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都鄉

鎖定
黃都鄉(已撤銷),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下轄鄉,地處達川區東南部,南與大樹鎮毗鄰,西與景市鎮接壤,北與麻柳鎮相鄰。 [1]  轄區總面積31.4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黃都鄉户籍總人口19321人。 [2]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置興都鄉。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名黃都鄉。1958年9月,鄉改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改鄉。 [1]  截至2019年10月,黃都鄉轄2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新街123號。 [1]  2019年12月20日,撤銷黃都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萬家鎮管轄 。 [4] 
2011年,黃都鄉農業總產值14286萬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38%。財政總收入3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 [1]  2019年,黃都鄉有工業企業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2] 
中文名
黃都鄉
行政區劃代碼
511703208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
地理位置
達川區東南部
面    積
31.49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新街123號
電話區號
0818
郵政區碼
635743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川S
人    口
19321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總人口)

黃都鄉歷史沿革

黃都鄉 黃都鄉
春秋,屬夔子國。
戰國,屬巴國地。
東漢永元二年(90年),屬宣漢縣。
清至民國,屬達縣(今達川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置興都鄉。
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名黃都鄉。
1958年9月,鄉改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鄉。 [1] 
2019年12月20日,撤銷黃都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萬家鎮管轄 。 [4] 

黃都鄉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黃都鄉轄黃都1個居民委員會,溜灘、橋英、堰塘灣、雙石橋、鐵爐溝、五通、方碑、椅灣、高坎、河灣、雙拱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11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19年10月,黃都鄉轄2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新街123號。 [1] 
黃都鄉區劃詳情
街道社區
溜灘村
堰塘灣村
五通村
鐵爐溝村
椅灣村
河灣農村社區
橋英村
雙石橋村
方碑村
高坎子村
雙拱村

黃都鄉地理環境

黃都鄉位置境域

黃都鄉地處達川區東南部,距達川區城區61千米,南與大樹鎮毗鄰,西與景市鎮接壤,北與麻柳鎮相鄰。 [1]  轄區總面積31.49平方千米。 [2] 
黃都鄉人大主席團

黃都鄉地形地貌

黃都鄉地處四川盆東平行嶺谷區、盆中丘陵區、盆周低山區連接地帶。地處盆東平行嶺、盆中丘陵區、盆周低山區連接地帶,地勢東南高於西北。地形以平壩、低山、丘陵為主。最高點白巖山海拔850米;最低點椅灣村伍家壩海拔342米。 [1] 

黃都鄉氣候

黃都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熱、秋涼,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温17.3℃,1月平均氣温6.2℃;8月平均氣温27.3℃。平均氣温年較差1.5℃。生長期年平均322天。無霜期年平均311.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28.15小時,年總輻射116.4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4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10月,7月最多。 [1] 

黃都鄉水文

黃都鄉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響水灘,從高坎村至萬家流經境內,年均流量10立方米/秒。 [1] 

黃都鄉自然災害

黃都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澇災、低温、冰雹等。最嚴重的一次冰雹發生1995年6月,境內11個村、111個生產隊遭冰雹襲擊,4000畝玉米受損。 [1] 

黃都鄉自然資源

截至2011年末,黃都鄉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鐵、石灰礦等。其中煤炭儲地質儲量360萬噸,可採儲量200萬噸。
截至2011年末,黃都鄉耕地面積1.4萬畝。 [1] 

黃都鄉人口

截至2011年末,黃都鄉轄區總人口1763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680人,城鎮化率15.2%。另有流動人口95人。總人口中,男性9000人,佔51%;女性8638人,佔49%。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黃都鄉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30人。 [1] 
截至2019年末,黃都鄉户籍總人口19321人。 [2] 

黃都鄉經濟

黃都鄉綜述

2011年,黃都鄉農業總產值14286萬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38%。財政總收入3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 [1] 
2019年,黃都鄉有工業企業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2] 

