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響蜜鴷

鎖定
響蜜鴷是鴷形目響蜜鴷科的通稱, [3]  共4屬14種。 [4]  身色灰綠。嘴很短,爪不發達,體大似燕。 [5] 
響蜜鴷分佈在非洲,非常善於尋找蜂巢。它們會拉攏一些能力更強大的動物結成聯盟對付野蜂,例如棕熊、蜜獾和人類。當它發現蜂巢就立馬向自己的合作伙伴通風報信,並引領其來到蜂巢所在的位置,等到棕熊或蜜獾搗毀蜂巢飽餐一頓過後,它們就從枝頭飛下來採食吃剩下的蜂蜜和蜂蠟。與人類合作亦是如此,人們採集了絕大部分的蜂蜜之後,也會給它們留些“口糧”作為報酬。 [6]  巢寄生鳥類,當巢主外出覓食時,它偷偷鑽進別人的巢裏去產卵。 [7] 
響蜜鴷具有非凡的嚮導本領。它們會給蜜獾和人類帶路,從而發現野蜂蜂巢。新生的響蜜鴷並未經過父輩的訓練,仍然具有此本領。在非洲土人的原始文化中,響蜜鴷是他們崇拜的神,他們對其實行嚴格的保護,如果有人膽敢殺死一隻響蜜鴷,輕則會被割去雙耳,重則會被別人處死。有的部落甚至還按響蜜鴷的行為來卜吉兇。 [7] 
中文名
響蜜鴷(xiǎng mì liè)
拉丁學名
honeyguid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鴷形目
響蜜鴷科
響蜜鴷屬

響蜜鴷簡介

響蜜鴷 響蜜鴷
響蜜鴷是生長在非洲叢林中的一種灰色小鳥,比麻雀稍微大一些,它是脊椎動物中唯一能以蜂蠟為食的,它的嗉囊中存在許多酵母和其他細菌,能幫助它將蜂蠟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脂肪。
響蜜鴷能指引獵蜜人和蜜獾去獵野蜂巢,然後去吃獵蜜人和蜜獾留下的蜂蜜和蜜蠟,因此人們也稱其為指示或指路鳥。在英文中,響蜜鴷被稱作honeyguide 。
響蜜鴷經常在森林中尋找蜂巢,當它發現蜂巢後,會邊跳邊叫獾地引來蜜獾或採蜜人。當蜜搗毀蜂果吃飽喝足後,響蜜鴷就飛下樹枝,不慌不忙地享用剩下的蜂蜜,而採蜜人採到蜂巢後,也會給響蜜鴷留下一蜂蜜和峯卵 [1] 
響蜜鴷 響蜜鴷

響蜜鴷找蜜

響蜜鴷引人獵蜜

響蜜鴷 響蜜鴷
在現代文明社會里,人們主要靠發達的養蜂業來生產所需的蜂蜜。在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裏,土人卻靠獵取野蜂蜂巢來獲得蜂蜜。這種獵蜜活動不知延續了多少世代,反正土人從來不愁沒有優質的蜂蜜吃。可是,在茂密的原始森林裏,野蜂的蜂巢大多建在高大的樹上或中空的樹幹裏,很難被人發現。然而土人每次出獵都必有所獲,這不能不令人驚奇。很多到非洲探索或考察的人都對此大惑不解,難道土人有什麼特異功能嗎?鳥類學家赫伯特.弗雷德曼首先揭開上述秘密。他在非洲的一些地區考察時,發現土人獵蜜時並不徑直到森林裏去尋蜂巢。在獵蜜時,獵人們總是先走進林中側耳傾聽。不一會兒,一隻小鳥高聲鳴叫着飛出密林,在獵人頭上盤旋。這是一種叫聲刺耳、身色灰綠、體大似燕的鳥。獵蜜的土人一見到它就喜笑顏開。小鳥在獵人頭上盤旋一會兒後就“嘰、嘰”地叫着向密林深處飛去。這時土人快步跟上小鳥。小鳥兒似乎是專門為土人作嚮導的,它不時停下來,鳴叫着引導土人跟上自己。有時,它會飛到遲疑不前的土人的頭頂上轉圈,彷彿催促土人趕快上路。就這樣,小鳥帶土人行走一兩千米後,就停止鳴叫,開始在林間無聲地飛着小圈。小鳥飛了幾圈後落在一棵樹上。這時,如果土人沒有反應,小鳥就會再飛起來。飛幾圈後,小鳥會落回原來那棵樹上。最終,土人明白小鳥的意思,他開始在樹上搜索。這時,土人常會很快發現一個野蜂蜂巢。蜂蜜就這樣被找到了。一個蜂巢中大約有7 千克蜂蜜,夠土人享用三四天,每當獵蜜結束,土人是不會忘記小鳥嚮導的,他會把找到的蜂蜜留一些給小鳥以示感謝。同時也會留下一些蜂蠟 [2] 
響蜜鴷 響蜜鴷

