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暗森林法則

鎖定
黑暗森林法則這個概念來自劉慈欣原著小説《三體》。在《三體》系列總共有四個版本,分別為:葉文潔-羅輯理論、咒語實驗理論、概率理論和宇宙戰爭理論
現實中與黑暗森林法則存在關聯性的是費米悖論
中文名
黑暗森林法則
外文名
The Dark Forest Theory;The Dark Forest Rule
出    處
小説《三體2:黑暗森林 [2] 
提出者
羅輯
啓發者
葉文潔
相關理論
費米悖論

黑暗森林法則概述

黑暗森林法則可簡單理解為,一旦某個宇宙文明被發現,就必然遭到其他宇宙文明的打擊。

黑暗森林法則羅輯理論

葉-羅理論是羅輯對史強科普時總結的。是最廣為人知甚至常被誤認為最理想的黑暗森林理論,但同時也是最受爭議的理論。
葉文潔提出的“基本公理”和兩大重要概念
基本公理
  1.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 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兩大重要概念
  • 猜疑鏈:雙方無法判斷對方是否為善意文明。
“文明間的善意和惡意。善和惡這類字眼放到科學中是不嚴謹的,所以需要對它們的含義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動攻擊和消滅其他文明,惡意則相反。這是最低的善意了吧。”——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本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否會對本文明發起攻擊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對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判斷自己對它是善意或惡意的
  • 技術爆炸:文明進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見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強大的文明。可能由內因或者外因(例如宇宙文明的交流)引發。原著中認為人類步入工業革命後短短兩百餘年巨大的技術飛躍(較於人類物種存在的三百萬年與七千餘年的文明)即是一例(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
羅輯補充五點假設
  • 宇宙裏的文明只有最低程度的善意。
  • 交流一定會暴露文明的位置。
  • 文明之間的競爭殘酷程度與黑暗戰役相當。
  • 不同智慧物種間難以溝通。
  • 任何文明都有很長的壽命。
推導過程
一.由物質守恆與文明的指數級擴張推導出文明間的根本性矛盾。
二.具體到兩個文明A,B的接觸。
不妨假設A先發現B。
由於公理1,兩方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必須先判斷對方善意惡意,“善意文明並不能預先把別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
(1)若A選擇與B交流,則由於上述的相互判斷,猜疑鏈形成,同時A暴露己方存在。若AB實力相當,則猜疑鏈後B對A構成實際威脅;若B落後於A,則技術爆炸(可能由A的交流引發)可能使B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對A形成威脅。
(2)若A選擇隱蔽,則B在技術爆炸後仍會發現A,猜疑鏈發生,A的存在暴露,轉化為第一種情況。
由公理1和猜疑鏈性質,得出結論:若文明A發現文明B,A只能對B施以打擊。
“總結起來,一、讓你知道我的存在;二、讓你存在下去,對我來説都是危險的,都違反第一條公理。”——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
三.對於“大寂靜”即費米悖論提出了一個可能的解釋。技術等級較高的文明傾向於隱藏自己,使其他文明難以探查。暴露自己的文明在黑暗森林打擊中被消滅。生存選擇的結果使所有的文明都變得難以發現。
以上內容出於對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相關內容的歸納整理。

黑暗森林法則概率理論

簡述
概率理論同樣出自羅輯對史強的講解,但與葉-羅理論並非同一個理論
概率理論的核心是:宇宙中有很多文明,總會有文明對被廣播座標進行打擊。
(黑暗森林打擊)若一個文明通過某種方式得知另一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則有一定概率發動不加偵查的隨意打擊。由於具有打擊能力的文明數量極多,因此一個座標暴露後,無論是否真的具有文明,必然受到隨意性質的打擊
推導過程
“一個黑暗森林中的獵手……突然看到……所有獵手都能認出的字標示出的森林中的一個位置……假設林中有一百萬個獵手(在銀河系數千億顆恆星中存在的文明數量可能千百倍於此),可能有九十萬個對這個標示不予理會;在剩下的十萬個獵手中,可能有九萬個對那個位置進行探測,證實其沒有生物後也不予理會;那麼在最後剩下的一萬個獵手中,肯定有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向那個位置開一槍試試,因為對技術發展到某種程度的文明來説,攻擊可能比探測省力,也比探測安全,如果那個位置真的什麼都沒有,自己也沒什麼損失。”——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
補充信息
那麼科技水平處於可製造光速飛船並進行廣播卻不能實施黑暗森林打擊階段的文明可以通過飛船進行廣播,而這不會導致母文明座標的暴露。 [1] 
打擊原則:對於不太重視的或不確定的目標,通常為普通而廉價的物體,比如《三體》中提到的“光粒”,而對於有準備的或比較高級的文明,則使用較為高級的方式-宇宙法則打擊,比如説《三體》中的二向箔。而發出打擊物體的地點不一定是打擊者所在的星球,為了避免自己的位置暴露,有極大可能性在宇宙飛船或衞星之上。
對概率理論的質疑
概率理論實際上不能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星星沒有被打光。而從原著對歌者的描述也可得知,清理者實際上會判斷座標的誠意,而非進行隨意性質的打擊,因為打擊非誠意座標將減少自身的可用資源 [1] 
但所有座標中,只有一部分是有誠意的。相信沒有誠意的座標常常意味着清理空曠的世界,這樣做浪費精力,還有一點點害處,因為這些空世界以後還可能用得着。無誠意座標的發送者真是不可理喻,它們會得到報應的。
......
一般來説,被廣播的單個座標最終都會被清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你可能認為這個座標沒誠意,但在億萬個低熵世界中有億萬萬個清理員,總有認為它有誠意的。低熵體都有清理基因,清理是它們的本能。 [1] 

