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淮山羊

鎖定
黃淮山羊因廣泛分佈在黃淮流域而得名,飼養歷史悠久,五百多年前就有歷史記載,明弘治(1488-1506年)《安徽宿州志》、正德(1506-1522)年間的《穎州志》均有記載。 [1]  黃淮山羊, 俗名槐山羊, 包括槐山羊、安徽白山羊、徐淮白山羊。 [2] 
中文學名
黃淮山羊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牛科
亞    科
羊亞科
羊族
分佈區域
黃淮流域

黃淮山羊養殖歷史

黃淮山羊因廣泛分佈在黃淮流域而得名,飼養歷史悠久,五百多年前就有歷史記載,明弘治(1488-1506年)《安徽宿州志》、正德(1506-1522)年間的《穎州志》均有記載。黃淮流域地勢平坦、氣候温和,年平均氣温13~16℃,無霜期210-240d,降雨量600~800mrn,相對濕度70%~80%。流域內土層深厚、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飼草資源豐富。 [1] 
除了該流域豐富的自然資源外,人們普遍喜食羊肉,每逢秋末深冬,白菜羊肉湯是上等菜餚,羊肉市場巨大。當地農民在長期飼養山羊過程中,經過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使體型較大、生長速度快、性成熟早、產子率高的公母羊得以選留,年復一年繁衍後代,久而久之形成了適於黃淮流域飼養條件和自然環境的黃淮白山羊。黃淮白山羊以適應性強、採食能力強、抗病力強、肉質鮮美、皮張質量好、遺傳穩定等優點深受黃淮流域廣大農民的歡迎。 [3] 

黃淮山羊地區分佈

黃淮山羊主要分佈在河南周口地區的沈丘、淮陽、項城、鄲城和駐馬店、許昌、信陽、商丘、開封等地;安徽的阜陽、宿州、滁州、六安以及合肥、蚌埠、淮北、淮南等市郊;江蘇的徐州、淮陰兩地區沿黃河故道及丘陵地區各縣。 [4]  據 1980 年統計, 有羊 710 餘萬隻, 其中河南佔 50% , 安徽佔 35% ,江蘇佔 15% [2] 

黃淮山羊外貌特徵

黃淮山羊全身白色,被毛有光澤。軀體高,體軀長,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頭長清秀,鼻直,眼大,耳長而立,結構勻稱,骨胳較細。鼻樑平直,面部微凹,下頜有髯。分有角和無角 2 種類型,67%左右的羊有角:有角者,公羊角粗大,母羊角細小,向上向後伸展呈鐮刀狀;無角者,僅有 0.5~1.5cm 的角基。頸中等長,胸較深,肋骨拱張良好,背腰平直,體軀呈桶形。種公羊體格高大,四肢強壯,頭大頸粗,胸部寬深,背腰平直,腹部緊湊,外形雄偉,睾丸發育良好,有須和肉垂;母羊頸長,胸寬,背平,腰大而不下垂,乳房發育良好,呈半圓形。毛被白色,毛短有絲光,絨毛很少。 [4]  [3] 

黃淮山羊生產性能

黃淮山羊成年公羊平均體高、體長、胸圍和體重分別為:65.98±8.16cm , 67.37±8.74cm , 77.66±9.99cm , 33.9kg ,成年母羊分別為: 54.32±4.55cm , 58.09±6.08cm , 71.17±5.99cm , 25.7kg 。 7~10 月齡的公羊宰前重平均為 21.9kg ,胴體重平均為10.9kg ,屠宰率平均為 49.29% ;母羊宰前重平均為 16.0kg ,胴體重平均為 7.5kg ,屠宰率平均為 47.13% 。黃淮山羊皮板呈蠟黃色,細緻柔軟,油潤光亮,彈性好,是優良的製革原料。黃淮山羊對不同生態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性成熟早,繁殖力強,皮板質量好。 [4] 

黃淮山羊繁殖性能

黃淮山羊初情期為 123.42 天,發情週期為 19.87 天,發情持續期為 39.56 小時,妊娠期為 151.84 天,公羊 4 月齡性成熟,5 個月~6 個月體成熟,利用年限約為 4 年~5 年。母羊 4月齡~5 月齡性成熟,5 個月~6 個月體成熟。母羊常年可發情,以春季 3 月~5 月及秋季 8 月~10 月最為旺盛。平均產羔率為 215%,其中第一胎最低,平均為 165%,第四胎最高,為 260%。繁殖母羊可利用年限約為 7 年~8 年。 [3] 

黃淮山羊產肉能力

黃淮山羊
黃淮山羊(5張)
6月齡公羔屠宰測定,屠宰率為 46.95%,淨肉率為 75.44%,肉骨比為3.98:1,眼肌面積為 9.29 平方釐米。6 月齡母羔屠宰率為 48%,淨肉率為 74.03%,肉骨比 3.72:1,眼肌面積 8.09 平方釐米。抽檢眼肌肌肉主要化學成分:水分為 68.1%,幹物質為 31.9%,蛋白質為21.0%,脂肪為 3.9%,灰分為 1.05%,發熱量為每克 1.5kca1。 [3] 