響蜜鴷引蜜獾獵蜜

蜜獾跟野豬差不多大小,嘴端有很長的吻,它們的腿和爪很強健,在熱帶森林中專以蜂類為食。響蜜鴷也嗜食蜂蜜、蜂卵等,但它們的嘴很短,爪不發達,不適於在蜂巢中採食。
響蜜鴷 響蜜鴷
響蜜鴷 響蜜鴷
響蜜鴷卻非常善於發現蜂巢。每當一隻響蜜鴷發現一個蜂巢時。它便發出刺耳的尖叫,同時在林間穿飛。一旦飛行中響蜜鴷發現蜜獾,它就落下去啄蜜獾的頭,於是蜜獾開始追趕響蜜鴷。就這樣,響蜜鴷把蜜獾引到蜂巢前,它棲在樹枝上靜觀蜜獾搗毀蜂巢。很快,蜜獾喝足了蜂蜜,吃夠了蜂卵揚長而去。這時蜂羣因家園被毀而四下逃逸,響蜜鴷就飛下樹枝來,不慌不忙地享用蜂蜜。因此,響蜜鴷被人稱作指路鳥。

響蜜鴷地位

響蜜鴷 響蜜鴷
非洲土人可能很早就發現響蜜鴷給蜜獾帶路這一秘密,在長期為生存而奮鬥的過程中,他們漸漸地加入被響蜜鴷引導的行列。在他們的原始文化中,響蜜鴷是他們崇拜的神。他們對響蜜鴷實行嚴格的保護。如果有人膽敢殺死一隻響蜜鴷,他輕則會被割去雙耳,重則會被別人處死。有的部落甚至還按響蜜鴷的行為來卜吉兇。在響蜜鴷受到天敵攻擊時,土人們會使出渾身解數以助響蜜鴷一臂之力。據説這是因為土人們認為,如果在響蜜鴷需要幫助時他們袖手旁觀,他們會受到神的懲罰。響蜜鴷和土人的這種共生關係聽起來如同天方夜譚一樣神秘,但這種關係確確實實存在於自然界中 [2] 

響蜜鴷習性

響蜜鴷 響蜜鴷
響蜜鴷 響蜜鴷
鳥類學家在深入研究這種小鳥的行為時,又有了新的發現:響蜜鴷跟杜鵑一樣,是一種巢寄生鳥類!不過,杜鵑大部分是靠它們那鷹一樣的外表把巢主嚇跑,然後趁機在別人的巢中產卵。而響蜜鴷則是靜靜地等到巢主外出覓食時,才偷偷地鑽進別人的巢裏去產卵。一般情況下,響蜜鴷喜歡選擇它的近親須鴷、啄木鳥等作它後代的“義親”。有時它也鑽進棕鳥的巢裏產卵。響蜜鴷的卵一般比“義親”的卵早孵化。出殼的響蜜鴷幼雛異常兇狠,它的小嘴上生着一對小鈎,被稱為“卵齒”,一合上嘴便形成一把致命的鉗子。待到“義兄”、“義妹”剛剛破殼而出,它便用嘴上的小鈎將它們刺死。如果同時投放的還有其他同胞,幼雛出殼後也要互相殘殺,最後只能剩下一個。當然。“義親”並不明白自己的兒女緣何而死,它很快就把死屍叼出巢外,反過來更加疼愛小響蜜鴷。小響蜜鴷出生10天左右後,它嘴上的小鈎就自行脱落了。在“義親”的精心餵養下,小響蜜鴷很快成長起來,羽翼豐滿之後便離巢而去。有趣的是,新生的響蜜鴷同它父母一樣,具有給蜜獾或獵蜜土人作嚮導的本領,但它們並未經過父輩的訓練。這種世代相傳的本能是怎樣獲得的呢?至今還是個謎。

響蜜鴷種類

響蜜鴷 響蜜鴷
據研究,響蜜鴷主要分佈在非洲。它還有其他11種同類,廣泛分佈在非洲、馬來亞及蘇里曼丹等地區,但其中有8 種沒有作“嚮導”的本領。鳥類學家正對這些有趣的小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資料
  • 1.    劉小涵主編;華予智教圖,我的動物園 鳥類卷,天地出版社,2015.05,第147頁
  • 2.    動物奧秘探索 6,吉林音像出版社,2005.12,第64頁
  • 3.    李湘濤主編,鳥類博物館,時事出版社,2002.07,第224頁
  • 4.    楊嵐.響蜜鴷科的新記錄[J].動物學研究,1995(04):384.
  • 5.    動物奧秘探索 6,吉林音像出版社,2005.12,第65頁
  • 6.    瀚鼎文化工作室編著,百科圖解 改變人類歷史的那些動物,航空工業出版社,2016.04,第62頁
  • 7.    動物奧秘探索 6,吉林音像出版社,2005.12,第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