黃都鄉第一產業

黃都鄉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薯為主。2011年,黃都鄉生產糧食5516噸,其中水稻3243噸,小麥1269噸,玉米834噸。主要經濟作物為烤煙。2011年,黃都鄉烤煙種植面積220畝,產量31噸。
黃都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黃都鄉生豬飼養量1萬頭,年末存欄3000頭;羊飼養量1500只,年末存欄2000只;牛飼養量500頭,年末存欄200頭;家禽飼養量10萬羽,上市家禽8萬羽。
截至2011年末,黃都鄉累計造林3萬畝,其中防護林1萬畝,經濟林1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0萬株,林木覆蓋率47%,活立木蓄積量300萬立方米。2011年,黃都鄉水果種植面積5萬畝,產量300噸。 [1] 

黃都鄉第二產業

黃都鄉鄉鎮企業有采煤、建築、農機修配等行業。
2011年,黃都鄉煤炭企業1家,產煤9萬噸。 [1] 

黃都鄉第三產業

2019年,黃都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2] 

黃都鄉交通運輸

黃都鄉境內鄉(鎮)級公路11條,總長48千米。
2011年末,黃都鄉貨運汽車32輛,客運汽車1輛、32座位;客運總量1.2萬人次,貨運總量3000噸。 [1] 
黃都鄉 黃都鄉

黃都鄉社會事業

黃都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黃都鄉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500人,專任教師120人;小學3所,在校生2170人,專任教師8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初中1所,在校生1800人,專任教師6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小升初升學率99%,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2011年,黃都鄉教育經費達120萬元。 [1] 

黃都鄉文體事業

2011年末,黃都鄉有線電視用户1500户。 [1] 

黃都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黃都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2個;病牀30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10人,其中執業醫師50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黃都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0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8750人,參合率94%。 [1] 

黃都鄉社會保障

2011年末,黃都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56户,人數509人,支出91.6萬元,月人均150元;城市醫療救助2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60人次,共支出5萬元。
2011年末,黃都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06户,人數509人,支出30.5萬元,月人均5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2人,支出15.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0人,支出12.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60人次,共支出2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00人次,支出9萬元。
2011年末,黃都鄉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3人,救災支出5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人30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5萬元。 [1] 

黃都鄉郵政電信

2011年末,黃都鄉有郵政網點1個。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户3200户,移動電話用户1680户,寬帶接入用户300户。 [1] 

黃都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黃都鄉清道光年間(1821~1851年),皇帝的武官靳都巡察中病死於此,取“皇”的同音“黃”與靳都的“都”而得名。 [1] 

黃都鄉地方特產

  • 綜述
黃都鄉有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達州脆李,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達縣苧麻和達縣烏梅。
  • 達州脆李
達州脆李果實中大,圓形,果頂平或微凸;果面黃綠色,果粉中多、灰白色;縫合線淺、明顯、不對稱;果肉淡黃色,肉質脆,汁液中多,味甜、濃,離核。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達州脆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達州脆李
  • 達縣苧麻
達縣苧麻,具有強度好、單纖維支數高、纖維長等特點。達縣苧麻的單纖維強度為35~40克,束纖維強度為52克左右;達縣苧麻平均單纖維支數在1900~2200米/克支,纖維支數最高可達2402米/克支。
2007年03月05日,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對“達縣苧麻”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達縣苧麻
  • 達縣烏梅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為《藥典》收載品種“耳梅”。烏梅主產在四川、貴州、福建等地,四川達川區是達縣烏梅的原生資源地和主產區,果實橢圓形,青中透黃,種核屬橢圓籽類型,兩側無稜線,呈流線型邊緣。果肉率85.5%,達縣烏梅初加工後成品呈不規則的耳扁球形,直徑1.5~2.3釐米。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皺縮不平。一端有圓形的果柄痕。果肉柔軟,烏黑色或黑棕色。核堅硬,橢圓形,棕黃色,表面有小凹點。
2010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達縣烏梅”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達縣烏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