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國信

鎖定
黃國信,男,1964年生,湖南酃縣(現炎陵縣)人,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歷史系暨歷史人類學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山大學歷史系副主任、中山大學人文社科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山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執行委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明史學會理事。 [1] 
中文名
黃國信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中國古代史
任職院校
中山大學

黃國信人物經歷

1979-1981年 湖南省茶陵師範學校學生 [1] 
1990-1992年 中山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研究生 [1] 
1993-1994年 中山大學歷史系助教 [1] 
1994-2001年 中山大學歷史系講師 [1] 
1998-2003年 中山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研究生 [1] 
2003-2004年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博士後訪問學人 [1] 
2001-2006年 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1] 
2006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1] 
2015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短期訪問學人 [1] 

黃國信研究領域

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特別是明清社會經濟史,側重於明清鹽業史、商業史、社會史 [1] 

黃國信開設課程

明清史、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上)、社會經濟史的理論與方法、明清史料選讀等等 [1] 

黃國信學術成果

黃國信主要課題

1996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明清兩廣的食鹽專賣與鹽商集團” [1] 
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地方社會與王朝制度:清代淮粵鹽交界地區食鹽專賣研究” [1] 
2001年,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歷史教學網絡服務系統; [1] 
2001年,教育部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歷史教學網絡服務系統; [1] 
2002年,廣東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清代廣東與內地的區域關係:以食鹽貿易為例。 [1] 
200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清代鹽政中的市場原則與行政運作機制 [1] 
2007年,廣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第二作者):《改土歸流與地方社會權力結構的演變——以貴州西北部地區為例》,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6本第2分(2005年6月) [1]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明清東南沿海鹽場社會變遷的歷史人類學考察 [1] 
2011年,廣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第二作者):《中國宗族研究:從社會人類學到社會歷史學的轉向》,《社會學研究》 [1] 
201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明清東南沿海灶户民間文獻的收集整理與研究 [1] 
2012年,廣東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縣鎮級區域歷史文化資源的發掘整理研究 [1]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清王朝的物資控制、國家運作與地域社會 [1] 

黃國信主要論著

著作 [1] 
區與界:清代湘粵贛界鄰地區食鹽專賣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 [1] 
《珠江三角洲鹽業史料彙編:鹽業、城市與地方社會發展》(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 [1] 
論文 [1] 
《清代兩廣鹽區私鹽販運及其特點》(第二作者),《鹽業史研究》1994年第1期 [1] 
《清代兩廣鹽區私鹽盛行現象初探》,《鹽業史研究》1995年第2期 [1] 
《清代雍正到道光初年的鹽梟走私》,《鹽業史研究》1996年第1期 [1] 
《清代滇粵“銅鹽互易”略論》,《鹽業史研究》1996年第3期 [1] 
《明清廣東之“鎮”與嶺南文化》(第二作者),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編:《嶺嶠春秋——嶺南文化論集(三)》,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1] 
《明清廣東“鎮”之考釋》,《中山大學史學輯刊》第二輯,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1] 
《清代乾隆年間兩廣鹽法改埠歸綱考論》,《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3期 [1] 
《翁山先生“汰監商”説考論》,《嶺嶠春秋——嶺南文化論集(四)上》,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
《藩王時期的兩廣鹽商》,《鹽業史研究》1999年第1期 [1] 
《明清兩廣鹽區的食鹽專賣與鹽商》,《鹽業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 
《從“川鹽濟楚”到“淮川分界”——中國近代鹽政史的一個側面》,《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
《食鹽專賣與鹽梟略論》,《歷史教學問題》2001年第5期 [1] 
《清初湘南“派行鹽引”案研究——清代湘粵贛界鄰地區食鹽專賣研究之一》,《鹽業史研究》2003年第2期 [1]   《明代湘粵贛界鄰地區鹽區歸屬考——<明史·食貨志·鹽法>一則記載的辨析》,《第十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年 [1] 
《鹽法變遷與地方社會的鹽政觀念—康熙年間贛州鹽法所見之市場、考成與鹽政關係》,《清史研究》2004年第3期 [1] 
《周學思叩閽與清初衡州府鹽區“改粵入淮”——清代湘粵贛界鄰地區食鹽專賣研究之三》,《鹽業史研究》2004年第4期 [1] 
《鹽法考成與鹽區邊界之關係研究——以康熙初年江西吉安府“改粵入淮”事件為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1] 
《“意存畛域”:淮粵之爭中的區域觀念——以清人盧坤等治理鹽務為中心的考察》(第一作者),《學術研究》2005年第2期 [1] 
《改土歸流與地方社會權力結構的演變——以貴州西北部地區為例》(第二作者),《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6本第2分(2005年6月) [1] 
《清代“淮粵之爭”中的邊界》,《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三卷第一期(2005年4月) [1] 
《彌“盜”、黨爭與北宋虔州鹽政》,《史林》2006年第2期(收入張建民編:《10世紀以來長江中游區域環境、經濟與社會變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 [1] 
《新安程氏統宗譜重構祖先譜系現象考》(第一作者),《史學月刊》2006年第7期 [1] 
《歷史人類學與近代區域社會史研究》(第一作者),《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5期 [1] 
《萬曆年間的鹽法改革與明代財政體系演變》,《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視野論文集》(台灣),2007年 [1]   《從英國公共檔案館所藏檔案看潮州反入城運動的幾個側面》,潮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編《明清檔案與潮州文化》,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 [1] 
《水上人家?——袁崇煥籍貫問題之蠡測》,東莞市政協編《東莞歷史文化論集》,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 [1] 
《中國宗族研究:從社會人類學到社會歷史學的轉向》(第二作者),《社會學研究》2009年第4期 [1] 
《王陽明巡撫南贛經費研究——以鹽法為中心》,《鹽業史研究》2009年第3期 [1] 
《民間傳説的歷史解讀——以幾則關於張九齡的傳説為例》,《學術研究》2010年第10期 [1] 
《乾嘉時期珠江三角洲的私鹽問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一則關於東莞鹽務檔案的解讀》,《鹽業史研究》2010年第4期 [1] 
《“苗例”:清王朝湖南新開苗疆地區的法律制度安排與運作實踐》,《清史研究》2011年第3期(收入劉鳳雲等編:《清代政治與國家認同》(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1] 
《環境與政治:乾隆年間東莞鹽場裁撤考論》(第一作者),東莞市政協、暨南大學歷史系編《明清時期珠江三角洲區域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 [1] 
《食鹽專賣與海域控制——以嘉萬年間福州府沿海地區為例》(第一作者),《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1] 
《潘譽徵與<清芬集>——兼論晚清西樵文化的一個側面》,温春來主編《“中華文明視野下的西樵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1] 
《民間文獻與鹽場歷史研究》(第一作者),《鹽業史研究》2013年第4期 [1] 
《走向田野:歷史學本科教學改革的一個嘗試》,《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4年第3期 [1] 
《單一問題抑或要素之一:區域社會史視角的鹽史研究》,《鹽業史研究》2014年第3期 [1] 
《區域歷史文化資源收集整理的幾點思考》,《東莞地方文獻整理與東莞學人研究文集》,齊魯書社,2015年 [1] 
《清代私鹽市場的形成——以嘉道年間湖南南部私鹽貿易為例》,《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1] 
參考資料
  • 1.    黃國信  .中山大學歷史系.2016-11-07[引用日期201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