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絲鋪村

鎖定
黃絲鋪村是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匡河鎮的一個行政村,現有18個村民小組,2380人。距離匡河1.5公里,距離石橋鋪3.5公里。石古公路穿越全境。鄉村公路可到達每個灣。政府駐地方氏祠,這裏是革命聖地,千年古村。著名的方氏祠羅氏祠就坐落在這裏。這裏山清水秀,人傑地靈,非常適合旅遊,居住。
中文名
黃絲鋪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黃岡市羅田縣
地理位置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匡河鎮
下轄地區
18個村民小組
政府駐地
方氏祠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編碼
43861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方氏祠
雷公廟
羅氏祠
車牌代碼
鄂J
方    言
羅田話
現任書記
方穎

黃絲鋪村交通概況

這裏也是匡河鄉村道路修得較好的一個村,鄉村公路直通每個灣,交通非常便利。

黃絲鋪村地理環境

黃絲鋪村境域

黃絲鋪村北靠九口塘村,南望桔子廠村,西連九房衝村,東接石馬山村

黃絲鋪村地理

黃絲鋪村地處石馬山腳下,幾條河的交匯處,因此相對比較平坦。依山伴水,得天獨厚地理環境,造就了這裏良田百里,人口稠密。附近的村莊就坐落在河道兩邊。
黃絲鋪村地處兩山相夾的山谷地帶,東有石馬山,西有石牛山。山地面積60%,耕地面積30%。森林覆蓋率70%。

黃絲鋪村氣候

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幹(冷)夏濕,春暖秋涼,年均總日照時數2047小時,年均輻射熱量109.25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氣温16.4℃,極端最高氣温41.6℃,極端最低氣温-14.6℃,無霜期平均240天。年均降水量1330毫米,全年降雨多集中在5、6、7三個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50%左右。

黃絲鋪村人口狀況

黃絲鋪村人口較為集中,主要的大灣有桑灣,羅灣,中灣,葉家咀,兔兒灣,王灣等地。多以方姓、葉姓為主,其它還有吳姓、王姓、曾姓、匡姓等。

黃絲鋪村文化教育

原有中學一所,即原黃絲鋪中學,現已改為黃絲鋪小學。坐落在中灣旁邊。(原黃絲鋪中學遷移到匡河,改名匡河中學)

黃絲鋪村經濟概況

村裏主要以農業為主。有磚廠,養殖場,羊廠各一座。

黃絲鋪村村內景點

黃絲鋪村古蹟甚多,雷公廟位於該村東面石馬山懸崖邊,歷史悠久,香火旺盛,相傳始建於明代。有百年古祠二幢,方氏祠及羅氏祠。坐落在清水河岸邊,村委會也在這裏。

黃絲鋪村雷公廟

雷公廟是匡河鎮黃絲鋪村境內的一座廟宇。廟宇位於石馬山南面懸崖絕壁之上。始建何時暫無法考證,相傳明永東(1403左右)年間進行過一次大的修繕。直至文革前,一直香火鼎盛。廟西絕壁之中隱有藏經洞,常年有神鷹寧護。據傳,神廟始建時的石刻碑文,廟志和詩文均藏其中。
位於黃絲鋪村東面,石馬山南側有一處名勝古蹟,山頂上有座雷公廟,廟上現保留有:嘯天獅、石人、石馬、石牛、石豬、石槍,許多遺蹟。在這裏謂之“七絕”。時至今日,二丈多高的“石人”被參天的樹林所覆蓋。石馬寨頂,懸崖百丈,怪石嶙峋,峯高勢險,遊人罕至。再加上山上有野豬出沒,無人敢往。現今更有警示牌告誡“此處絕險,請勿靠近”亦無人敢攏身。

黃絲鋪村方氏祠

方氏祠又稱“方氏八房祠”。原為明末清初古建築,位於羅田縣匡河鎮黃絲鋪村二組。該祠堂背靠東北山峯高大的石馬寨,祠堂佔地面積500平方米,面向正西立基而建,門前有小流自西北向東南流淌,四周山脈層層環抱,羣峯羅列有致。當地民謠“石馬趕石牛,一對青獅隨河遊,雙象鎖水、日月守門樓,有人得此地,兒孫做諸侯”説的就是此地。1931年9月9日,英羅邊區蘇維埃政府由茶園村二屋垸遷置此處辦公。全國解放後,該祠被訴毀,在舊基上修建了鄉村衞生室和村黨支部辦公樓。

黃絲鋪村羅氏祠

羅氏祠亦稱羅家垸、羅家邊。它位於羅田縣匡河鎮黃絲鋪村六組。石馬山象一巨大的八字形屏風橫垣其東北、正東、東南三個方位。該祠堂非常隱秘,後山為八字形開障的低矮山崗,對面有一道長約一百五十米的矮小案山,祠基佔地面積共四百六十平方米,門前有一半畝見方的園形水塘。祠堂右側原來有一棵兩人才能合抱的大皂莢樹,一九五八年“大鍊鋼鐵”時遭砍伐,後來村民在砍了的大皂莢樹邊栽了一棵香樟樹,現已長至水桶般粗細。
1931年1月19日,中共英(山)羅(田)邊區區委會由匡河鄉康頭畈村張家垸遷至此處。1932年1月,英羅邊區蘇維埃總工會在此正式成立,成為組織領導英山、羅田兩縣農民、工人和全體手工業者投身革命運動的核心力量。
羅氏祠的古建築在革命戰爭年代為國民黨反動軍隊所毀,羅姓羣眾亦被迫遠徒四方。如今在羅氏祠基上農民方友蘇建有一棟八十平方米的兩層樓房,農民方金初建有土木結構的平房一百八十平方米,由於該户無力改建,房屋倒塌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