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黎朗

(藝術家)

鎖定
黎朗 [1]  [3]  ,男,1969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畢業於山西財經學院經濟系,攝影師,現工作生活於成都。其代表作品有《涼山彝人》,《30219》,《1974》,《某年某月某日》等作品。
中文名
黎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
1969年
畢業院校
山西財經學院
職    業
藝術家
代表作品
《涼山彝人》,《30219》,《1974》,《某年某月某日》等
代理畫廊
千高原藝術空間
藝術風格
當代藝術

黎朗藝術風格

黎朗把攝影當成一面鏡子,從中關注自己的內心,並通過圖像這種最樸素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看法,聆聽自己毫不掩飾的聲音。他把自己的經歷普遍到每一個細小的場景中,複製到每一個人的經驗中。通過再普通不過的日常影像,黎朗試圖表現我們生活於其中而一直不被重視的精神世界,尋求人在自然中、在更為複雜的社會中所呈現出的真實。

黎朗藝術履歷

黎朗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19
黎朗:某年某月某日 [2]  ,千高原藝術空間
成都,中國
2018
1974,連州攝影博物館
連州,中國
2017
彝人:黎朗的攝影,Ex Chiesetta del Redentore
維戈洛瓦塔羅、特倫託,意大利
2015
我的父親,刺點畫廊
香港,中國
2014
黎朗:30219天 [4] 千高原藝術空間
成都,中國
2008
黎朗:圖像的邊界,千高原藝術空間
2007
彝:黎朗攝影展,上海美術館
上海,中國

黎朗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2
首屆泛東南亞三年展序列研究展項目#4:“萬言亦無聲”生活的學術價值,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
廣州,中國
2021
時間就是金錢?金鷹美術館
南京,中國
觀看之道:今日攝影中的歷史映像,謝子龍影像藝術館
長沙,中國
2020
分層與合成:中國當代攝影的兩個動作及其實踐,謝子龍影像藝術館
長沙,中國
中國攝影年度排行榜作品展,麗水攝影博物館
麗水,中國
2019
記憶寓所,北京OCAT研究中心
北京,中國
連州,中國
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建築性呈現,One Thousand Museum
邁阿密,美國
隨波逐流/逆流而動:當代攝影干預, 廣州當代美術館
廣州,中國
2018
混合的公共性與私密性,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
北鎮,中國
中國律動:集美x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集美,中國
攝尋千里 · 十見天地,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上海,中國
2017
瞬間之永恆:四川行為藝術展,阿德萊德藝術節
阿德萊德,澳大利亞
迴路:2000年以來的西南影像實驗,麓湖A4美術館
成都,中國
今日之往昔:安仁雙年展
安仁,中國
2016
迪拜攝影展,迪拜設計區
迪拜,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顆粒到像素:攝影在中國,莫納什美術館
墨爾本,澳大利亞
我們從哪裏來,將要到哪裏去?大邱攝影雙年展
大邱,韓國
2015
顆粒到像素:攝影在中國,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上海,中國
2014
再造奇遇:中國當代攝影十年 2005-2014,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連州,中國
中國當代攝影 2009-2014,民生現代美術館
上海,中國
2013
靈光與後靈光:首屆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中華世紀壇
北京,中國
2012
崛起的巨龍:中國當代攝影,Katonah美術館
坎多納,美國
2011
欲:病理與凝視研究計劃,A4美術館
成都,中國
2010
中國景:中國當代景觀攝影聯展,時代美術館
廣州,中國
生活的臉孔:中國當代肖像羣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北京,中國
2009
攝影現在:中國、日本、韓國,舊金山現代美術館
舊金山,美國
2008
中國:一個國家的肖像,今日美術館
北京,中國
在瓦倫西亞的55天,中國當代藝術展,瓦倫西亞現代藝術博物館
瓦倫西亞,西班牙
來自中國的攝影:1934-2008,第十二屆美國休斯頓攝影雙年展
休斯頓,美國
2007
慧眼中國:當代攝影,博爾扎諾TREVI文化中心
博爾扎諾,意大利
從西南出發:西南當代藝術展,廣東美術館
廣州,中國
2006
染:當代藝術展,濱海藝術中心(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新加坡
原點:觀察與被觀察,連州國際攝影節
連州,中國
2005
雙重視野:從連州出發,連州國際攝影節
連州,中國
捕獲影子:中國當代攝影,羅馬國際攝影節
羅馬,意大利
移動的景色:中國城市文獻攝影,密歇根大學人文學院
密歇根州,美國
2004
在別處,重慶美術館
重慶,中國
2003
彝人的精神,平遙國際攝影節
平遙,中國
1999
涼山彝人,Gallery16畫廊
舊金山,中國

