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柏齡

鎖定
黃柏齡(1924年-2008年8月4日),男,中國最早的國字號球員之一、“籃球國手”之一,對投籃技術的發展有很大貢獻。
2008年8月4日,黃柏齡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5歲。 [4] 
中文名
黃柏齡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福建泉州
出生日期
1924年
逝世日期
2008年8月4日
身    高
170 cm
運動項目
籃球
專業特點
原地跳投技術
重要事件
新中國男子籃球隊的首任隊長

黃柏齡人生經歷

人物介紹
黃柏齡他是新中國男子籃球隊的首任隊長。上世紀50年代,他創出了籃球的跳投技術,這一技術隨即在國內和東歐、東南亞傳播,影響深廣,在南安舉行的第七屆“鄭成功杯”國際男籃邀請賽上,這位83歲的籃壇前輩作為嘉賓,應家鄉的邀請觀摩了比賽。在開幕式的間隙,黃老談起了他的籃球人生。
開元寺練就跳投絕技
黃柏齡從小習武,練就了一副好身板,這為他以後的籃球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受大哥的影響,黃柏齡在十歲時就迷上了籃球,相繼成為所在初中和高中籃球隊的主力隊員。長大成人後,雖然身高僅1.70米,但出色的身體素質和高超的球技,使他成為上海大公籃球隊和福建晉江籃球隊的一員,逐漸在籃球場上打出名堂。1946年初,黃柏齡代表晉江隊參加菲律賓羣聲隊的一系列友誼賽,比賽中他接觸到對手許多美式的技術,於是決心吸收他們的長處,並根據自身的特點創造一項新的籃球技術。他藉着在泉州開元寺旁父親開的藥店當經理的機會,鑽研新的籃球技術——跳起滯空單手投籃(簡稱跳投)。他自制了一個籃球架釘在開元寺內一棵龍眼樹的樹幹上,每天清晨和黃昏苦練,整整練了一年,此後他到復旦大學讀書,並代表大公隊參加了上海的半職業籃球賽,開始把跳投技術運用在比賽中,並取得極佳效果。他憑藉這一高超絕技帶領球隊連戰皆捷,轟動了上海籃壇,人們開始效仿他的技術,後來黃柏齡又隨隊到南洋打了一些表演賽,跳投技術很快傳到東南亞。
跳投技術轟動東歐
憑着跳投絕技,黃柏齡在中國籃壇聲名鵲起。1950年,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派出一支國家籃球隊參加在捷克布拉格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籃球賽,時年26歲的黃柏齡被招入隊,並擔任首任國家隊隊長。在比賽中,當他不斷地跳起在空中單手投籃頻頻得分的時候,而對手還只在原地雙手投籃,黃柏齡的跳投讓身材高大的歐洲球員的防守無所適從。他挑起了國家隊近半數的得分,而跳投技術也轟動了東歐,他一下子在當地成了名人,媒體競相追逐他。他的跳投照片成為國外體育刊物的封面,跳投動作被外方用電影攝影機拍攝下來進行分析研究和學習,人們將此命名為“黃柏齡跳投”而奉為技術典範。
籃球界的詩壇奇才
由於得了肺炎,黃柏齡不得不在28歲當打之年離開國家隊,病癒後因身體虛弱沒有再代表國家隊打過球。在國家隊當過短暫的助理教練後,精於文學的黃柏齡來到了上海的華東師範大學開始教師生涯,任教期間,他在籃球教學、訓練、科研及指導研究生方面均成績顯著。尤其是他帶出了一支獨步上海高校籃壇的校男子籃球隊,在上世紀60年代連續4年奪得上海高校聯賽冠軍。黃柏齡教授潛心籃球理論研究,4發表了《籃球與孫子兵法》等10餘篇有較大影響的論文,指導了多名籃球碩士生,曾任“中國籃球研究生學會”副會長。黃柏齡能武能文,熟諳舊詩詞,著有詩《集神州行吟草》、《九日山志》等作品,被譽為“詩壇奇才”。

黃柏齡人物逝世

2008年8月4日,黃柏齡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5歲。

黃柏齡職業生涯

黃柏齡是福建省泉州市人,少年時即愛好籃球,打前鋒位置。
1945年參加福建僑鄉晉江籃球隊,是他首先採用跳起騰空投籃的新技術。
1947至1949年曾是大公隊員。1950年人選國家隊並任國家隊第一任隊長
1951年獲得“籃球國手”稱號,先後代表我國參加過世界大學運動會、世界青年聯歡節,曾訪問過前蘇聯和東歐各國。
1955年開始在大學任教,現在是華東師大體育系教授,帶研究生進行籃球科學研究,繼續為改進和提高我國籃球技術和理論水平而努力工作福建泉州市人。
1948年代表福建參加舊中國第7屆全運會。
1947年參加上海大公籃球隊。
1950年代表中國大學生參加在布拉格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籃球比賽。
1951年代表華東去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籃、排球比賽大會,獲得冠軍。隨後代表中國參加在柏林舉行的世界青年聯歡節運動會。
1951年被選入國家籃球集訓隊任隊長。
1954年任國家隊助理教練
1957年起到華東師範大學從事教學工作,任體育系球類教研室主任、上海市籃球協會委員兼科研委員會副主任。

