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荊子

(中藥)

鎖定
黃荊子,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黃荊Vitex negundo L.的果實。具有祛風解表,止咳平喘,理氣消食止痛之功效。用於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消化不良,食積瀉痢,膽囊炎,膽結石,疝氣。
別    名
布荊子
黃金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馬鞭草科
牡荊屬
黃荊
分佈區域
長江以南各地
中文學名
黃荊子
採收時間
8-9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毒    性
無毒

黃荊子入藥部位

黃荊子性味

辛、苦,温。

黃荊子歸經

肺、胃、肝經。

黃荊子功效

祛風解表,止咳平喘,理氣消食止痛。

黃荊子主治

用於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消化不良,食積瀉痢,膽囊炎,膽結石,疝氣。

黃荊子相關配伍

1、治流感,咳嗽,風濕痛,發熱身痛:黃荊子、蔓荊葉、千里光各10g,冰糖。共研細末。每次10-15g。每日2-3g,開水沖服。(《中國民族藥志》)
2、治傷寒發熱而咳逆者:黃荊子,炒,水煎服。(《古今醫鑑》黃荊散)
3、治肝胃痛:黃荊子研末,和粉作團食。(《綱目拾遺》)

黃荊子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黃荊子使用注意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凡濕熱燥渴無氣滯者忌用。”

黃荊子採集加工

8-9月採摘果實,晾曬乾燥。

黃荊子形態特徵

黃荊又名:五指柑、山黃荊、黃荊條、埔姜。直立灌木,植株高1-3m。小枝四稜形,與葉及花序通常被灰白色短柔毛。葉柄長2-5.5cm;掌狀複葉,小葉5,稀為3,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基部楔形,全緣或有少數粗鋸齒,先端漸尖,表面綠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絨毛,中間小葉長4-13cm,寬1-4cm,兩側小葉漸小,若為5小葉時,中間3片小葉有柄,最外側2枚無柄或近無柄,側脈9-20對。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式,頂生,長10-27cm;花萼鍾狀,先端5齒裂,外面被灰白色絨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於花冠管外;子房近無毛。核果褐色,近球形,徑約2mm,等於或稍短於宿萼。花期4-6月,果期7-10月。

黃荊子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或灌叢中。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

黃荊子藥材鑑定

果實連同宿萼及短果柄呈倒卵狀類圓形或近梨形,長3~5.5mm,直徑1.5~2mm。宿萼灰褐色,密被棕黃色或灰白色絨毛,包被整個果實的2/3或更多,萼筒先端5齒裂,外面具5 ~10條脈紋。果實近球形,上端稍大略平圓,有花柱脱落的凹痕,基部稍狹尖,棕褐色。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黃棕色,4室,每室有黃白色或黃棕色種子1顆或不育。氣香,味微苦、澀。以顆粒飽滿者為佳。

黃荊子藥理作用

1、鎮咳、平喘。
2、抗炎作用。
3、對生殖器官的影響,從黃荊子種子中得到的富含黃酮成分以10mg/kg給去勢青春期前雄犬腹腔注射30天或給予成年健康雄犬60天,每隔1天單獨給予或者與丙酸睾酮合同,發現能破壞精子發生過程的後一階段,使附睾缺乏精子。
4、抗微生物作用。
5、其他作用,黃荊子炒後可作為飼料添加劑。

黃荊子相關論述

1、《綱目拾遺》:“消食下氣。”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養肝除風,行氣止痛。治傷寒呃逆,咳喘,食滯,小兒疝氣及痔漏生管。”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