黑暗森林法則咒語實驗理論

黑暗森林法則內容

咒語實驗理論是基於羅輯的“咒語實驗”所驗證的三點客觀事實所得出的理論:
  1. 高等文明存在大殺器。
  2. 黑暗森林打擊及時準確。
  3. 高等文明優先選擇打擊而非溝通。
以此三點為基礎,黑暗森林將作為事實客觀存在。

黑暗森林法則缺陷

咒語實驗理論的優點在於沒有漏洞,缺陷在於所有設定都來自單次觀測,而非多次觀測的實驗總結。

黑暗森林法則補充信息

咒語實驗理論的三條在後來智子所言和對歌者的描述中得到補充和解釋。
  • 大殺器存在且成本低廉:
智子在茶道談話上的發言:
“……所謂隨意的,是説不會對目標進行近距離直接探測,只是發動打擊,因為對超級文明來説,近距離探測比打擊成本更高;所謂經濟的,是指只進行最低成本的打擊,用微小低廉的發射物誘發目標星系中的毀滅能量。”
歌者文明的描述:
二向箔懸浮在歌者面前,是封裝狀態,晶瑩剔透。雖然只是很普通的東西,但歌者很喜歡它。他並不喜歡那些昂貴的工具,太暴烈,他喜歡二向箔所體現出來的這種最硬的柔軟,這種能把死亡唱成一首歌的唯美。但歌者有些不安,“您這次怎麼這樣爽快就給我了。”
“這又不是什麼貴重東西。”
  • 探測交流成本遠高於打擊:
對歌者文明的描述:
歌者啓動了大眼睛的進程,他很少這麼做,這是越權行為
“你幹什麼啊,大眼睛很忙。”種子的長老説。
“有一個低熵世界,我想近些看看。”歌者回答。
“你的工作,遠遠看一眼就足夠了。”
“只是好奇。”
“大眼睛有更重要的目標要觀測,沒時間滿足你的好奇,做你的事去吧。”

黑暗森林法則宇宙戰爭理論

簡述
該理論是從對《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歸納總結得出。
該理論的核心是:主流戰術決定戰爭形態
簡單來説:由於《三體》宇宙的客觀條件(探測交流成本遠高於打擊、黑暗森林打擊及時且準確、大殺器存在且成本低廉、打擊不會暴露自身座標)限制,所有文明都不得不藏起來打黑槍以避免被人打黑槍——因為任何文明都可以藏起來打黑槍而不被發現,同時為防止被人誤射,所有藏起來的人都要對疑似目標打槍來儘可能消滅潛在的敵人,於是人人都不得不隱藏,人人都不得不打黑槍,於是黑森格局成立。
宇宙黑暗森林化過程
事實上,只要有任何一個文明在黑暗森林中開了第一槍,整個宇宙就將快速黑暗森林化:
具體過程:
“元獵手”(可能只是由於內戰)在黑暗森林中開了第一槍
→“元受害文明”產生
→“元受害文明”中的一部分為對抗“元獵手”而成為“二代獵手”
→“二代獵手”無法找到元獵手
→“二代獵手”選擇打擊所有可疑目標
→“二代受害文明”產生
→……
通過該過程,獵手的數量將以指數上升。最終演變為:“只要暴露,就會遭到打擊”的黑暗森林格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