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瓜角斑病

鎖定
黃瓜角斑病是黃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在田間與黃瓜霜黴病混合發生,病斑比較接近,有時容易混淆,但黃瓜霜黴病發病初期在葉片背面產生幾個多角形水漬狀病斑,而細菌性角斑病在葉片背面產生針狀水漬狀病斑,往往幾十個病斑同時發生。病情發生趨勢沒有霜黴病迅速,對黃瓜生長影響沒有霜黴病嚴重。
中文名
黃瓜角斑病
病    原
Pseudomonas

黃瓜角斑病症狀

最初,在真葉上出現極小的茶色小點,小點逐步擴大,變為黃褐色,形成直徑3mm左右的從葉脈包圍的多角形病斑。這時,病斑周圍黃變,形成黃色暈環。然後,病斑逐漸變成白色,脆而易碎。

黃瓜角斑病病原

病原菌Pseudomonas由葉片及果實的氣孔和傷口處侵入發病,常被雨水濺起向四周傳播。

黃瓜角斑病發病規律

病原菌在種子內、外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病種子帶菌率2-3%,病菌由葉片或瓜條傷口、自然孔口侵入,進入胚乳組織或胚幼根的外皮層,造成種子內帶菌。此外,採種時病瓜接觸污染的種子致種子外帶菌。且可在種子內存活1年,土壤中病殘體上的病菌可存活3-4個月,生產上如播種帶菌種子,出苗後子葉發病,病菌在細胞間繁殖,棚室保護地黃瓜病部溢出的菌膿,借棚頂大量水珠下落,或結露及葉緣吐水滴落、飛濺傳播蔓延,進行多次:重複侵染。露地黃瓜蹲苗結束後,隨雨季到來和田間澆水開始,始見發病,病菌靠氣流或雨水逐漸擴展開來,一直延續到結瓜盛期,後隨氣温下降,病情緩和。發病温限 10-30℃,適温24-28℃,適宜相對濕度70%以上。塑料棚低温高濕利其發病,病斑大小與濕度相關:夜間飽和濕度大於6小時,葉片上病斑大且典型;濕度低於85%,或飽和濕度持續時間不足3小時,病斑小;晝夜温差大,結露重且持續時間長,發病重。在田間澆水次日,葉背出現大量水浸狀病斑或菌膿。有時,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該病發生和流行。 [1] 

黃瓜角斑病防治方法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果實和莖蔓。葉片染病後,先呈淡綠色水浸狀斑點,漸呈黃褐色、淡褐色、淡黃色、灰白色、白色,因受葉脈限制葉背面病斑呈多角形。潮濕時葉背病斑外有乳白色菌膿,乾燥時呈白色薄膜狀或白色粉末狀,質脆易穿孔。
莖、葉柄、卷鬚染病後,出現水浸狀小點,沿莖溝縱向擴展成短條狀,濕度大時也有菌膿,嚴重者病部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變褐,乾枯後表層留有白痕。
果實上病斑初呈水浸狀圓形小點,擴展後為不規則的或連片的病斑,病斑潰裂,溢出白色菌膿,並常伴有軟腐病菌侵染,而呈黃褐色水漬狀腐爛。
防治措施 [2] 
  1. 農業防治:肥料不足時和老化植株易發病。種子要消毒,病葉、病株應及時剔除並燒燬。 [3] 
2.藥物防治:常用藥劑有5%DT(琥膠肥酸銅)500倍液、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77%可殺得1200倍液或75%達科寧50克加72%農用鏈黴素15克對水15公斤噴霧,以上藥劑可交替使用,每隔4~5天噴藥一次,連噴3~4次、防效可達90%以上。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