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廷芳

(中國商人)

鎖定
遷江口鎮石西村人。民國二十六年(1937)隨父黃孝義往南洋新加坡謀生。
中文名
黃廷芳
出生日期
1929年7月
逝世日期
2010年2月2日
出生地
江口鎮石西村
祖    籍
中國福建莆田涵江下孝義後墩

黃廷芳作品簡介

豎立在安德遜新加坡河口的魚尾獅雕像,系已故雕塑家李浪新的力作。它上面是獅頭獅身,底下是魚尾,堪稱是一個完美的獅魚混合體。
觀察家認為,新加坡整個國度都是按照這尊雕塑的模樣創造出來的:既是善遊的魚,又是勇猛的獅子。
其實,這個新加坡的標誌和象徵,何嘗不是新加坡成功商家的寫照?又何嘗不是新加坡遠東機構黃廷芳、黃志祥父子的寫照?

黃廷芳人物生平

1994年3月,當我漫步在獅城街頭,朋友們打趣説:新加坡太小了,無論你在哪一個方位看,你都可以看到三座“大山”,它們分別是大華銀行、發展銀行、華聯銀行的摩天大樓。於是,我記住了李成偉家族、黃祖耀家族和連瀛洲家族的富可敵國。
朋友説,新加坡除了金融大亨實力可觀外,房地產業的老行尊更是富豪奧林匹斯神廟中的大力神。像遠東機構的黃廷芳和豐隆集團的郭芳楓,便是蜚聲獅城甚至東南亞和華人商界的兩大“地皮天王”。
確實,在世界華人富豪榜中,遠東機構的黃廷芳節節攀升,長袖善舞,屢出大手筆,奠定了他在華人富豪中的地位。在1994年香港《資本家》雜誌推出的“香港、台灣、東南亞華人富豪榜”中,黃廷芳以23億美元的身家處在第34位,排在新加坡富豪的榜首。當然,這種排列只是一種參照系,並非絕對精確。不過稱黃廷芳為超級富豪,應該説無可非議。
黃廷芳,據新加坡《聯合晚報》稱,1993年他65歲。他祖籍為福建莆田涵江。9歲那年,因迫於生計隨大人背離故土,悽悽惶惶地從鼓浪嶼乘船南下,來到南洋這塊熱土。年輕時,他曾經一度經營醬油業。靠着勤與儉,他的事業日漸發展。
50年代初期,目光遠大的黃廷芳把眼睛瞄向地產業,大舉進軍房地產。由於他擁有烏節路的許多地皮,而被人稱為“烏節地王”。以後,他利用擁有的地皮修建酒店,以適應新加坡大力發展旅遊業的需要。黃廷芳旗下的新加坡酒店就有烏節廣場酒店、黃金廣場酒店、樟宜美麗殿酒店和伊麗莎白酒店數家,客房總數逾千間。其中烏節廣場酒店的大部分股權,歸黃廷芳在新加坡掛牌公司烏節廣場控股有限公司所有。
成功的企業家,都有超凡的膽魄,遠大的目光,當然還得有幸運女神的眷顧。黃廷芳無疑也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從一個南來的移民而躍居獅城的“天皇巨星”。
華人經商法的真諦是什麼?也許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説法。其中的一種説法是“快半拍商法”,看來黃廷芳是深得此中三昧的。70年代,東南亞諸國經濟發展令人矚目,華僑華人資本也呈迅速發展之勢。一批著名華商風雲際會,躍登“龍門”。他們經歷了一個從小到大、從單一到多元的過程,並逐漸越過區域的樊籬,向集團化、多元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初步形成了“以香港為核心,東南亞為基地,向全球發展”的大趨勢。
就在這個時候,黃廷芳家族也挺進東方之珠——香港,在地產業和酒店業同當時的英資集團和當地的華資集團角逐。
早在1982年,香港《地平線》有一篇文章寫道:“黃廷芳主持的‘信和’集團,與本港任何一個超級華資企業相比毫不遜色。黃廷芳祖籍福建,九歲便遠渡重洋到新加坡。有人説,新加坡除了政府外,他擁有最多的物業。新加坡這層我不清楚,但信和地產一位負責人於尖沙咀東部落成不久的‘尖沙咀中心’請若干新聞界人士吃飯時,他説,尖沙咀東部18幢建築物,有10幢‘信和’有股權,有的是全資。尖沙咀東部房屋現時每英尺多少錢,你算算?據估計,目前‘信和’手上的資產,市值超過40億元之巨。”
之所以抄錄這段舊聞,旨在説明黃廷芳也是一條響噹噹的過江龍。據黃廷芳長子、信和置業主席黃志祥回憶,他在香港已經工作了19年,而現年只有41歲,當他只有22歲時便到香港這個商業之都搏食了。顯而易見,黃廷芳這步棋是走對了。在世界華商五百家中,香港信和置業有限公司以其市值23.254億美元高居第36位,雖比李嘉誠、郭炳湘、李兆基、胡應湘、陳啓宗等房地產大亨為低,但比霍英東、陶欣伯等排列還高出一頭;此外,黃廷芳、黃志祥父子控股的尖沙咀置業有限公司亦名列第80位;黃廷芳控股的烏節廣場酒店有限公司名列第299位。一門三家公司入選國際華商五百家龍虎榜,此等實力,堪稱為數不多。
信和置地在香港地產界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同行和傳媒的關注。1994年11月,香港《明報》報道:信和集團注資2億港元成立一間按揭財務公司,為旗下現貨住宅樓盤提供八成半按揭。現時通過該財務公司達成的交易約有90個單位,而未來將推出的碧湖花園及新峯花園將沿用此法。
