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色的春天

(2013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這是亨利·米勒的一部自傳小説集。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就是要向人們展現作家本人的真實境況。作家將此看做他自己的一幅“自畫像”。在亨利·米勒看來,真實的自我不僅在於自我的外在經歷,更重要的在於自我的各種感覺、感受,自由的思想以及夢境與幻覺。於是,構成作品的是大量的超現實的夢幻、紛繁多變的象徵以及對往事意識流式的追憶。除去魔幻一般的藝術表現手法,作家苦苦尋求夢想中的精神家園的執著一樣惹人感動。
中文名
黑色的春天
作    者
亨利·米勒 [1]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44741750 [1] 
分    類
自傳

黑色的春天編輯推薦

亨利·米勒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作家,總能引起讀者的極端情緒,愛他的人愛得要死,恨亦如此。無論是極端地喜愛還是憎恨,誰也無法漠視他。“現在我絕不孤獨,最糟糕的情況下也有上帝同我在一起。”

黑色的春天作者簡介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l-1980)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年輕時從事過許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位夫人(一生共五位)瓊的鼓勵下開始寫作。1930年遷居巴黎,此後的十年裏,他同一些窮困潦倒的僑民和放蕩不羈的巴黎人混在一起,獲得了豐富的寫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了《北迴歸線》,五年後又出版了《南迴歸線》。這兩本書的寫作風格形成了一種對傳統觀念的勇猛挑戰與反叛,給歐洲文學先鋒派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1940年米勒回到美國,住在加州的大瑟爾。在那裏他創作廠“殉色三部曲”——《性愛之旅》、《情慾之網》和《春夢之結》,但由於被當做寫“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國出版。1961年經過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訴訟,《北迴歸線》終於在美國出版,米勒成為一個家喻户曉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譽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 亨利·米勒的境遇讓人聯想起納博科夫的《洛麗塔》和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但艾略特認為《北迴歸線》的深刻洞察力遠遠勝過勞倫斯,艾茲拉·龐德顯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與意識流小説大師喬伊斯和伍爾芙相提並論。

黑色的春天目錄

總譯序
《黑色的春天》譯者序
關於亨利·米勒
第十四區
春天的第三或第四天
一個星期六下午
天使是我的水印圖案
裁縫鋪
傑勃沃爾·克朗斯塔特
進入夜生活
來回漫步於中國
脱衣舞酒吧
大都市瘋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