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黨州

(廣西古代行政區)

鎖定
古州縣名,位置在今廣西玉林市興業縣,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設置黨州,管轄善勞、撫安、善文、寧仁、安仁、古符、福陽、懷義八個縣。明洪武五年(1372年),黨州撤併,連同領縣納入鬱林州。
中文名
黨州
建立時間
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
廢除時間
明洪武五年(1372年)
地理區域
廣西玉林市興業縣

目錄

黨州歷史沿革

黨州

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為安撫嶺南少數民族,在古黨垌設置黨州,管轄善勞、撫安、善文、寧仁、安仁、古符、福陽、懷義八個縣,設州城於今廣西玉林市興業縣賣酒鎮黨州村的一個高山坡,州城為長方形,初時用砂石泥土混合築成。時黨州共轄1147户共7440人。
永淳二年(683年)析出安仁、懷義、福陽、古符四縣屬平琴州。 天寶元年(742年),改為寧仁郡。至德二年(757年),安仁縣易名容山縣,撫安縣易名撫鹿縣。次年,寧仁郡又復改名黨州。建中二年(781年),平琴州廢省入黨州,容山、懷義、福陽、古符四縣改屬黨州。此時,為加固城池,在外牆改用磚砌,並在城內建城隍廟。
唐末,黨州轄區不變,城牆修固,角樓置兵把守。再在東北和西南兩面設屯兵營寨。

黨州五代十國

時,善勞、撫康、容山、懷義四縣屬黨州。黨州初屬後梁朝,天福元年(936年)屬楚,廣順元年(951年)屬南漢。

黨州

開寶七年(974年),嶺南駱越、西甌各民族齊依附於宋,嶺南局勢趨向穩定。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鬱林州治改設南流縣(今玉東新區茂林鎮),建州城於南流江畔。

黨州

洪武五年(1372年),黨州撤併,連同領縣納入鬱林州。明王朝下令州城搬遷,並令城民隨遷至南流縣。據史料相傳,遷城時,一些遺物皆搬運而走,只留下一座城隍廟。搬遷城磚時,初用騾馬,後用人工,使居民從黨州至南流沿途各地人員,排成一排,一手傳一手,將城磚及雜物搬遷而走,黨州遂成空城。 [1] 

黨州歷史記載

《新唐書-地理志》載“黨州本鬱林郡地,永淳元年,開古黨垌置縣八”
清代乾隆版《鬱林州志》稱“唐永淳元年開古黨垌設置黨州。”
清代光緒20年版《鬱林州志》記載“唐永淳元年開古黨垌立黨州,領善勞、撫安、善文、寧仁、安仁、古符、福陽、懷義八縣……”、“宋開寶七年,並牢州之宕川、定川入南流縣;又並黨州之容山、撫康、善勞等入南流縣,隸屬鬱林州,而黨、牢二州廢。”

黨州遺蹟

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古黨州對後代具有巨大的影響,留下豐富的歷史傳統文化遺產,其中有古城遺址、古城隍廟、古橘紅井、三塔、寨嶺駐兵遺址、中寨嶺、黨州古道和茶亭、西牛守護、三十六級古道石梯、古代制藍(染料)遺址等。
位於黨州村後背山坡上的黨州古城遺址,是最能體現黨州曾為州治所在地的遺蹟。該城址坐西北向東南,西北至東南長800米,西南至東北長600米,分佈面積3.9萬平方米,呈“7”字形分佈,文化堆積層2-4米,以紅泥為主砌成。地基結實,原有城牆磚,城牆寬6-7米,上設城垛和城樓。現遺址只留下城牆基和原為角樓的城牆四角,遺留牆基約8米見方。
黨州村內的地名,有“東安、南昌、西慶、北辰、太平”,據説唐宋時便有,是當時城門的名字。
黨州江邊的一處懸崖上,有着36級階梯,雖然歲月久遠,有的階梯已經被風雨磨平,有的還很明顯有着人工開鑿的痕跡。村民們把這個地方叫做“三十六級石階”,相傳是唐代設立黨州後,州城四周都是崇山峻嶺和原始森林,交通不便,為了和州府管轄的各縣來往方便和保護在高架垌的官府糧倉,在此開闢了石階。
黨州古城遺址附近,有兩個叫做寨嶺和中嶺的山,據説是舊時為保護地方安全駐兵所在地,一左一右保護着州城的安全。有兵就有馬,中嶺寨附近比較平坦的野地也成為當時養馬的場所,附近的江叫做養馬江。州城的官員和親屬,常到城東面的野地遊玩和狩獵,人們則把這個地方叫做“東玩垌”。隨着州府的遷移,駐兵營寨的荒廢,養馬垌也被開墾成農田。千百年後,養馬江和養馬垌、東玩垌這些名字卻保留下來。
黨州村的城隍廟,最早建於唐宋,位於一個叫城隍塘後面的地方,只有四十平方米,到了清代道光年間,鄉民在一山坡上又建起了一座三進殿堂的城隍廟,1926年時候,農會運動浪潮中城隍廟被拆除,拆下來的石墩等材料用來興建尚義小學和農會。黨州村新建的城隍廟,也還保留這十幾個當年的石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