黃淮山羊板皮質量

板皮為漢口路羊皮,緻密堅韌,表面光潔,毛孔細勻,分層多,拉力強,彈性好,是國內著名的製革原料。6 月齡公羔鮮皮重為 2.05 千克,幹皮重為 1280.33 克,板皮面積為 5061平方釐米。經鞣製厚度 1 毫米~1.2 毫米,抗張強度為每平方毫米 14.7 千克,伸長率為 50%,水分 13.9%,收縮温度 100℃,含油脂率 6.7%,是製造山羊面服裝的好原料。 [3] 

黃淮山羊飼養管理

種公羊的飼養管理
對種公羊的飼養管理,在非配種期以粗料為主,補喂混合精料 0.4~0.6kg/d 即可。配種期從配種預備期開始增加精料營養水平及喂量,先按正式配種期的 60%~70% 供給,進入正式配種期後,除供給優質的青乾草自由採食外,混合飼料的喂量應為 0.8~1.2kg/d 。當配種任務繁重時,應提前 15d 開始每隻種公羊加餵雞蛋 1~2 個 /d 。飼餵制度為投料 2~3 次 /d ,飲水 3~4 次 /d ,並保持羊舍清潔衞生、乾燥和空氣流通和羊只的適當運動。 [4] 
母羊的飼養管理
對種母羊的飼養管理,在空懷期餵給空懷母羊的幹飼料應為體重的 2.5%~3.0% 。在配種前 1.0~1.5 個月對膘情較差的母羊要加強營養,突擊抓膘,甚至實行短期優飼,使母羊發情整齊,保證較高的受胎率和多胎率,同時使產羔集中,提高羔羊成活率。在妊娠早期膘情較好的母羊,供給青粗料,適當補飼精料即可。妊娠後期(後 2 個月)胎兒生長髮育較快,初生重的 80%~90% 在此期間形成,應增加精料比例,提高營養水平。懷單羔母羊可在維持日糧基礎上增加 12% ,懷雙羔母羊增加 25% 。精料比例在產前 40~21d 增至 18%~30% 。哺乳母羊產後頭 25d 要餵給高於飼養標準 10%~15% 的日糧。產雙羔的母羊每天應補精料 0.4~0.6kg ,產單羔母羊則為 0.3~0.5kg , 2 種情況下均應補給多汁飼料 1.5kg 以上。但在產後 1~3d ,對膘情好的母羊不應補飼太多的精料,以防止消化不良或發生乳房炎。當羔羊長到 1.5 月齡以後,母羊泌乳能力漸趨下降,羔羊已能採食大量青草和粉碎飼料;到 3 月齡時母乳僅能滿足羔羊營養的 5%~10% ,應儘早斷奶,母羊粗料量逐漸減少,增加粗料的飼餵量。推薦母羊精料的配方為:玉米 60% 、麩皮 8% 、菜子餅 16% 、豆粕 12% 、食鹽 1% 、礦物質等預混料 3% 。 [4] 
羔羊的飼養管理
羔羊出生 30~60min 內要吃到初乳,並供給清潔飲水和做到保温。產後 7~10d ,誘導羔羊採食青草和精料。產後 15~20d ,隨着採食能力增強,應補飼混合料,喂料量隨日齡調整。通常 20~30 日齡,每隻羔羊飼餵量為 50~70g/d , 1~2 月齡為 100~150g/d , 2~3 月齡為 200g/d , 3~4 月齡為 250g/d ,補喂2 次 /d 。同時飼餵優質的豆科牧草,凡不作種用的公羔應在產後 20d 左右去勢。產後 60~90d ,應根據羔羊體格發育情況適時進行斷奶整羣。推薦羔羊精料的配方為:玉米 54% 、麩皮 12% 、豆粕 30% 、食鹽 1% 、礦物質等預混料 3% 。 [4] 
育肥羊的飼養管理
斷奶後羔羊的舍飼育肥分為精料型日糧育肥、青貯飼料型日糧育肥和顆粒飼料型育肥。其中精料型育肥適用於體重較大的健壯羔羊肥育。斷奶初期羔羊體質弱,需餵給以精料為主的飼料,補喂優質牧草及青綠飼料。精粗比例為40:60 或 50:50 。離乳 1 個月後,逐漸加大粗飼料喂量,精粗比例為 35:65 。肥育中後期,繼續加大精粗飼料比例,達到30:70 ,直到出欄。推薦的補飼精料配方為:玉米 53% 、豆餅29% 、麩皮 14% 、食鹽 1% 、礦物質等預混料 3% 。補飼量為500~600g/d 。青貯飼料型日糧舍飼育肥是以玉米青貯為主,約佔日糧的 68%~88% ,但要注意此方法不宜用於肥育初期的羔羊和短期強度肥育的羔羊,主要用於育肥期在 80d 以上的羔羊。推薦精料配方為:玉米 55% 、麥麩 25% 、菜籽餅 8% 、豆餅8% 、食鹽 1% 、礦物質等預混料 3% 。顆粒飼料型舍飼育肥適合於有飼料加工條件且飼養肉用成年羊和青年羊。顆粒料中秸稈和乾草粉可佔 55%~65% ,精料 5%~40% 。典型日糧配方有:禾本科草粉 30% 、秸稈 42% 、精飼料 25% 、礦物質等預混料 3% 。喂顆粒料時,最好用自動飼槽投料,雨天不宜在敞圈飼餵,並按 1 只羊 0.25kg 的量喂青乾草,以利於反芻。 [4] 

