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中山祖籍紀念館

鎖定
孫中山祖籍紀念館位於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中壩鎮發昌村皇冠山下,始建於1942年,原為孫氏宗祠。館面寬三間,進深三間,磚木結構,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82平方米。 [3] 
館內陳列有孫中山先生的家世源流、列祖考妣墓碑拓片、孫科先生贈送給祖籍的孫中山照片和寄來的一批函件等。 [3] 
中文名
孫中山祖籍紀念館
地理位置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中壩鎮發昌村皇冠山下 [3] 
佔地面積
782 m² [3] 
類    別
紀念館
始建時間
1942年 [3] 

孫中山祖籍紀念館歷史沿革

民國31年(1942年)成立紀念館。 [1] 
新館效果圖 新館效果圖 [2]
1986年,紀念孫中山誕辰120週年時恢復陳列。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主席屈武題寫“紫金中壩孫中山祖籍紀念館”館名。 [1] 
1986年,時任全國政協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主席屈武親筆題寫“紫金中壩孫中山先生祖籍紀念館”館名,在紀念孫中山誕辰120週年時恢復陳列,民革中央辦公廳發電致賀,台、港人士和美籍華人等都慕名前往參觀。 [3] 
相關照片 相關照片 [1]
2003年10月8日,孫中山孫女孫穗芳博士回到紫金縣中壩鎮孫屋排村祭祖。孫穗芳當時提出恢復“中山鄉”的名字並希望重修“孫中山祖籍紀念館”。 [2] 
2006年,孫穗芳致信廣東省省委、省政府,再次提出修繕、重建“孫中山祖籍紀念館”的想法。廣東省以及河源市領導對孫穗芳博士的提議十分重視。 [2] 
2007年3月,河源市領導帶隊至中壩調查,重修“孫中山祖籍紀念館”的工作啓動。重修“孫中山祖籍紀念館”工程投資100多萬元,新館將保持原館風貌和原有的客家建築風格。 [2] 

孫中山祖籍紀念館館藏內容

相關照片 相關照片 [1]
1944年4月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孫中山之子孫科書寫的“中山中學”校名。 [1] 
1983年5月孫科夫人陳淑英題寫的“國父是客家人,老家在紫金”的題詞。 [1] 
1985年9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屈武題寫的“中山紀念小學”校名。 [1] 
1986年11月,民革中央辦公廳發給孫中山祖籍紫金(中壩)孫屋排孫氏籌備小組舉行孫中山誕辰120週年大會的賀電以及孫中山先生的銅像; [1] 
1999年4月,孫中山嫡孫孫治強題寫的“孫文先生祖籍紀念館”和“祖父孫文祖籍在紫金”的親筆題詞以及掛圖等一批文物史料。 [1] 

孫中山祖籍紀念館歷史文化

相關照片 相關照片 [1]
據孫中山孫女孫穗芳博士專著《孫中山家族世系表》記載,孫中山的先祖有松(考)、駱氏(妣),“明永樂年自河田遷至紫金中壩,為入粵始祖(入粵一世),生四子:敬忠、惠忠、勤忠、榮忠”。傳至孫中山先生為十八世。到了連昌(考)、陳氏(妣)(入粵第十二世)時,“清康熙年間由紫金中壩遷居廣東增城,復徙中山(香山)縣湧口門村”。 [2] 
另據《紫金縣誌》記載,1949年5月,紫金縣劃為4區28鄉,其中附城區轄中山鄉,中山鄉即以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至1957年12月,紫金縣撤銷區的設置,改為29個鄉(鎮),其中保留中壩鄉,中山鄉的名字從此消失。紫金縣的中壩圩,即為原“中山鄉鄉公所”。 [2] 

孫中山祖籍紀念館所獲榮譽

1987年,該館被列為“紫金縣文物保護單位”。 [3] 
1995年被列為“河源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