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藥眠故居

鎖定
黃藥眠故居位於廣東梅州城區下市小溪唇。
中文名
黃藥眠故居
所屬地區
廣東梅州城區下市小溪唇
100多年前,清朝廣東嘉應州的鹽商黃濤綬執着地在有“百花洲尾齊洲前,此地出狀元”之稱的攀桂坊擇地安居,屋取名為“椿蔭堂”。椿蔭堂逆水門逆周溪河而立,與東山書院隔河相望,狀元橋與屋門口的道路相連,這就是黃濤綬當時選址的原因,儘管所謀的地有深度而沒有闊度,但他匠心獨運地建了特別高大和寬闊的五個廳堂和房間,使房屋不顯得狹小。椿蔭堂五個廳堂高於四周的房屋,與橫屋之間的天井縮小到不到1米寬,橫屋的高度和闊度與鄰居差不多,遠處眺望,周邊的屋子以它的的廳堂為中心,既形成了“鶴立雞羣”之勢,又與周邊融為一體。這種五堂結構在客家建築中是絕無僅有的,因此,2011年,中山大學土地木工程系的師生特地前來探尋考察。屋子奠基建造的時候,家中就出了舉人。從此椿蔭堂的後人與“文”結下了上百年的緣分,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文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美學家和新聞工作者黃藥眠。黃藥眠對家鄉充滿着眷戀,參加工作後曾回了兩次 “椿蔭堂”,他的《黃藥眠口述自傳》中詳細地描繪了梅州清末和民國時期的政治、婚嫁、喪事、山歌、過番等情況,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客家風土人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