黃淮山羊疫病防控

黃淮山羊消毒

舍飼養羊要嚴格執行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定期做好消毒、驅蟲、免疫接種等防疫保健工作,保證羊羣健康生產。消毒每 2 周用 0.1% 的高錳酸鉀水消毒飲水槽和食槽1 次。圈舍每 15d 消毒 1 次。常用的消毒藥有 10%~20% 石灰乳和 20% 的漂白粉溶液,羊舍內用量約為 1L/m 2 ,用噴霧器噴灑地面、牆、舍頂。每年 2~3 次空圈徹底消毒,消毒程序:徹底清掃 → 清水沖洗 → 燒鹼水噴灑 → 次日沖洗,並空圈 5~7d 。有疫病發生時要按規定徹底消毒。 [4] 

黃淮山羊驅蟲

每年春、秋季各驅蟲 1 次,寄生蟲污染嚴重地區在母羊產後 3~4 周進行驅蟲。羔羊斷奶後易受寄生蟲侵害,應進行保護性驅蟲。藥浴是防治羊外寄生蟲病,特別是羊蟎病的有效措施,藥浴液可用 0.025%~0.050% 的雙甲脒乳液、 5~15mg/L 的溴氰菊酯溶液等。藥浴需選擇晴朗温暖的日子,浴前 8h 停止採食,浴前 2~3h 讓羊飲足水,以防羊進入浴池後誤飲藥水造成中毒。先浴健康羊,然後再浴有寄生蟲病的羊;藥液要淹沒羊的全身,並把羊頭壓入藥液中 1~2 次;浴後滴留 20min 。懷孕 2 個月以上的母羊不能藥浴。 [4] 

黃淮山羊免疫

對羊羣進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是提高羊羣抵抗力、預防疫病發生的關鍵。免疫接種要根據當地及周邊地區動物疫情動態有計劃地做好防疫工作,重點對羊快疫、口蹄疫、羊痘、腸毒血癥、羔羊痢疾等傳染病進行免疫接種。預防接種前,應對被接種羊羣的健康狀況、年齡、妊娠、泌乳以及飼養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和了解。每次接種後應進行登記,有條件的要進行定期抗體監測,並注意免疫保護期到期後要及時補免。 [4] 

黃淮山羊生存現狀

我國養羊業的發展起源於草地養羊業,在多年的粗放經營過程中,由於羊羣數量的盲目擴張,給草原生態造成了巨大破壞。為了控制草原沙化、退化,國家近年來實施了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工程,對草場圍欄封育,採取了禁牧、休牧、輪牧措施,在緩解了環境惡化的同時,也出現了北羊南移的戰略轉移。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農區養羊業有了較快發展,2004 年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河北 5 省的羊年存欄量達 11709.2 萬隻,佔全國存欄量 36639.1 萬隻的 31.96%,在黃淮流域各省近億隻的羊存欄中,黃淮山羊達 8000 萬隻之多。上世紀末,僅江蘇省徐州市存欄黃淮山羊達 600 多萬隻。本世紀初開始,國內羊肉需求量大增,黃淮流域養羊業迅速由皮肉兼用為主轉向以肉用為主,此時,波爾山羊作為世界肉用山羊之父從 1998 年開始引入黃淮流域各省,對黃淮山羊進行了大面積雜交改良,取得了較好效果,證明了黃淮山羊作為肉用山羊母本的歷史作用。但由於盲目炒種和無限制地級進雜交,在黃淮流域導致黃淮山羊數量急劇下降,黃淮山羊寶貴的基因逐漸被波爾山羊雜交羊所取代,走向了一條不歸之路,當年達到數千萬只的黃淮山羊的數量急劇減少,純正的黃淮山羊已少之又少,面臨絕跡的危險。如果不引起足夠的重視,有可能會重蹈濟寧青山羊的覆轍,亟待引起我國養羊界的高度關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