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蒿(原變種)

鎖定
龍蒿(學名:Artemisia dracunculus)又稱香艾菊、狹葉青蒿、蛇蒿、椒蒿、青蒿、他拉根香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西伯利亞西亞。阿拉伯人統治西班牙時期,才引入歐洲。中文圈裏,俗誤稱為茵陳蒿
中文學名
龍蒿(原變種)
拉丁學名
Artemisia dracunculus Linn. var. dracunculus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菊科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春黃菊族菊亞族
蒿屬
亞    屬
龍蒿亞屬
龍蒿組
龍蒿系
龍蒿

龍蒿(原變種)形態特徵

植株:灌木狀草本。
根:根粗大或略細,木質,垂直;根狀莖粗,木質,直立或斜上長,直徑0.5-2釐米,常有短的地下莖。
龍蒿(原變種)線稿圖 龍蒿(原變種)線稿圖 [2]
莖:莖通常多數,成叢,高40-150(-200)釐米,褐色或綠色,有縱稜,下部木質,稍彎曲,分枝多,開展,斜向上;莖、枝初時微有短柔毛,後漸脱落。
葉:葉無柄,初時兩面微有短柔毛,後兩面無毛或近無毛,下部葉花期凋謝;中部葉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1.5-)3-7(-10)釐米,寬2-3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上部葉與苞片葉略短小,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0.5-3釐米,寬1-2毫米。
花:頭狀花序多數,近球形、卵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徑2-2.5毫米,具短梗或近無梗,斜展或略下垂,基部有線形小苞葉,在莖的分枝上排成復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開展或略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層,外層總苞片略狹小,卵形,背面綠色,無毛,中、內層總苞片卵圓形或長卵形,邊緣寬膜質或全為膜質花序託小,凸起;雌花6-10朵,花冠狹管狀或稍呈狹圓錐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8-14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短,上端棒狀,2裂,不叉開,退化子房小。
果:瘦果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
花果期:7-10月。 [1] 

龍蒿(原變種)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幹山坡、草原、半荒漠草原、森林草原、林緣、田邊、路旁、幹河谷、河岸階地、亞高山草甸等地區,也見於鹽鹼灘附近,常成叢生長,局部地區成為植物羣落的主要伴生種。為北温帶及亞熱帶半荒漠與草原地區的廣佈種。

龍蒿(原變種)分佈範圍

龍蒿(原變種)國內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寧夏、甘肅、青海及新疆;東北、華北及新疆分佈在海拔500-2500米地區,甘肅、青海分佈在海拔2000-3800米地區。

龍蒿(原變種)國外

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爾地區,錫金,蘇聯及歐洲東部、中部及西部和北美洲各國都有。
模式標本採自蘇聯西伯利亞。

龍蒿(原變種)主要價值

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醛類物質,還含少量生物鹼。
青海民間入藥,治暑濕發熱、虛勞等。
根有辣味,新疆民間取根研末,代替辣椒作調味品。
牧區作牲畜飼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