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細菌性角斑病

鎖定
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瓜條。葉片受害,初為水漬狀淺綠色後變淡褐色,因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後期病斑呈灰白色,易穿孔。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白色粘液。莖及瓜條上的病斑初呈水漬狀,近圓形,後呈淡灰色,病斑中部常產生裂紋,潮濕時產生菌膿。果實後期腐爛,有臭味。
中文名
細菌性角斑病
危害對象
葉片和瓜條
屬    性
植物病害
常危害
黃瓜、西瓜、豆角、棉花、甜柿

細菌性角斑病簡介

是一種植物病害,其病原菌為丁香假單胞桿菌黃瓜角斑病致病變種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 Young, Dye & Wilkie,屬薄壁菌門假單胞菌屬,常危害於黃瓜、西瓜、豆角、棉花、甜柿等。

細菌性角斑病發病條件

(1)一般低温、高濕、重茬的温室、大棚發病重。
(2)該病為細菌性病害。病菌在種子或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春由雨水或灌溉水濺到莖、葉上發病。菌膿通過雨水、昆蟲、農事操作等途徑傳播。
(3)發病適宜温度為18~25℃,相對濕度為75%以上。在降雨多、濕度大、地勢低窪、管理不當、連作、通風不良時發病嚴重。
(4)磷、鉀肥不足時發病也重
細菌性角斑病 細菌性角斑病
(5)黃河以北地區露地黃瓜,每年7月中旬為角斑病發病高峯期,棚、室黃瓜4~5月為發病盛期。

細菌性角斑病概念區分

細菌性角斑病初期症狀易與霜黴病和生理性充水相混淆,應慎重區別。角斑病與霜黴病的主要不同處是其病斑較小,顏色淺,後期穿孔;葉背病部水浸狀明顯併產生乳白色菌膿。對光觀察,葉片有透光感。生理充水的葉背出現多角形水浸斑,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地温高、氣温低,特別是連陰天、空氣濕度大、通風不良、蒸騰受阻時,細胞內的水分滲流到細胞間,使葉面出現水漬狀污綠色斑點或多角形斑塊。太陽出來後温度升高,斑塊消失,葉面不留痕跡。衰弱的植株,白天温度升高後水漬斑也不消失。幾經反覆,細胞死亡,葉片乾枯,或出
現泡泡病症狀,即葉脈間葉肉隆起,隆頂呈灰白色,或灰褐色近圓形斑點,不穿孔。 [1] 

細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

1、農業預防  品種選擇:利用抗病力較強的津研6號、夏青等品種。
種子處理:在無病區或無病植株上留種,防止種子帶菌。催芽前應進行種子消毒。常用的方法有:温湯浸種,用50℃温水浸20分鐘;用新植黴索200毫克/千克液或50%代森銨500倍液浸種1小時;或用福爾馬林液150倍液浸種1.5小時,後洗淨催芽。
2、栽培管理
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利用無菌的大田土育苗。利用高壟栽培,鋪設地膜,減少澆水次數,降低田間濕度。保護地及時通風。雨季及時排水。及時清潔田園,減少田間病原。
3、藥劑防治

細菌性角斑病注意事項

1、現配現用,不得與強酸、強鹼性農藥混用。
2、施藥後4小時內降雨,需重新噴霧。
3、如有輕微沉澱析出屬正常,不影響藥效,使用時搖勻即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