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蕊獼猴桃

鎖定
黑蕊獼猴桃(Actinidia melanandra Franch.)是獼猴桃科、獼猴桃屬中型落葉藤本植物;小枝潔淨無毛,髓褐色或淡褐色,葉紙質,橢圓形、長方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頂端急尖至短漸尖,腹面綠色,無毛,背面灰白色、粉綠色至蒼綠色,葉脈不顯著,葉柄無毛,聚傘花序不均地薄被小茸毛,有花多達7 朵;苞片小,鑽形,萼片卵形至長方卵形,花瓣匙狀倒卵形,花葯黑色,長方箭頭狀,花絲絲狀,子房瓶狀,潔淨無毛,種子小,5-6月上旬開花。
分佈於中國甘肅、陝西、四川、貴州、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和廣西等省區。生長在海拔1000-1600米的山地闊葉林中濕潤處。
黑蕊獼猴桃的果成熟後可食用,葉可餵豬,根部可作殺蟲農藥,在園林中適合棚架,花架等處栽培觀賞。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黑蕊獼猴桃
拉丁學名
Actinidia melanandra Franch.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杜鵑花目
獼猴桃科
獼猴桃屬
黑蕊獼猴桃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1894

黑蕊獼猴桃形態特徵

黑蕊獼猴桃
黑蕊獼猴桃(6張)
中型落葉藤本;小枝潔淨無毛,直徑2.5毫米左右,有皮孔,肉眼難見,髓褐色或淡褐色,片層狀。葉紙質,橢圓形、長方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5-11釐米,寬2.5-5釐米,頂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等側或稍不等側,鋸齒顯著至不顯著,不內彎至內彎,腹面綠色,無毛,背面灰白色、粉綠色至蒼綠色,側脈腋上有髯毛或無,葉脈不顯著,側脈6-7對;葉柄無毛,長1.5-5.5釐米。 [6] 
聚傘花序不均地薄被小茸毛,1-2回分枝,有花1-7 朵;花序柄長10-12毫米,花柄長7-15毫米;苞片小,鑽形,長約1毫米;花綠白色,徑約15毫米;萼片5片,有時4片,卵形至長方卵形,長3-6毫米,除邊緣有流蘇狀緣毛外,他處均無毛;花瓣5片,有時4片或6片,匙狀倒卵形,長6-13毫米;花葯黑色,長方箭頭狀,長約2毫米,花絲絲狀,長約3毫米;子房瓶狀,潔淨無毛,長約7毫米,花柱長4-5毫米。果瓶狀卵珠形,長約3釐米,無毛,無斑點,頂端有喙,基部萼片早落。種子小,長約2毫米。花期5-6月上旬。 [2] 

黑蕊獼猴桃主要變種

黑蕊獼猴桃(原變種)(Actinidia melanandra var. melanandra)葉橢圓形,長7-11釐米,寬3.5-4.5釐米,頂端尾狀短漸尖,基部楔形至闊楔形兩側多半不對稱,鋸齒不很顯著而且內彎,背面粉綠色,側脈腋上有淡褐色髯毛,他處完全無毛。
分佈於中國四川、貴州、甘肅、陝西、湖北、浙江、江西等省。 [2] 
堊葉獼猴桃Actinidia melanandra var. cretacea C.F.Liang)葉長方橢圓形,長7-9釐米,寬3.5-4.5釐米,頂端急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鋸齒顯著且不內彎,背面堊白色,側脈腋上有淡褐色髯毛,他處完全無毛。分佈於中國湖北三叉口(模式標本產地)。該變種最大特點是葉緣鋸齒顯著且不內彎,葉背呈極顯著堊白色。 [2] 
堊葉獼猴桃 堊葉獼猴桃
廣西獼猴桃Actinidia melanandra var. kwangsiensis (Li) C.F.Liang)葉卵形或長方卵形,長8-9.5釐米,寬4-5釐米,頂端尾狀短漸尖,基部圓形,兩側稍不對稱,鋸齒不顯著,且內彎,腹面深綠色,無毛,背面灰綠色,中脈兩側有鏽色的捲曲茸毛。每一花序大多有花3朵。分佈於中國廣西羅城縣大苗山。生於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疏林中。該變種的特點是葉基部圓形,背面的中心部分多少有一些鏽色的捲曲短絨毛。 [2] 
(無圖)
褪粉獼猴桃Actinidia melanandra var. subconcolor C.F.Liang)葉卵形或長圓形,長5-8釐米,寬3-4釐米,頂端急尖,常向後仰,基部圓形,兩側對稱或稍不對稱;鋸齒極不顯著,且內彎,腹面綠色,無毛,背面蒼綠色,側脈腋上有撮髯毛,他處無毛。花大多單生。分佈於中國浙江天目山和瑞安、麗水等地。該變種的特點是葉為長圓形,鋸齒極不顯著,背面白粉已褪盡而成蒼綠色。 [2] 
褪粉獼猴桃 褪粉獼猴桃
無髯獼猴桃Actinidia melanandra var. glabrescens C.F.Liang)葉狹橢圓形,長7-10釐米,寬2.5-3.2釐米,頂端尾狀短漸尖,基部闊楔形,鋸齒不很顯著且內彎,兩面完全潔淨無毛,背面脈腋上也無髯毛。該變種特點是葉狹窄,脈腋無髯毛。分佈於中國湖南衡山。 [2] 
無髯獼猴桃 無髯獼猴桃

