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區與界:清代湘粵贛界鄰地區食鹽專賣研究

鎖定
《區與界:清代湘粵贛界鄰地區食鹽專賣研究》是2006年北京三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文名
區與界:清代湘粵贛界鄰地區食鹽專賣研究
出版時間
2006年11月1日
出版社
北京三聯出版社
ISBN
9787108025241
裝    幀
平裝

區與界:清代湘粵贛界鄰地區食鹽專賣研究作者簡介

黃國信,男,湖南炎陵人,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畢業於湖南省茶陵師範學校、廣州中山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社會經濟史和明清史,曾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台灣)、《近代史研究》、《史林》、《史學月刊》等雜誌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區與界:清代湘粵贛界鄰地區食鹽專賣研究內容簡介

湘粵贛界鄰地區食鹽專賣制度的確立。經歷了康熙六年(1667)偏沅巡撫周召南確定的“銷鹽不行引”、康熙十一年(1672)袁繼善查鹽後形成的“領引辦課、計丁派銷”等頗具地域色彩的制度變遷,直到康熙四十五年(1706) 才以“招商認引”方式納入全國食鹽專賣體系。自嘉道以降迄太平天國時期。又發生了“淮粵之爭”、“粵鹽濟湘”等事件,複雜多變而又具有某種內在一致性的食鹽專賣制度,圍繞着“國計民生”問題,是在商人、士紳、各級官員、百姓之間的衝突與合作中形成的。表面上,制度給人們的感覺是規範且邊界清晰的,實際上傳統時期的制度運作卻靈動多變且界限模糊,制度通過由種種利益關係引發的衝突,鬥爭與合作來實現,在《會典》、《律例》等文獻中看起來相當一致的朝廷的典章制度。在不同的地方因而呈現出不同的面相。 [1] 

區與界:清代湘粵贛界鄰地區食鹽專賣研究圖書目錄

叢書總序
導言
一、食鹽專賣與區域.區域之界
二、清代的湘粵贛界鄰地區
三、本書的材料、方法與結構
上編 清初湘粵贛界鄰地區專商引岸制度的確立
第一章 “官未有考成,民未有額數”:清代專商引岸制度建立的背景
一、開中制與綱法
二、明初開中法之下的湘粵贛界鄰地區食鹽運銷
三、天順粵鹽運銷體制的變化
四、“抽鹽廠”制度與開中法的終結
五、殷正茂廣西鹽制考訂一兼論廣東與廣西有關鹽法的爭論
六、餘論
第二章清初湘粵贛界鄰地區鹽區邊界的變動
一、清初湖南南部食鹽專賣之困境
二、清初之鹽課考成與督銷考成
三、江西吉安改粵為淮
四、衡、永、寶改粵為淮
第三章“壓派粵寫”與湘南“銷鹽不銷引”慣例的維持
一、康熙六年以前桂陽州與郴州地區的食鹽貿易
二、“派行鹽引“與湘南各州縣的反彈
三、“銷鹽不派引。慣例的維持
第四章 袁繼善英雄形象的建構:郴桂鹽法向專商引岸制度的過渡
一、湖南地方文獻中的袁繼善形象
二、廣東參罰湖南地方官,繼續向郴桂派行粵鹽引目
三、袁繼善查鹽
四、郴桂鹽法向專商引岸制度的過渡
第五章 康熙年聞贛州鹽法的變遷
一、改粵為淮與地方的鹽區認同
二、“改淮復粵”與地方官考成之困境
三、地方官心目中的鹽政
第六章水運、陸運之爭與專商引岸制度的確立
一、康熙四十六年廣東鹽法的變革
二,桂陽州對康熙四十六年鹽法變革的因應與利用
三、郴、桂二州的運道之爭
四、運道之爭所見之區域觀念
五、贛南的鹽法改革
本編小結
中編 嘉慶、道光年間的“淮粵之爭”
第七章 “兩灌定例”的形成:以淮鹽為中心的清廷鹽政
一、鄰私侵灌與“兩淮定例”基本思想的提出
二、高斌之議的流產
三、乾隆朝的因循與兩淮鹽區之鄰私問題
四、乾隆末改劃鹽區的失敗與“兩淮定例”的最終形成
第八章 “淮粵之爭”的開端
一、粵鹽向淮鹽區的繼續滲透
二、“淮粵之爭”初起湖南
三、阮元與慶保關於熬鍋問題的進一步爭論
四、“淮粵之爭”在江西的開端
第九章 湖廣總督與兩廣總督:“淮粵之爭”中的盧坤
一,“淮粵之爭”的相對緩和與再起
二、“意存畛域”:盧坤處理鹽務之態度
第十章 陶澍拆鹽店:“淮粵之爭”的高潮
一、勘丈攸鎮地界
二、陶澍拆鹽店
第十一章 “淮粵之爭”之結束
一、陶澍與鄧廷楨的爭論:贛南鹽務爭端的結束
二、“淮粵之爭”的終結
本編小結
下編 咸豐、同治年間的湘粵贛賽鄰地區鹽政
第十章 成車年聞“粵鹽濟湘”與“鹽廈”徵收
一、晚清的軍事,財政大勢
二、粵鹽入湘的開端
三、入湘粵鹽之鹽釐徵收
第十三章 改粵為淮與禁粵入淮
一、毛鴻賓與勞崇光論改樂桂埠為淮鹽引地
二、曾國藩禁止粵鹽入湘
三、關於改永慶、寶慶二府為粵鹽引地的討論
第十四章 市場格局的變他(代本編小結)
結論:作為歷史過程與觀念的界與區域
徵引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