業內人士稱,現時市況淡靜,炒家多已離場,故為吸引用家入市,發展商唯有提供較高的按揭成數。從這個意義上講,黃志祥主持的信和集團不斷因應新的態勢,做出新的決策,以使家族的旗艦劈波斬浪,全速前進,駛向成功的彼岸。
與此同時,信和置地通過傳媒聲稱,該集團打算參與1995年中推出招標的機場鐵路香港站的龐大商業物業發展計劃。黃志祥證實,由該集團為首的財團將參與競投九龍廣州鐵路紅磡灣上蓋發展計劃,而機鐵東湧站上蓋發展計劃,涉資約100至150億港元,預料短期內會約訪各入標財團。從這些信息中可以現,家大業大的黃廷芳、黃志祥家族依然開足馬力,在發財致富的道路上奮力奔馳。
當黃廷芳把投資的棋子放在香港之方寸之地時,人們很難揣摩他是否已相中中國大陸這塊幅員遼闊的腹地。
也許他當時並沒有料到中國大陸會成為外商雲集“淘金”的一方福地,成為商界巨星寸土必爭的兵家之地;也許出於本能,他能斷到十年、二十年之後神州發展的大趨勢。
總而言之,當中國推開塵封網結的國門,黃廷芳、黃志祥就加以足夠的關注。1987年9月,深圳以協議方式有償轉讓中國主權下的第一塊地皮;接着,特區政府又以招標的形式售出特區的地皮;同年年底,中國首次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活動在深圳舉行。深圳市政府以公開拍賣的方式,做成了第一筆土地交易。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勇吃螃蟹的深圳人嘗試了出讓土地使用權的三種方式,對國有土地傳統管理方式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衝擊。而在這些土地交易的背後,都站着虎視眈眈的外商。當然,像遠東機構、信和置地的黃廷芳家族便是其中之一。
廈門,是中國最早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又是福建唯一的特區。當廈門剛剛開始有價出讓土地之時,黃廷芳來了。他的舉措令人感到什麼叫財大氣粗,什麼叫大手筆。而後,人們回過味來才恍然大悟:什麼叫精明過人,什麼叫目光如炬。當時,黃廷芳通過香港信和集團,用壓倒他人的價碼標下廈門推出的五塊地皮中的四塊,價值飆升,獲利可觀。
黃廷芳在廈門得手之後,便移師福州。他同福州市政府洽談成交了一塊地皮,面積8畝,成交價8888萬元人民幣。大概海外華商都偏愛一個好彩。黃廷芳高興地説:“四個八,好兆頭。”
黃廷芳雖年不到七旬,但早些年就把家族的接力棒交給了下一輩。80年代,他曾説,過了60歲,想退休了,趕緊回家鄉走走看看,做點事。
這位在地產業、酒店業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老行尊,三句話不離地產業,滿腦子都是近圖遠景。他認為,台灣海峽的解凍,是八閩家山經濟發展極為有利的契機,台資入閩將成趨勢。此舉勢必為福建的加工業和旅遊業提供絕好機遇,同時將刺激房地產和建築業的發展。此時此際,他的激流勇進,當然表明他看好大陸經濟發展前景,以及將給他帶來豐厚回報的未來並不是夢。
信和置地集團負責人透露,該集團正物色中國物業市場的投資機會,地點包括北京及上海等大城市。
看來,黃廷芳家族在投資中國大陸方面,也不讓李嘉誠、郭炳湘、鄭裕彤、李兆基等地產大亨專美於前,而企望一競短長,逐鹿中原。
從一個新移民做起,成為聞名國際的著名華商,黃廷芳的東方神話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比如他緊緊攫住“有土斯有財”這句格言,比如他早早地把家族接力棒交給下一代,比如他大舉收購食品業大牌“楊協成”……不過,我以為,黃廷芳之子、信和置地主席黃志祥的真言——“當一個人已超越了別人,也賺夠了錢,卻不應該言休,如果他鬆懈了下來,從後面要追上他的人多的是。對國家來説也一樣”,頗能代表黃氏家族的心態。
黃志祥是1993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先修班研討會作“在海外謀生”專題發言時作如是説的。他説,由於常言“富不過三代”,連新加坡政府也擔心祖父、父親輩辛勤工作所累積下來的財富會被下一代揮霍殆盡。
“如果你問:為什麼我要這麼賣力?我只要朝九晚五地工作,有休閒時間,有多一些時間和家人相聚、打球……有這樣的問題冒出來時,我們便已流於自滿了。”黃志祥這樣説。他繼而稱:如果一個人要保持在事業的巔峯上,那便“不是個朝九晚五的遊戲,而是朝五晚九。”
我以為這可以部分地解釋黃氏家族創業史的奧秘。因為他們相信,成功的不二法門便是:永不言休,拼搏不息。
黃廷芳原籍福建莆田,他生前曾回莆田考察,曾表示“看到家鄉發展和進步非常高興”。
上世紀70年代,黃廷芳到香港發展,創辦信和集團,在香港房地產業風雲人物,其旗下公司曾以18億港元的天價投得香港九龍灣的常悦道地皮。
黃廷芳已婚,有兩個兒子,六個女兒。長子黃志祥主要在香港活動,掌管香港房地產上市公司信和置業;小兒子黃志達則留在新加坡,協助處理“遠東機構”的業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