黑蕊獼猴桃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甘肅、陝西、四川、貴州、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和廣西等省區。生長在海拔1000-1600米的山地闊葉林中濕潤處。 [2] 

黑蕊獼猴桃生長習性

種子特徵與發芽率:紫果型黑蕊獼猴桃種子褐色,長2.59毫米,寬1.69毫米,厚1.09毫米,千粒重為1.669±0.053克;低温層積處理40天,紫果型黑蕊獼猴桃種子發芽率65.3%,為子葉出土型。
幼苗生長特性:幼苗生長階段①簇生期(3-8月):幼苗期問真葉生長約12片以前,葉子逐一長出,節間短簇,沒有藤本表象,不需換盆;②莖蔓第一次伸長期(8-11月):12片葉後則莖節伸長近1米,同時長出20餘片葉子,逆時針攀援生長,此時需搭架引導,換大盆或栽種於大田;③莖蔓第二次伸長期(4-9月):第一次莖蔓伸長期l米的枝條形成過後,其基部離根3-10釐米(少數50釐米)處長出一粗壯新芽,初期只有莖杆,並迅速展葉,可伸長至1.7-2.5米,植株需高藤架依附;④莖蔓第三次伸長期(9月起):在第一、二次伸長的莖頂部生長出多個枝條,可佔領3-5釐米更高更寬空間,在此開花結果。在莖第二次蔓狀伸長期,有25%左右的植株從根部生出多個枝條,植株呈叢生;有10%植株直接延長生長至1.8-2.5米,進入第四期生長,植株呈單幹型,並在約2米處生出分支。頂端生長優勢強,除第二次伸長的莖蔓在根基部外,其餘在枝條頂端生長。
主要生長條件的影響:紫果型黑蕊獼猴桃適應西安植物園的露地栽培環境,植株生長較為健壯,病蟲害較少;經測定,太陽光照度4300毫米/平方米以上(温室,5月中旬)對幼苗簇生期生長有害,幼苗葉片黃化,此時需適當遮蔭,第一次伸長期後(高約1米),需要充足的光照;在幼苗期及秋季易受蝸牛危害,應經常檢查盆底及周圍,及時清除。
物候期:紫果型黑蕊獼猴桃生長期為野生於海拔1400米為5個月,温室為9個月,平原露地為6個多月;山地野生5月初發芽,10月中旬枯葉;在平原栽培後生長髮育期延長,有助於生長:露天栽培(海拔430米)花期較野生山地生長早45天,不同植株果期有些提前了45天,有些晚了15天,栽培後的果實成熟期差異大。 [3] 

黑蕊獼猴桃主要價值

黑蕊獼猴桃的果成熟後可食用,葉可餵豬,根部可作殺蟲農藥,在園林中適合棚架,花架等處栽培觀賞。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