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昏鳥

(鳥綱動物)

鎖定
黃昏鳥是一種生活在中生代的鳥,現已滅絕。黃昏鳥有一個光滑的、有羽毛覆蓋的身體,長長的腿和帶蹼的腳。生活在温帶海洋中,繁殖時才上岸。是黃昏鳥目的典型代表。 [1] 
雖然有一些體型較小的種類的黃昏鳥可能具有飛行能力,但是其他大部分的種類是不具有飛行能力的,因為它們的翅膀已經退化了。一些學者認為黃昏鳥類必須滑動腹部才能在陸地上移動,在岸上的行動顯得笨拙,而且因為腳呈現槳狀,適合游泳與潛水,所以推測在大部分的時間裏,它們很有可能是生活在水中的。 [1] 
中文學名
黃昏鳥
拉丁學名
Hesperorn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鳥綱Aves
亞    綱
扇尾亞綱
黃昏鳥目Hesperornithiformes
黃昏鳥科
黃昏鳥屬Hesperornis
分佈區域
美國 堪薩斯州
時    期
1.35億至0.65億年前

黃昏鳥基本簡介

黃昏鳥 黃昏鳥
黃昏鳥目(Hesperornithiformes)是生活於白堊紀始新世,已經滅絕,而且具有牙齒的鳥類,主要生活在北半球的海域與近海地區,以魚類為食。 [2] 
它不具有飛行能力,因為它們的翅膀已經完全退化了。 一些學者認為黃昏鳥類必須通過用力掙扎才能在陸地上移動,在岸上的行動顯得笨拙,而且因為腳呈現槳狀,適合游泳與潛水,所以推測在一生的時間裏,它們都是生活在水中的,看不見陸地。

黃昏鳥體形特徵

黃昏鳥 黃昏鳥
黃昏鳥是一種大鳥,體長一米,最大的個體可能超過一點五米。 黃昏鳥綱的典型代表。上、下頜有牙,牙齒生在上、下頜骨的凹槽中;口的前端無牙,由角質喙形成;後肢強壯,在踝部橫向擴展可以有力地游泳划水;翅膀退化,僅剩有肱骨;胸骨無龍骨突;這些構造特徵表明黃昏鳥應該是一種潛鳥,但化石證據又表明,黃昏鳥腳趾應該是分開的,類似於今天游禽類中的鸊鷉科,而不是潛鳥類的那種蹼腳。
黃昏鳥大部分時間都漂浮在海面上,通過游泳和飄流進行長途跋涉。它們是快速的游泳者,進行短時間潛水來捕食魚羣和其他經過的獵物。它們的腿在陸地上不能支撐起自己的身體,因此它們只能用腹部推動着前進。
繼始祖鳥後,黃昏鳥所顯示的爬行動物祖先的性質對研究脊椎動物的進化很有意義,黃昏鳥化石大部產自北美的海相沉積。已知大約7屬13種。黃昏鳥可能羣居生活在海島或近海地區。

黃昏鳥生態習性

黃昏鳥有一個光滑的、有羽毛覆蓋的身體,長長的腿和帶蹼的腳。它的嘴很長,有許多小而尖利的牙齒。它是一種海棲肉食動物,捕食魚類、菊石箭石
黃昏鳥生活在温帶海洋中,繁殖時才上岸。它們不能行走,在岸上顯得笨拙而脆弱,故而聚集在一起以尋求安全,並選擇難以接近的多石地形。
黃昏鳥大部分時間都漂浮在海面上,通過游泳和飄流進行長途跋涉。它們是快速的游泳者,進行短時間潛水來捕食魚羣和其他經過的獵物。它們的腿在陸地上不能支撐起自己的身體,因此它們只能用腹部的肌肉來掙扎前進。由於不能飛也不能步行,黃昏鳥需要警惕掠食者們:水中有鯊魚蛇頸龍,岸上有恐龍和翼龍

黃昏鳥引發爭論

黃昏鳥 黃昏鳥
黃昏鳥的發現曾在生物學界引起很大的震動,也引起科學家們更激烈的爭論。
黃昏鳥目已知7屬13種,大部產自北美的海相沉積。1974年報道在加拿大晚白堊世陸相沉積中發現黃昏鳥化石,還在北緯69°加拿大境內發現黃昏鳥的幼體化石,這打破了黃昏鳥化石僅限於海相沉積的舊觀念。有人推測黃昏鳥可能營羣居生活,在海域、海島或近海地區活動,而在築巢、孵化期集羣北移。
黃昏鳥雖然在種系發生方面與現代潛水鳥類沒有親緣關係,但在形態構造方面與潛水鳥和有相似之處,如後腳趾具有特殊的潛水適應性,划水時可以旋轉,趾上可能也具瓣狀蹼,另外,它也有短的股骨和長的脛跗骨等。
參考資料
  • 1.    朱洗.生物的進化:科學出版社,1958.04:140
  • 2.    易洲.恐龍大百科 超值白金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