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花藺

鎖定
黃花藺,(Limnocharis flava (L.) Buchenau)黃花藺屬,水生草本。葉叢生,種子多數,褐色或暗褐色,馬蹄形,具多條橫生薄翅。花期3-4月。
分佈於雲南西雙版納和廣東沿海島嶼上。緬甸南部、泰國、斯里蘭卡、美洲熱帶分佈較為普遍,生於沼澤地或淺水中。
黃花藺的繁殖較特殊,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可同時進行,為其中種羣的繁衍打了“雙重保險”。
中文名
黃花藺
拉丁學名
Limnocharis flava (L.) Buchenau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澤瀉目
澤瀉科
黃花藺屬
黃花藺
分佈區域
雲南、廣東 [5] 

黃花藺形態特徵

黃花藺
黃花藺(5張)
水生草本。葉叢生,挺出水面;葉片卵形至近圓形,長6-28釐米,寬4.5-20釐米,亮綠色,先端圓形或微凹,基部鈍圓或淺心形,背面近頂部具1個排水器;葉脈9-13條,橫脈極多數,平行,幾與中肋垂直,網脈細密,不明顯;葉柄粗壯,三稜形,長20-65釐米。 [6] 
花葶基部稍扁,上部三稜形,長20-90釐米;傘形花序有花2-15朵,有時具2葉;苞片綠色,圓形至寬橢圓形,外面最大者長1.5-2釐米,寬1-1.5釐米,具平行細脈;花梗長2-7釐米;內輪花瓣狀花被片淡黃色,基部黑色,寬卵形至圓形,蕾時縱褶,先端圓形,長2-3釐米,寬1-2釐米;雄蕊多數,短於花瓣,假雄蕊黃綠色,花絲綠色,部分在果期宿存;雌蕊黃綠色。
果圓錐形,直徑1.5-2釐米,由多數半圓形離生心皮組成,為宿存萼片狀花被片所包。
種子多數,褐色或暗褐色,馬蹄形,具多條橫生薄翅。花期3-4月。 [1] 

黃花藺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將貯存的種子在翌年春季進行人工催芽, 播種育苗。催芽温度25-28℃,相對濕度80%,光照度2000lx發芽率較為理想。所用土壤為園內青泥土,pH值6.5-7.0。將水簇 箱(或缸)內裝土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後, 加腐熟的芝麻餅或豆餅等拌均勻,注水浸泡 5-10d後。在泥的表面撒上一層細砂,再加水3-5cm深,待水澄清後將萌芽種子撒在裏面,後將播好種子的水簇箱或缸放置在通風向陽的地方,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及時加水、換水。待幼苗生長出小線葉(浮葉)時移栽,移栽行距10cm株距15-20cm,同時加強幼苗期的管理;小植株生長到4-6片挺水葉時(葉長6-10cm,寬6-6cm)移栽定植。定植的方法是每缸3株。 [3] 

黃花藺栽培技術

黃花藺田間管理

種子採收後經水藏過冬,4-5月份播種,生長週期180-200天。花期時,花葶基生直立生長,頂端形成6-7支小花梗於頂部開花,花後花葶彎伏,果實浸於水中生長髮育成熟;地栽植株,花葶緊貼地面,果實發育後期,花葶端部長出幼苗,仍與母株相連,以便從母株上吸取養分、水分,供幼苗長葉、生根。
花葶彎伏入水也有利於種子隨水傳播,而這種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相伴的繁殖的方法,使果實無論在水中還是在濕潤的泥土中成熟,都能根據其生長環境選擇相適應的繁殖方法,憂如打了“雙保險”,有利於其種羣的繁衍。黃花藺在氣温低於是15℃的時候,停止生長,0-2℃就會發生凍害,北方露地栽培,冬季需保護越冬。9-10月份採收種子,用紗布包裹整個果實,以防果實開裂種子散入水中,採集果實後,用清水漂淨雜質,5-10℃條件下保存,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清潔。用種子有性繁殖,北京4月份室內陸氣温達到15℃以上開始播種。將過篩的細土裝入盆中弄平,均勻撒入種子,覆蓋一層細土,浸入水中,加水至2釐米深,上蓋塑料薄膜或玻璃,保持濕度,10天左右即可發芽。當幼苗長出成果3-4片幼葉時進行第一次分栽,以園土沙土2:1混勻作基質,按3釐米×3釐米株行距分栽。幼苗長出7-8片葉時進行第二次分栽,以園土和沙土4:1混勻,加入適量麻醬渣,以8釐米×8釐米株行距栽植。當苗封行時,將其帶土坨定植,盆徑25-35釐米,以園土加農家肥作基質。

黃花藺環境的要求

温度
最適温度為20℃-30℃,低於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並且温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後遇到低温時,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後温度太高温時,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温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温度較低温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
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製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温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温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光照
光照對黃花藺的生長髮育影響較大。黃花藺分佈在年光照2100h的廣東、海南和雲南南部地區,而武漢栽培園的光照不足1900h。特別是3-5月的陰雨天氣,光照不足直接影響幼苗的生長,而7- 8月的光照強,氣温高達40-42℃,對植株的生長不利。因此,幼苗期適當進行補光,成苗期採用遮光降温等措施,方可達到最佳的效果。
土壤
黃花藺對土壤pH值的要求不十分嚴格,在pH4.5-7.0的條件下都能正常生長髮育。但肥力與它的生長髮育有着較密切的關係。土壤肥沃,花多,色彩豔麗,花期長,整個植株生長旺盛,觀賞期長;肥少,植株生長弱或差,葉小而色澤不正常,開花少或不開花結實,從而失去觀 賞價值。 [3] 

黃花藺主要價值

黃花藺是從國外新引進的優秀水生觀賞花卉。生長於熱帶,是盛夏水景綠化的優良材料。 [4] 
植株株形奇特,葉黃綠色、葉闊,花黃綠色、朵數多、開花時間長,整個夏季開花不斷,黃色花朵灼灼耀眼,深受人們喜愛。單株種植或3-5株叢植,也可成片佈置,效果均好。也用盆、缸栽,擺放到庭院供觀賞。
還可食用或作家畜飼料

黃花藺地理分佈

產雲南(西雙版納)和廣東沿海島嶼。分佈於緬甸南部、泰國、斯里蘭卡、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亞南巴斯羣島、加里曼丹島,在美洲熱帶較為普遍。 [2] 

黃花藺生長習性

生於沼澤地或淺水中,海拔達600-700米處,常成片。 [2] 
黃花藺 黃花藺
適應地年平均氣温高、相對濕度大,降雨量集中,乾濕明顯。温度:平均温度在27℃對植株的生長較為理想,平均温度達30℃時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一定的影響。當氣温高至40-42℃時,葉片出現日灼,當日均温度為10℃(2左右時植株終止生長。喜光,光照不足時影響幼苗生長,7月、8月光照強、温度高,對植株生長不利。幼苗適當補光,成苗期採用遮光降温等措施。

黃花藺病蟲害防治

水苔(水藻)可用硫酸銅噴灑於水中,幼苗期mg/L,成苗期30-50mg/L。蚜蟲可用稀釋1000-1200倍的敵殺死、敵百蟲或用樂果乳劑稀釋2000-2500倍液噴灑於葉的表面(晴天在下午4:00以後進行)均可起到殺蟲效果。斜紋夜蛾可用稀釋800-1200倍的敵百蟲或用稀釋1000-1500倍的敵殺死,還可用稀釋2000倍的滅掃利噴灑都能達到防治效果。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