 本科專業 紅牌專業 黃牌專業 綠牌專業 動畫 美術學 地質工程 法學 藝術設計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生物技術 統計學 船舶與海洋工程 生物科學與工程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石油工程 數學與應用數學 公共事業管理 採礦工程 體育教育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油氣儲運工程 生物工程 工商管理 礦物加工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漢語言文學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英語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國際經濟與貿易 高職專業 紅牌專業 黃牌專業 綠牌專業 臨牀醫學 計算機網絡技術 道路橋樑工程技術 法律文秘 計算機信息管理 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物流管理 應用化工技術 國際金融 商務英語 焊接技術及自動化 工商管理 會計電算化 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 經濟管理 法律事務 漢語言文學教育 計算機應用技術 電子商務 就業目的地 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為畢業生就業首選 2009屆“211”院校畢業生的首選就業城市主要是直轄市,佔44%;非“211”本科院校以及高職高專畢業生的首選就業城市主要是副省級市,均佔45%。 大城市就業市場規模大、經濟文化發展水平高、職業能力成長機會多,因此往往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首選;但根據調查,畢業生的實際就業城市類型主要集中在地級及以下城市。 求職成本 本科畢業生平均求職成本1207元、高職高專為1061元每拿到一個offer,本科畢業生需投出12份簡歷 與2008屆相比,2009屆大學畢業生求職的花費上升約1/10,“211”院校為1230元、非“211”本科院校為1138元、高職高專院校為1061元,但拿到一份工作錄取所需投出的平均求職份數略有下降,求職難度未見增加。 2009屆本科畢業生求職成本最高的行業大類為“郵遞、物流及倉儲業”(1511元),最低為“礦業”(879元);高職高專畢業生求職成本最高的行業大類為“政府及公共管理”(1225元),最低為“農業、林業、漁業和畜牧業”(770元)。 期待月薪 2009屆大學畢業生的月薪期待底線大幅上升 與2008屆相比,2009屆大學畢業生的月薪期待底線有大幅度上升,比2008屆的薪資期待低谷上升了約500元,也明顯高於2007屆的薪資期待。這個急劇的薪資期待可能與對經濟景氣的過於樂觀和社會的物價快速上漲有關。 根據不同經濟區域分類,泛長江三角洲區域大學生期待月薪最高,達到2145元;而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大學生期待月薪最低,僅為1949元;全國本科大學畢業生平均薪資期待為2073元。 求職渠道 大學招聘會是對2009屆大學畢業生最有幫助的服務 辦學層次高的大學的畢業生接受求職服務的比例高,“211”院校沒有接受任何求職服務的學生比例明顯低於其他類型高校,高達1/3的2009屆大學畢業生認為高校提供的求職服務沒有任何幫助。 2009屆大學畢業生的主要求職成功渠道更加多樣化,“211”院校是大學招聘會,非“211”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是通過親朋好友;與2008屆畢業生相比,大學招聘會的成功率大幅度下降,211院校下降9個百分點,幅度達23%;非“211”本科院校下降6個百分點,幅度大25%;高職高專院校下降了10個百分點,幅度達40%。 2009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的去向分佈 2009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較上屆增長1個百分點 2009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是86.6%,比2008屆85.6%高1個百分點,比2007屆87.5%低0.9個百分點;約1/3以上的就業是在畢業後半年內實現的;2009屆有半職工作的比例為1.5%。 2009屆畢業生畢業後立刻在國內外讀研比例明顯增加,211院校增加了約2.5個百分點,,達到13.5%;非211院校增加了1.1個百分點,達到8.4%。國內外讀研的比例2009屆比2008屆增加了0.8個百分點,2008屆比2007屆增加了1.1個百分點。 2009屆大學畢業生失業的比例為12.6%,其中有9.4%的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1.0%的人正在準備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2.2%的人放棄求職與求學。回答畢業時就已經落實工作的有53.7%,高於2008屆畢業時的51.7%。 “211”院校2007~2009屆畢業生半年後的分佈變化 2009屆高職高專就業率增長幅度大於本科 2009屆“211”院校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非失業率約為91.2%,比2008屆(90.1%)高了1.1個百分點,這一增長來源於讀研而非就業,比2007屆(93.5%)低了2.3個百分點。 2009屆非“211”本科院校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約為87.4%,與2008屆(87.3%)基本持平,比2007屆(90.4%)低了3個百分點。 2009屆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約為85.2%,比2008屆(83.5%)高了1.7個百分點,比2007屆(84.1%)高了1.1個百分點。連續四年高職高專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與非“211”本科差距縮小,在同樣的經濟形勢下高職就業率提高較快。 全國示範性高職院校2009屆畢業生的就業率(88.1%)已經不低於非“211”本科院校(87.4%),高於非示範院校(84.3%)。民辦院校的就業率最低(82.8%)。 不同經濟區域的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 泛長三角地區2009屆大學畢業生總體就業率最高 從2009屆大學畢業生分佈的經濟區域差別來看,泛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體,包括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安徽,該區域2009屆大學畢業生總體就業率88.7%最高;泛東北區域經濟體,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畢業半年後就業率79.5%最低。 