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

鎖定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學名:Saxicola torquata przewalskii)是黑喉石鵖的亞種之一,分佈於越南尼泊爾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青海陝西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甘肅和新疆。
中文名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
拉丁學名
Saxicola torquata przewalski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鶲科
亞    科
鶇亞科
石鵖屬
黑喉石鵖
亞    種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Pleske,1889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外形特徵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雄性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雄性成鳥額至上腰羽毛黑色,但各羽具深棕色寬緣;頸側和翅的內側大覆羽白色,構成肩上的白斑;下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沾棕;飛羽黑褐色,除內側覆羽白色外,其餘覆羽微綴棕緣;尾羽黑色;頭側、頦和喉部黑色;胸部深慄棕色,兩脅和腹部羽色漸轉淡,腹部中央淺棕色。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雌性

雌性成鳥:背面黑褐色,各羽具灰棕色寬緣;尾上覆羽淡棕色;飛羽及尾羽淡黑褐色;頭側、頦及喉淡灰棕色,羽基黑色;胸和腹等較雄鳥色淺。
幼鳥雄性幼鳥與雄性成鳥相似,但頭、頸各羽深棕色寬緣更寬而更顯著;眼先、頰至耳羽均黑;頦至喉部羽基黑色,各羽端灰白色沾黃;胸至尾下覆羽、飛羽及尾羽與雌性成鳥近似,較雄性成鳥色淡。虹膜暗褐色;嘴和跗蹠、趾等均黑。 [1]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生活習性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平時單個活動,繁殖季節成對,很少見有結小羣的現象。棲息於海拔800—6500米間。此鳥常出沒於林區外圍、村寨和農田附近及山坡和河谷的灌叢中。常棲於灌叢、矮小樹及農作物的梢端、地面岩石上或電線上;活動範圍相當廣泛,無論森林、灌叢、草原、草甸、沼澤地、農田、居民點附近等環境,均可見到其蹤跡。它們站立時,不斷地急扭或舒展尾羽,有時亦靜立在枝梢,注視着周圍的動靜,不時俯衝,或在附近飛一個小圈,飛至地上捕食,在空中疾飛捕食等,然後再飛回原處。有時亦能鼓動着翅膀停留在空中,或作直上直下的垂直飛翔。
喜開闊的棲息生境如農田、花園及次生灌叢。棲於突出的低樹枝以躍下地面捕食獵物。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繁殖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在繁殖季節常站在小樹或灌叢巔處鳴唱,鳴聲尖細、響亮。繁殖期一般在3—7月間。
每巢產卵4—6枚。卵蒼藍色,散佈以淡紅褐色斑點和細絲,在其鈍端特別顯著。卵,平均大小17.5(16.0-19.0)×13.6(13.0—15.0)毫米,平均重1.85(1.6—2.1)克。孵化期12-13日。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分佈範圍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國內

繁殖期見於甘肅西北部、西部蘭州及東南部,青海東北部、南部稱多、玉樹,陝西太白山,湖北西部,廣西,四川北部松潘、紅原、西北部石渠、西部康定、巴塘、西南部西昌、中部灌縣、峨眉、東北部萬源,貴州,雲南西北部貢山、麗江、西部、南部和東南部,西藏西部阿里。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國外

國外見於越南北部,尼泊爾及印度和緬甸北部。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辨析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新疆亞種

嘴較細長,肩部白斑較大,體色淺淡,下腹純白。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青藏亞種

嘴較粗寬,肩部白斑較小,體色較暗,下腹非純白。下體及兩脅棕色較濃,下腹中央稍淡。

黑喉石鵖青藏亞種東北亞種

下體棕色較淺淡,下腹近白,兩脅微沾棕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