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鼓膜器

鎖定
鼓膜器(tympanal organ,tympanic organ)亦稱鼓膜聽器。昆蟲聽覺器官的一種。基本上屬於絃音器官。具有表皮變成薄膜狀貼在氣管膨大部分(氣囊)——“鼓膜”(tympanum)的特徵,由於鼓膜的共鳴而對音波敏感。絃音器官不是直接連接鼓膜,對鼓膜振動,是連接在二次振動的第二膜(氣管膜)上。因為鼓膜的存在以及機能上的類似,所以也俗稱為“耳”。
中文名
鼓膜器
外文名
tympanal organ,tympanic organ
別    名
鼓膜聽器

鼓膜器所在的場所

因種類而異,螽蟖和蟋蟀是在前足脛節的基部(膝下器),蝗蟲是在第一腹節的兩側,蟬在第二腹節,天社蛾、毒蛾、則在後胸,尺蠖蛾在第一腹節。緊密接着鼓膜的有絃音器的感覺細胞,但其數目不一,螽蟖約100個,蛾類只不過是2個,其中1個表現為適應神經放電快,另外1個是適應放電遲。感覺細胞和鼓膜由韌帶相連,細胞的突起為具有(9+2)的微細管的纖毛結構。這個細胞體能記錄相同音波形的起動電位。鼓膜器敏感地感受聲音是無疑的,但夜蛾(例如後翅類Underwing moths)螟蛾尺蠖蛾等的鼓膜器可以看成是由空氣的振動檢知翅振動的一種內感器。

鼓膜器動物的鼓膜器

相反,蝗蟲、蟋蟀、蟬等,具有發音能力的各種種類,鼓膜器官的發達程度特別高,作為真正的聽覺器官、借鳴聲引誘異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鼓膜器官比人類的耳朵,對低音遲鈍,對高音敏感,據説蝗蟲螽蟖的一種(Decticus),可聽範圍的上限超過每秒9萬赫茲。蛾類是不發音的,但是因為敵對的蝙蝠的鳴聲含有超聲波,所以能很好地感受到超聲波。鼓膜器一般感覺細胞的數目即使很多,也沒有分析音波周波數的能力。但由於與很多細胞有關音的強弱能敏鋭地辨別,使用具有對同種昆蟲的鳴聲可完全聽到的可聽範圍的聽器聽取。用兩“耳”從強弱的節奏能敏鋭地識別音源方向。在音源探測上與中樞神經系統有關,把從兩“耳”來的信息,按興奮和抑制兩種作用,具有敏鋭的判斷能力。末梢神經的抑制還不明確。鼓膜器的起源是張力感器,與脊椎動物的內耳完全不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