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葉小駁骨

鎖定
黑葉小駁骨(Justicia ventricosa Wall. Ex Hook. F.)是爵牀科爵牀屬的多年生、直立、粗壯草本或亞灌木植物。株高約1米,除花序外全株無毛;葉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漸窄,常有顆粒狀隆起;穗狀花序頂生,苞片覆瓦狀重疊,寬卵形或近圓形,被微柔毛,萼裂片披針狀線形,花冠白或粉紅色,上唇長圓狀卵形,下唇有淺裂;蒴果被柔毛;花期冬季。 [3] 
黑葉小駁骨產於中國南部和西南部,分佈於廣東、海南、香港、廣西、雲南等省地,在越南、泰國、緬甸等國家也有分佈。常生長於近村的疏林下或灌叢中。 [1] 
黑葉小駁骨全株都可入藥,其含有黃酮類化學成分。西雙版納傣族民間習用,認為其有活血止痛、祛風除濕、化瘀接骨、消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骨折、肺癰、乳癰等症狀。 [4] 
中文名
黑葉小駁骨
拉丁學名
Justicia ventricosa Wall. Ex Hook. F.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爵牀科
爵牀屬

黑葉小駁骨形態特徵

黑葉小駁骨是爵牀科爵牀屬的多年生、直立、粗壯草本或亞灌木植物。株高約1米,除花序外全株無毛。葉紙質,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0-17釐米,寬3-6釐米,頂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漸狹,干時草黃色或綠黃色;常有顆粒狀隆起;中脈粗大,腹面稍凸,背面呈半柱狀凸起,側脈每邊6-7條,兩面近同等凸起,在背面半透明;葉柄長0.5-1.5釐米。穗狀花序頂生,密生;苞片大,覆瓦狀重疊,闊卵形或近圓形,長1-1.5釐米,寬約1釐米,被微柔毛;萼裂片披針狀線形,長約3毫米;花冠白色或粉紅色,長1.5-1.6釐米,上唇長圓狀卵形,下唇淺3裂。蒴果長約8毫米,被柔毛。花期冬季。 [1]  [3]  [5] 
黑葉小駁骨

黑葉小駁骨產地生境

黑葉小駁骨產於中國南部和西南部,分佈於廣東、海南、香港、廣西、雲南等省地,在越南、泰國、緬甸等國家也有分佈。常生長於近村的疏林下或灌叢中。野生或栽培。 [1] 

黑葉小駁骨主要價值

黑葉小駁骨全株都可入藥,其含有黃酮類化學成分。西雙版納傣族民間習用,認為其有活血止痛、祛風除濕、續筋、化瘀接骨、消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骨折、關節炎、慢性腰腿痛、肺癰、乳癰等症狀。 [1]  [4] 
全株(大駁骨):辛、微酸,平。活血散瘀,祛風除濕,續筋接骨。用於骨折,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腰腿痛,外傷出血。
【傣藥】抹哈當姆(西傣):莖葉用於跌打損傷,骨折,風濕骨痛肋間神經痛《滇省志》。莫哈拉母,黑葉:根、葉用於月經不調,痛經《傣藥錄》。【仫佬藥】馬江(羅城語):葉治肝炎,跌打內傷《桂藥編》。【瑤藥】大駁骨蘭,端幹(金秀語):樹皮、葉治跌打扭傷,骨折《桂藥編》。大駁骨丹:用於風濕骨痛,跌打損傷,骨折。大接骨風:用於跌打腫痛,骨折,風濕骨痛。【壯藥】大駁骨(桂平語):全株治搗敷患處治,骨折,關節脱臼《桂藥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