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壩鎮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下轄鎮)

鎖定
中壩鎮,隸屬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位於紫金縣東北部,東鄰五華縣長布鎮,北與東源縣黃村鎮接壤,距紫金縣城22公里, [1]  轄區總面積176.33平方千米。 [2]  2018年末,中壩鎮户籍人口為49088人。 [2]  截至2020年6月,中壩鎮下轄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 [3] 
中壩鎮是孫中山入粵始祖開居地,有孫中山祖籍紀念館 [7-8]  孫中山紀念館(在圩鎮,距孫中山入粵始祖開居地孫屋排800米)、孫中山先祖入粵一世祖屋(位於發昌村,於2014年8月按原貌仿建)、孫中山入粵始祖孫友松公墓等文化旅遊資源。 [1] 
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5億元,比增11%,其中,工業總產值1億元,比增10%,農業總產值1.8億元,比增11%,第三產業總產值0.25億元,比增12%;完成税收376.95萬元。其中國税174.83萬元,比增42%;地税202.12萬元,比增25%。農村人均純收入7071元,比增10%。 [1] 
中文名
中壩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
地理位置
紫金縣東北部
面    積
176.33 km² [2]  [4] 
下轄地區
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 [2] 
郵政區碼
517400
著名景點
孫中山紀念館
孫中山祖籍紀念館
孫中山入粵先祖一世祖屋
車牌代碼
粵P
地區生產總值
3.05 億元(2014年) [1] 
户籍人口
49088人(2018年末)

中壩鎮歷史沿革

解放後,中壩建政屬紫金縣第二區。
1958年,建中壩人民公社。
1983年,廢社設區。
1986年冬,撤區建鎮。 [5] 

中壩鎮行政區劃

中壩鎮地形圖 中壩鎮地形圖
截至2020年6月,中壩鎮下轄13個行政村(廣福村、中心村、發昌村、上石村、樂平村、良莊村、富坑村、松梓村、塔坳村、北坑村、賀光村、徑口村、袁田村)和1個社區(中壩鎮社區)。 [3] 

中壩鎮地理環境

中壩鎮位置境域

中壩鎮,位於紫金縣東北部,東鄰五華縣長布鎮,北與東源縣黃村鎮接壤,距紫金縣城22公里, [1]  轄區總面積176.33平方千米。 [2] 
中壩鎮

中壩鎮地形地貌

孫中山銅像 孫中山銅像
中壩鎮地勢北高東低,中間是小盆地。 [5] 

中壩鎮自然資源

中壩鎮藴藏有但尼、鉛、鋅、鎢、銅、水晶等礦。 [5] 

中壩鎮人口

2018年末,中壩鎮户籍人口為49088人。 [2] 

中壩鎮經濟

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5億元,比增11%,其中,工業總產值1億元,比增10%,農業總產值1.8億元,比增11%,第三產業總產值0.25億元,比增12%;完成税收376.95萬元。其中國税174.83萬元,比增42%;地税202.12萬元,比增25%。農村人均純收入7071元,比增10%。 [1] 

中壩鎮歷史文化

中壩鎮地名由來

中壩鎮因座落在中壩盆地中央,故名。 [5] 

中壩鎮方言

中壩鎮屬客家方言區,通行客家話。 [6] 

中壩鎮風景名勝

中壩鎮孫中山紀念館

孫中山紀念館位於紫金縣中壩圩鎮。是重檐廡殿頂的仿古建築,前廊7間8柱。2010年10月動工建設,2011年5月落成開館,投資760萬元,佔地面積31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908平方米。一樓安放有孫中山銅像、陳列孫中山入粵始祖開基地沙盤模型;二、三樓設展覽廳,展出孫中山的祖籍淵源及其生平史料等。 [7] 
紫金中壩孫中山紀念館 紫金中壩孫中山紀念館

中壩鎮孫中山祖籍紀念館

孫中山祖籍紀念館,第二批紫金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紫金縣城東北21公里的中壩鎮發昌村孫屋排,距中壩鎮1公里。孫中山祖籍紀念館原為孫中山入粵始祖的孫氏宗祠,始建於清代,民國重修,面寬3間,進深3間,磚木構築,建築面積782平方米。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成立紀念館,1986年紀念孫中山誕辰120週年時恢復陳列。 [7-8] 
孫中山祖籍紀念館館名“紫金中壩孫中山祖籍紀念館”由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主席屈武題寫。館內陳列有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4月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孫中山之子孫科書寫的“中山中學”校名,1983年5月孫科夫人陳淑英題寫的“國父是客家人,老家在紫金”的題詞,1985年9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屈武題寫的“中山紀念小學”校名,1986年11月,民革中央辦公廳發給孫中山祖籍紫金(中壩)孫屋排孫氏籌備小組舉行孫中山誕辰120週年大會的賀電以及孫中山先生的銅像;1999年4月,孫中山嫡孫孫治強題寫的“孫文先生祖籍紀念館”和“祖父孫文祖籍在紫金”的親筆題詞以及掛圖等一批文物史料。 [8] 
1995年11月,孫中山祖籍紀念館被河源市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8] 
孫中山祖籍紀念館 孫中山祖籍紀念館

中壩鎮孫中山入粵先祖一世祖屋

孫中山入粵先祖的一世祖屋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為孫中山入粵始祖孫友松於明朝自閩遷粵後定址於永安縣(今紫金縣)所建,孫氏入粵先祖友松嫡傳至孫中山為孫氏的十八代。由於孫中山入粵先祖的祖屋年久失修,2013年7月,紫金縣政府斥資300多萬元,對孫中山入粵先祖的一世祖屋進行重修,歷時一年多時間的修繕完成。 [9] 
孫中山入粵先祖一世祖屋內,藏有孫中山孫女孫穗芳博士親臨祖屋時向祖屋捐贈的孫中山半身銅像,該銅像安放在祖屋內正廳。 [9] 
參考資料
  • 1.    中壩鎮簡介  .紫金縣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1-01-15]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377
  • 3.    紫金縣-中壩鎮  .中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1-15]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390頁.
  • 5.    廣東省惠陽地區地名委員會編. 廣東省惠陽地區地名志[M]. 廣州: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1988.10.95
  • 6.    《中國政區大典》編委會編著. 中國政區大典 3[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08.964-965
  • 7.    紫金縣旅遊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1-15]
  • 8.    孫中山先祖入粵祖籍地  .紫金縣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1-01-15]
  • 9.    孫中山入粵先祖祖屋竣工 始建於明永樂年間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