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腰響蜜鴷

(響蜜鴷科響蜜鴷屬動物)

鎖定
黃腰響蜜鴷(學名:Indicator xanthonotus [4]  )是一種暗褐灰色雀樣鳥。多分佈於罕見於沿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海拔1450~3500米的温帶森林中。 [1]  黃腰響蜜鴷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5] 
中文名
黃腰響蜜鴷
拉丁學名
Indicator xanthonotus
外文名
Yellow-rumped Honeyguid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鴷形目
響蜜鴷科
響蜜鴷屬
黃腰響蜜鴷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分佈區域
巴基斯坦、緬甸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 1842
國際瀕危等級
近危(NT) [3] 

黃腰響蜜鴷形態特徵

體型略小(15釐米)的暗褐灰色雀樣鳥。雄鳥:眉、頂及頰黃色,腰背部為鮮亮的金黃色及三級飛羽具白色條紋為識別特徵。下體近白而具深色縱紋。雌鳥色深沉,頭部黃色較少。
虹膜-褐色;嘴-黃褐色;腳-灰綠色。
叫聲:飛行時發出輕細的weet叫聲。 [1] 

黃腰響蜜鴷生活習性

棲於其時常光顧的蜂窩附近。 [1] 

黃腰響蜜鴷分佈範圍

分佈範圍:巴基斯坦(以往),印度次大陸的北部及東北部,緬甸東北部。
分佈狀況:罕見於沿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海拔1450~3500米的温帶森林中。新近昆明動物研究所人員在西藏東南部記錄到此鳥。

黃腰響蜜鴷所屬亞種

  • Indicator xanthonotus fulvus Ripley, 1951
  • Indicator xanthonotus xanthonotus Blyth, 1842

黃腰響蜜鴷種羣現狀

1994年10月15日,馬中翼等同志在雲南省西北部怒江河谷地區瀘水縣的老窩,捕到一隻小鳥。此鳥大小似雀,翅長95毫米;嘴短而粗實,稍向下彎曲;翅形尖長;尾羽12枚,羽幹柔軟;跗蹠被羽;腳呈對趾型,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後,似啄木鳥。
前額和頰紋亮橙黃色,頭頂至後頸橄欖褐色,上背黑褐,下背檸檬黃色,腰部濃染橙黃色,頦、喉灰褐,胸和腹鉛灰,下腹灰白色。
根據標本,查閲了《印度鳥類志》、《印度鳥類手冊,第4卷》和《緬甸鳥類》等文獻,確認這隻小鳥在分類上屬鴷形目、響蜜鴷科、響蜜鴷屬的黃腰響蜜鴷Indicator xanthonotus),是中國鳥類科、屬、種的新記錄。 [1] 
2022年5月,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在整理相關工作數據時發現,在大熊貓國家公園龍蒼溝區域調查到一隻體型大小與麻雀相似的鳥類。該鳥約15釐米,嘴黃褐色、尖端色深,腳灰綠色,前額及頰部橙黃色,頭頂至後頸褐色,胸部及腹部灰白色,飛羽具白色條紋。經查閲文獻資料後核實,該鳥種為黃腰響蜜鴷個體,是四川省鳥類分佈新紀錄。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