黃柏齡主要成就

黃柏齡1946年創造了原地跳投技術,隨後又創造了運球急停跳投和突破急停跳投的組合技術。他的“跳起滯空單手投籃”在國外被稱為“黃柏齡式跳投”,成為人們當時競相仿效的一項絕技,對世界投籃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1999年中央電視台製作《新中國體育50年》文獻紀錄片,特將這段光輝歷史進行攝錄和播放,《中國籃球運動史》也將它永載史冊。
黃柏齡教授在校任教期間,在籃球教學、訓練、科研及指導研究生方面成績顯著。尤其是他帶出了一支獨步上海高校籃壇的校男子籃球隊,屢屢為校增光。60年代前期的我校男籃連續四年奪得上海高校聯賽冠軍;以我校隊員為主體組成的上海市大學生男籃在兩屆全國高校聯賽中名列冠、亞軍,寫下了華東師範大學籃球運動史上最為輝煌的篇章。
黃柏齡教授潛心籃球理論研究,發表了《籃球與孫子兵法》等10餘篇有較大影響的論文,指導了多名籃球碩士生,曾任“中國籃球研究生學會”副會長。黃柏齡教授195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能武能文,熟諳舊詩詞,著有詩集《神州行吟草》、《九日山志》等作品,被譽為“籃球宿將,詩壇奇才”。

黃柏齡所獲榮譽

2023年11月,入選2023年中國籃球名人堂名單。 [1-3] 

黃柏齡技術特點

1946年他創造了原地跳投技術,隨後在40年代後期又創造了運球急停跳投和突破急停跳投的組合技術,為籃球技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國內人們稱黃柏齡是單手跳投技術的“祖師爺”。在國外,稱他是“黃柏齡式跳投”或“中國式跳投”。他的絕招:“跳起滯空單手投籃”(就是跳起後在空中有明顯的停頓)和運球突破急停跳投技術,成為當時國內外競相仿效的一項絕技。
在比賽中,他將跳投與接球、運球、突破、急停、傳球等技術融為一體,並善於運用傳球、運球、突破、急停假動作迷惑對手,為跳投創造良機,因此,命中率很高,一般在70%一80%,被國內外譽為神投手。?他運用接球一運球一急停一跳投組合技術有如下特點:?
(1)與這套組合技術相結合的是一連串假動作。這一串“因敵而變”、真真假假、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假動作有很大的迷惑性和多變性,使對手難測高深、難於防守。?
(2)技術運用時,技術間的轉化快,突變性強,爆發力強,連貫、和諧,優美自然。接球突破時起動非常快,在快速運球時能突然急停,急停後又能突然起跳投籃,一氣呵成。黃柏齡的這一絕技,並達到如此高的命中串是因為他能吸收諸家之長並根據自己的特點,有不斷創新的精神和善於思考的智慧,在多年的運動實踐中,苦練加巧練而取得的。
他有很強的投籃欲和自信心,他有一句名言是:“投籃時除了籃圈,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存在了,連同我自己。”達到了“忘我”境界,具備一種良好的投籃心理素質。他對投籃的標準性要求是很高的,他認為:“投進”和“投準”是不同的,空心穿網為“準”,碰圈入籃只能為“進”。在平時訓練中,他嚴格要求自己以“準”為標準。

黃柏齡史海鈎沉

一九五零年八月第二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國籃球隊為對手和世界交上了一份奇蹟般的答卷。參加這次籃球比賽的有匈牙利、中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蘇聯6個國家的代表隊。中國隊在小組預賽中以30:74負於蘇聯,以31:28勝波蘭,獲小組第二名。決賽時以32:41負於匈牙利,結果獲得第四名。賽後,中國大學生男子籃球隊訪問了捷克斯洛伐克東部5個城市,進行了5場比賽,我隊4勝1負。更讓世界稱奇的除了這次比賽,還有比賽中中國隊的一位選手。這位選手數次以一種今天看來很平常,但是當時卻是奇蹟般的技戰術一次次撕破對手的防線,令對手防不勝防,這位隊員的名字叫做黃柏齡。
中國籃球界為世界籃球界共作過三大貢獻,1950年黃柏齡的單手急停跳投技術或稱學名“跳起滯空單手投籃”,正是其中之一。應當承認,中國籃球運動是在一個低的起點上起步而迅速追趕上來的體育項目。建國之初中國籃球運動員機智、靈敏的比賽意識,靈活多變的腳步動作,掌握與控制球的能力,引起和受到國際籃壇的關注。
中國籃球運動員的投籃方式,尤其是跳起的單、雙手投籃,具有快速、突然、制高的特點,曾使國際部分國家的籃壇人士耳目一新。在世界現代籃球運動發展初期階段的投籃技術發展與演變中,中國籃球運動員走到了前面。
中國男子籃球隊的黃柏齡,在1950年國際比賽中運用的“跳起滯空單手投籃”,是這一時期投籃技術的新發展,在國際籃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正是從第二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始,跳投才成為一項技戰術開始進入了全球的籃球界,逐漸發展。黃柏齡也因為這種技術而成為中國籃球界的一位泰斗,同時也開始了中國人的世界籃球之夢。

黃柏齡人物評價

黃柏齡先生是中國籃球界著名的老前輩,對世界籃球運動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46年他創造了原地跳投技術,隨後在40年代後期又創造了運球急停跳投和突破急停跳投的組合技術,成為當時國內外競相仿效的一項絕技。在國內人們稱黃柏齡是單手跳投技術的“祖師爺”。在國外,稱他是“黃柏齡式跳投”或“中國式跳投”。黃柏齡的跳投是一次革命性的技術創新。
黃柏齡先生是當代體壇文武雙全的儒將,195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酷愛遊歷的他,幾乎踏遍祖國名山大川,到過世界二十餘國家,著有詩集《神州行吟草》一書。由於熱愛家鄉,黃教授編修了《九日山志》一卷,主編了《九日山文化叢書》,為弘揚九日山歷史文化竭盡心力。黃柏齡先生的高尚品格、嚴謹學風及淡泊名利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