分學校類型來看,泛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體,包括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安徽,居2009屆本科畢業半年後就業率榜首(90.4%);陝甘寧青區域經濟體,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居2009屆高職高專畢業半年後就業率榜首(88.1%)。 2009屆畢業生就業的僱主類型及薪資分佈 民企、中小企業仍是大學畢業生最大僱主 麥可思調查研究發現,“民營企業/個體”仍是2009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類型,“211”院校中有35%的畢業生就業於“民營企業/個體”,非“211”本科院校中有47%的畢業生就業於“民營企業/個體”,高職高專院校中有62%的畢業生就業於“民營企業/個體”。 無論何種類型院校的2009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僱主規模300人以下(包括50人以下、51-300人)所佔比例最高,“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就業比例分別為38%、50%、60%。 本科各類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變化趨勢 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變化趨勢 本科專業工學就業率最高 法學最低 2009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專業大類是工學(90.2%),最低的是法學(82.3%);高職高專就業率最高的是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89.5%),輕紡食品大類(89.4%)緊居其後,最低的是法律大類(73.2%)。 從專業小類來看,2009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專業為地質工程(100%),;而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高職高專專業則為油氣儲運技術、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兩個專業的2009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均為98.6%。 三年就業率平均下降最快的本科專業大類是歷史學,平均下降最快的本科專業中類是統計學類,就業量排前100的專業小類中就業率平均下降最快的前三位是臨牀醫學、動畫、應用物理學。 2009屆大學畢業生薪資明顯增長 高職高專增長最多 2009屆“211”院校本科畢業生半年後月薪為2756元,比2008屆(2549元)有明顯回升,但仍低於2007屆(2949元);2009屆非“211” 本科院校畢業生半年後月薪為2241元,比2008屆(2030元)有所回升,但仍低於2007屆(2282元)。 2009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的月薪為1890元,比2008屆(1647元)有較顯著的增長,明顯高於2007屆(1735元)。與2008屆相比,2009屆各類型院校畢業生的月薪均有較顯著的增長。其中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的月薪增長最多。 各專業大類中,2009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月薪最高的是經濟學(2498元),最低的是醫學(2124元);高職高專月薪最高的是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2358元),最低的是醫藥衞生大類(1564元)。 與2008屆相比,2009屆本科畢業生月薪增長最快的行業為“政府經濟項目”,其月薪增長率為34%;高職高專畢業生月薪增長最快的行業為“房地產業(開發、銷售、物業)”,其月薪增長率為40%。 2009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率分別是,“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職高專院校45%。離職的主要類型是主動離職(88%),離職的前三位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31%)、薪資福利偏低(25%)和想改變職業和行業(13%)。 2009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最高的前3位專業小類是:編輯出版學、藝術設計、廣告學;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最高的前3位專業小類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裝飾藝術設計。 2009屆各類院校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率 2009屆大學畢業生的離職類型分佈 2009屆大學畢業生主動離職的原因分佈 2009屆各類院校畢業生的失業人羣分佈 各類院校2007~2009屆畢業生半年後的失業率變化趨勢 麥可思研究表明,無論哪類院校的大學畢業生,半年後的失業率變化趨勢是:2009屆比2008屆都略有下降。其中,2009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失業率下降幅度較大。 2009屆各類院校畢業生的失業人羣中,“211”院校8.8%的失業畢業生中有16%為“待定族”(不求學不求職),非“211”本科院校11.5%的失業畢業生中有18%為“待定族”,高職高專院校14.4%的失業畢業生中有18%是“待定族”。大多數半年時處於失業狀態的畢業生還在繼續求職。 畢業半年後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失業人數為10.38萬人,佔了本科失業總人數的33.3%,其中有8個專業是2007~2009連續三屆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 畢業半年後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高職高專專業失業人數為12.50萬人,佔了高職高專失業總人數的30.2%。其中有7個專業是2007~2009連續三屆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物流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商務英語。 麥可思將2009屆大學畢業生中,月薪處在就業城市同屆大學畢業生薪資的最低25%的人羣劃分為低收入人羣。就業弱勢羣體包括低收入的就業全漂族(含低收入的半就業全漂族)、低收入的就業半漂族、失業半漂族。並以“就業漂族”來指代“就業全漂族”和“就業半漂族”。 漂族半年後月薪僅為平均水平約一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