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腰響蜜鴷

(響蜜鴷科響蜜鴷屬鳥類)

鎖定
黃腰響蜜鴷(學名:Indicator xanthonotus [3]  )屬於鴷形目,響蜜鴷科。體形較小,與麻雀相似。黃腰響蜜鴷是一種本領非凡的小鳥,其特別之處在於能夠導引蜜獾、狒狒或人尋找蜂蜜,並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食物。蜂蠟是它最喜愛的食物。黃腰響蜜鴷的嗉囊中生活着大量酵母等細菌,能夠幫助它將蜂蠟分解為脂肪。
中文名
黃腰響蜜鴷
拉丁學名
Indicator xanthonot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鴷形目
響蜜鴷科
響蜜鴷屬
黃腰響蜜鴷
分佈區域
巴基斯坦(以往),印度次大陸的北部及東北部,緬甸東北部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 1842
國際瀕危等級
近危(NT) [2] 
外文名
Yellow-rumped Honeyguide [2] 

黃腰響蜜鴷形態特徵

黃腰響蜜鴷 黃腰響蜜鴷
體型略小(15釐米)的暗褐灰色雀樣鳥。雄鳥:眉、頂及頰黃色,腰背部為鮮亮的金黃色及三級飛羽具白色條紋為識別特徵。下體近白而具深色縱紋。雌鳥色深沉,頭部黃色較少。虹膜為褐色;嘴為黃褐色;腳為綠色。

黃腰響蜜鴷生活習性

黃腰響蜜鴷叫聲

飛行時發出輕細的weet叫聲。在引導時發出刺耳的尖叫聲。

黃腰響蜜鴷食性

黃腰響蜜鴷 黃腰響蜜鴷
黃腰響蜜鴷最愛吃蜂蠟、蜂蜜和蜂的幼蟲。是脊椎動物中唯一能以蜂蠟為食的。

黃腰響蜜鴷導蜜

黃腰響蜜鴷目光敏鋭,特別善於尋找蜂巢,但不適合於在蜂巢中採食,而且容易被蟄。因此它與蜜獾、狒狒和人等建立起了一種特別的關係。當它發現蜂巢後,就向“朋友”的居所飛去,一邊在空中盤旋,一邊發出刺耳的尖叫,並在前面引路,引導“朋友”找到蜂巢。到達目的地後,它在蜂巢上空鳴叫一陣,就一聲不響地躲到附近樹上。等到“朋友”搗毀蜂巢,取走蜂蜜,蜜蜂也逃散,它才飛到蜂巢上享用美餐。

黃腰響蜜鴷寄生特性

黃腰響蜜鴷是像杜鵑一樣的寄生鳥類。它在選好的鳥巢外靜靜等候,等巢主外出時,便乘虛而入進去產卵。黃腰響蜜鴷比“義親”孵化的快,剛出世的小鳥嘴上有鋒利的“卵齒”,一合上嘴便形成一把致命的鉗子。待到“義兄”、“義妹”剛剛破殼而出,它便用嘴上的小鈎將它們刺死。當然。“義親”並不明白自己的兒女緣何而死,它很快就把死屍叼出巢外,反過來更加疼愛小響蜜鴷。小響蜜鴷出生10天左右後,它嘴上的小鈎就自行脱落了。在“義親”的精心餵養下,小響蜜鴷很快成長起來,羽翼豐滿之後便離巢而去。

黃腰響蜜鴷分佈範圍

巴基斯坦(以往),印度次大陸的北部及東北部,緬甸東北部。罕見於沿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海拔1450~3500米的温帶森林中。新近昆明動物研究所人員在西藏東南部記錄到此鳥。棲於其時常光顧的蜂窩附近。

黃腰響蜜鴷所屬亞種

  • Indicator xanthonotus fulvus Ripley, 1951
  • Indicator xanthonotus xanthonotus Blyth, 1842

黃腰響蜜鴷發現地區

2022年5月,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縣管護總站的一般控制區發現黃腰響蜜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