黎朗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19
中國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刺點攝影獎
連州,中國
2014
中國連州國際攝影年展評委會特別獎
1998
美國瓊斯母親國際報道攝影最高獎The Motherjones Medal of Excellence
舊金山,美國

黎朗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某年某月某日日記六篇-星期一 陰
某年某月某日日記六篇-星期一 陰 某年某月某日日記六篇-星期一 陰
鉑鈀印相,鉛筆書寫,90×130cm,2019
某年某月某日
某年某月某日 某年某月某日
視頻,958張黑白照片,5台幻燈投影循環播放,1小時47秒,2018
1974
1974 1974
390張幻燈片(390張幻燈分裝於兩個黑色檔案盒)、幻燈片機播放、聲音(U盤,四川話),26分40秒,2017
30219天
30219天 30219天
黎朗,30219天,牆面裝置,300×750cm,2014.06.14 - 2014.07.24
《父親 1927.12.03-2010.08.27》之父親的帽子
《父親 1927.12.03-2010.08.27》之父親的 《父親 1927.12.03-2010.08.27》之父親的
藝術微噴,100×98.5cm,2010-2013,1/8
《父親 1927.12.03-2010.08.27》之身體A
《父親 1927.12.03-2010.08.27》之身體A 《父親 1927.12.03-2010.08.27》之身體A
藝術微噴,100×98.5cm,2010-2012,2/8
彝人040#
彝人040# 彝人040#
銀鹽紙基相紙,60x50cm,2002
彝人074#
彝人074# 彝人074#
銀鹽紙基相紙,60x50cm,2001

黎朗人物評價

顧錚(策展人,藝術評論家,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黎朗通過在他給臨終前的父親拍攝的軀體枯槁的照片上,持續書寫父親所經歷一生的每一天的日期的方式,傾注個人情感於書寫這個行為。他把作為照片的父親身體當做一個盛放他的感情與記憶的容器,並且通過書寫日期這種方式與他父親再次共有他們生命中的時間,無論這是他父親和他所共有的、還是他不曾與父親共有的。同時,他通過這種以文字反覆撫摸親人身體的方式,再次賦予父親的身體與生命以時間意義。當然,這也是一種通過在借代身體的照片上書寫的方式,來化解喪父之痛的個人療傷方式。
——摘自顧錚《思考記錄與記憶之關係》
2019年中國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刺點攝影獎頒獎詞:
黎朗的《某年某月某日》把目光所見、時間沉思與社會絮語整合在了一個沉浸體驗裏。照片被樸素地轉換成了關於一段旅程的動態影像,多屏逐漸推移的影像既是對旅途車窗的音畫再現,也暗含着對幻燈機觀看節奏與聲響的重演,而隨機閃現的獨白似乎是來自車廂人羣交談中的隻言片語。在這堪稱漫長的沉浸中,旅途的枯燥與乏味反而轉化成了一種儀式過程——某種對日常性、普通感的紀念。
與中國大部分拍攝風景、景觀的攝影所不同,黎朗關注的不是差異性,而是恆常性。他沒有去拍攝那些奇觀化的人或風景,或者已經符號化的社會主題,他的作品裏沒有對他者的獵奇,也沒有對意義的炫耀,黎朗呈現的是一種背景存在,一種我們置身其中的劇場,再通過他個人的沉吟式的影像,構造了一個只屬於此時此地的經驗共同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