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村鎮

(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轄鎮)

鎖定
黃村鎮,隸屬於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位於東源縣東南部,東接五華縣長布鎮,南與紫金縣中壩鎮相鄰,西連康禾鎮,北與葉潭鎮、龍川縣紫市鎮交界, [1]  轄區總面積232.10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黃村鎮有户籍人口57500人。 [2]  截至2021年10月,黃村鎮轄1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 [6] 
黃村鎮是河源有名的僑鄉之一,有海外華僑和港、澳、台胞1萬多人,亦是東源縣重點僑鄉。因黃村鎮人外出經營小百貨較出名,商場主要分佈東莞、中山、深圳等珠三角地區,有“中國百貨第一鎮”之稱。黃村鎮還是革命老區、廣東省“用材林基地”和“杉樹基地”之一。黃村鎮境內有七目嶂、鰲峯等自然風光;現存客家古建築較多,主要有石樓、紅十月客家圍龍屋、下漆村慎修堂、文閣塔等。 [1] 
2017年,黃村鎮有個體私營商店513間,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300萬元。財政收入784.16萬元,税收總收入1222萬元。 [1] 
中文名
黃村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
地理位置
東源縣東南部
面    積
232.10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黃村鎮中心街1號
郵政區碼
517569
車牌代碼
粵P
户籍人口
57500人(2019年末)

黃村鎮歷史沿革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屬藍能都藍溪約。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二區藍溪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屬河源縣人民政府第二區黃村鄉。
1951年,屬第九區(黃村)。
1958年9月,成立黃村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改設黃村區。
1987年,設黃村鎮。
1988年,隸屬河源市郊區。
1993年11月,隸屬東源縣。 [1] 

黃村鎮行政區劃

2017年,黃村鎮轄三洞、正昌、歐屋、黃坳、黃村、紅十月、梅龍、萬和、鐵崗、祝崗、上漆、下漆、鄔洞、寧山、永新、板倉等16個行政村和1個街鎮社區。 [1] 
截至2020年6月,黃村鎮轄1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 [3] 
截至2021年10月,黃村鎮轄1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 [6] 
黃村鎮下轄地區
街鎮社區
黃村坳村
板倉村
下漆村
祝崗村
正昌村
梅龍村
紅十月村
上漆村
永新村
萬和村
寧山村
黃村村
鄔洞村
三洞村
鐵崗村
歐屋村
——
——
——

黃村鎮地理位置

黃村鎮位置境域

黃村鎮,位於東源縣東南部,東接五華縣長布鎮,南與紫金縣中壩鎮相鄰,西連康禾鎮,北與葉潭鎮、龍川縣紫市鎮交界, [1]  轄區總面積232.10平方千米。 [2] 

黃村鎮地形地貌

黃村鎮地形圖 黃村鎮地形圖
黃村鎮鎮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總面積234.8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09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89%,森林覆蓋率81.6%,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峯有10座,其中東北部與龍川縣、五華縣交界的七目嶂為全縣最高峯,主峯海拔1318米。 [1] 

黃村鎮水文

黃村河(古稱藍溪)從東南向西北流經黃村鎮境內,為東江一級支流,轄內河道長21.9公里。

黃村鎮自然資源

黃村鎮礦產資源主要有鋅、鋁、鎢、金、錫、硫鐵礦、螢石、鉀、稀土、瓷土等。黃村鎮還有温泉資源,水温高達92℃,日自流量8600立方米。 [1] 

黃村鎮人口

黃村鎮電子地圖 黃村鎮電子地圖
2017年,黃村鎮總户數10122户,總人口55810人。黃村鎮出生人數865人,出生率13.13%;死亡人數335人,死亡率5.09‰;自然增長率8.05‰。 [1] 
截至2019年末,黃村鎮有户籍人口57500人。 [2] 

黃村鎮經濟

2017年,黃村鎮常用耕地面積2.3萬畝,其中水田2.1萬畝。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6737畝,其中水稻播種面積21003畝,總產量8583噸;玉米種植面積1073畝,總產量276噸;紅薯種植面積3049畝,總產量4124噸;花生種植面積3200畝,總產量420噸;木薯種植面積2106畝,總產量1680噸;蔬菜播種面積2995畝,總產量3204噸;水果收穫面積1986畝,總產量274噸。肉豬出欄9578頭,豬肉產量766噸,出售和自宰家禽481709只,家禽肉產量754噸。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3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34元。 [1] 
黃村鎮一角 黃村鎮一角
2017年,黃村鎮有個體私營商店513間,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300萬元。財政收入784.16萬元,税收總收入1222萬元。 [1] 

黃村鎮社會事業

黃村鎮教育事業

2017年,黃村鎮有幼兒園1所,教學班12個,在園幼兒463人,教職工32人。有完全小學11所,教學點3個,有教學班92個,在校學生2400人,教職工200人。有完全中學、初級中學各1所,教學班25個,在校學生1115人,教職工110人。

黃村鎮文化事業

2017年,黃村鎮有鎮綜合文化站、廣播站、鎮文化廣場各1個。有行政村圖書室16個,合計藏書6.9萬冊。有6個行政村(社區)裝備有體育健身設施。有村級廣播站1個。全鎮有線電視用户2600户。

黃村鎮醫療衞生

2017年,黃村鎮有鎮衞生院1所,鄉村醫療站35間。黃村鎮衞生院,開放牀位60張,有醫務人員63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21人。全年住院治療1982人次,業務總收入523萬元。鄉村醫療站有醫療衞生人員35人,2017年完成診療5.4萬人次。

黃村鎮社會保障

2017年,黃村鎮有軍烈屬等各類優撫對象276人,全年發放各類優撫對象補助款260萬元;孤兒57人,共發放孤兒救助金45萬元。納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406户1035人,其中城鎮29人,農村1006人,全年發放低保金313萬元。在冊五保户180户180人,全年支付五保户補助金184萬元。80週歲以上享受高齡津貼1372人。鎮辦有敬老院1家,2016年投入近6萬元進行修繕,有牀位20張,收養五保老人8人。全鎮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41832人,全年醫療費補償報銷人數3231人,鎮內報銷額共949萬元;支付醫療救助金48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續保人數19479人,新參保268人,60週歲以上享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人員6780人。 [1] 

黃村鎮歷史文化

黃村鎮地名由來

黃村鎮因華夏民族崇尚“黃”色和“紅”色,黃色代表尊貴,境內風光秀麗,人才輩出,前人將“藍溪約”改稱“黃村”。

黃村鎮方言

黃村鎮通行東源客家話,屬漢語客家話語系次方言。 [4] 

黃村鎮紅色文化

黃村鎮是革命老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中共黃村支部建立。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民國三十年(1941年),中共河源縣委機關、中共後東特委機關曾轉移到黃村辦公。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中共河東分工委在黃村成立。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黃村地區的革命武裝編入粵贛邊支隊,後整編為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第四團。文秀塘是中共後東特委機關所在地之一。後東特委領導人梁威林、鍾俊賢、鄭羣、黃中強等常駐此地指導革命鬥爭。 [1] 

黃村鎮僑鄉文化

黃村鎮是河源有名的僑鄉之一,有海外華僑和港、澳、台胞1萬多人,亦是東源縣重點僑鄉。 [1] 

黃村鎮風景名勝

  • 綜述
黃村鎮境內有七目嶂、鰲峯等自然風光;現存客家古建築較多,主要有石樓、紅十月客家圍龍屋、下漆村慎修堂、文閣塔等。革命遺址主要有永新村文秀塘中共後東特委機關舊址、革命烈士紀念館等。 [1] 
  • 文閣塔
黃村鎮文閣塔 黃村鎮文閣塔
文閣塔,位於黃村鎮東南水口村藍溪河邊山坡上。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塔高5層、22米,塔門上書“文閣”二字。 [1] 
  • 客家老屋
下漆村有2棟約200多年曆史客家老屋,一名“慎修堂”,二名“世受恩榮”。各佔地2000多平方米,均為大木柱支架土木結構的磚瓦房。從斗門進去是一口池塘,後面是三座呈平行建築的大房子,往後20米是一排整齊結構的磚瓦房,前後二排房子呈梯形構造。兩棟老屋最高峯時各有200多人居住,為國民黨部隊團長程培輝、東江縱隊支隊長程建的舊居。 [1] 

黃村鎮著名人物

  • 張其彬
張其彬,中國兩彈一星功臣,中國導彈專家、衞星發射專家、航天英雄。
張其彬 張其彬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1月出生於原河源縣黃村鎮三洞村(現東源縣),1955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7年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64年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分配至甘肅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曾先後49次參加和組織指揮東風二號甲、東風三號首次發射試驗,東風二號甲定型試驗,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發射,中國第一顆定點試驗通信衞星東方紅二號和東方紅三號挖潛增程試驗,參加跨國“金輪工程”的建設等,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獲嘉獎11次。1966年10月27日,參加中國在酒泉西北綜合導彈試驗基地的“兩彈”(導彈、原子彈)結合發射試驗。在試驗的最後階段,擔任技術助理的張其彬和其他6名技術人員進入地下控制室,張其彬負責技術控制和測驗工作。“兩彈”結合發射試驗成功後,被譽為“七勇士”之一。 [5] 

黃村鎮地方特產

黃村鎮土特產主要有山楂、生薑、腐竹、米酒、鹹菜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