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冕

(清朝官員)

鎖定
黃冕,字服周,湖南長沙人,年二十官兩淮鹽大使、治淮、楊賑有聲,巡撫陶澍,使赴上海集沙船與議,盡得要領,授江都知縣。曆元和、上海、署太倉州(歸各鎮洋州)擢蘇州府同知,晉秩知府、署常州、鎮江,有大興作,次史悉倚以辦。疏治劉河海口,上海蒲匯塘,常州芙蓉江、孟河,冕皆躬任之,海疆兵事起(鴉片戰爭英軍攻鎮海寧波)從總督裕謙赴浙江。裕謙之難,冕牽連遣戌伊犁,既而林則徐亦至戌,議興屯田,冕佐治水利有功,赦還。江蘇巡撫陸建瀛,復調冕治海運,革漕費、歲省銀數十萬,為忌者所中,劾罷歸。咸豐初,粵匪圍長沙,冕建守禦策。及曾國藩治兵討賊,冕創釐税,興茶鹽之利,軍餉取給焉。又開東征局,專餉曾國藩一年。起授江西吉安知府,復以事劾免歸,仍以餉事自任湘軍賴以成功。尋授雲南迤西道,辭病不赴,卒於家。
冕任官初為陶澍,林則徐所知,晚在籍為駱秉章所倚任。時稱其幹濟,被謗亦甚雲。(摘自《清史稿》卷三 八四頁)
本    名
黃冕
別    名
南坡公
服周
南坡公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出生地
湖南長沙
出生日期
1795年8月28日(乾隆六十年乙卯八月二十八日)
逝世日期
1870年11月27日(同治九年庚午十一月二十七日)
主要作品
劈山炮
主要成就
疏通河道,隨林則徐新疆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創制釐税,興茶鹽之利,設計製造“劈山炮”,善弈棋,時稱國手第二、湘手第一。

黃冕人物生平

黃冕 [1]  (1795~ 1870),字服周,號南坡,長沙縣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生。他系岷州知州黃博次子,幼聰穎好學,博覽羣書,尤留心經世致用之學。嘉慶二十年(1815),任兩淮鹽運大使。
道光五年(1825),洪澤湖決口,漕運被阻,大學士英和請行海運,江蘇巡撫陶澍極力支持,黃冕襄理其事,並向清廷條陳海運之利。海運之事獲准從此始行,改通南北漕運。他以功補敍東場大使。後擢江都知縣,繼歷任上元、元和、上海知縣,權太倉州篆,補蘇州總捕同知,獲優敍補知府,擢常州、鎮江知府。在任興利除弊,尤善治理水利。在元和主持疏通劉河海口數百里工程;在上海,主持修理蒲江塘工程;在常州主持修復延陵書院,並修浚孟河,建築芙蓉圩,其中僅芙蓉圩一處就墾田10萬餘畝。、
道光二十一年,他任兩江總督裕謙幕,不久英侵略軍進犯攻陷鎮海,裕謙投水自盡。次年,黃冕奉調至浙江防堵英軍,率部在餘姚海口擊沉敵船,活捉敵軍目安突德等。旋以裕謙死難事被浙江巡撫參劾為救援不力,謫戍伊犁。在伊犁期間,黃冕協助林則徐興辦屯田計40餘萬畝,討論西陲夷務塞防,尤以興修水利有功,以此賞六品頂戴,提前赦還6返江南後,受江蘇巡撫陸建瀛委派,辦理海運。他革除漕運之弊,每年省銀10萬兩,加運京倉糧30餘萬石。不久返回原籍長沙。
咸豐二年(1852),太平軍圍攻長沙,他輔佐駱秉章為守城獻計獻策。太平軍曾兩次轟塌南門口城牆10餘丈,他以重賞集磚石,親率兵丁搶修城牆固守。次年,曾國藩奉命在湖南辦團練創湘軍,他積極為湘軍籌措軍餉,鑄造大炮。五年,他首先在常德設釐局,又在長沙設厘金局,為湖南抽收厘金之始。次年又設鹽茶局興鹽茶之利,後立東征局專為湘軍提供軍餉。為此以功補任江西吉安知府,佐曾國荃建吉字營,募軍收復吉安所屬10城。後因吉字營為太平軍所敗,他去職回長沙,仍致力為湘軍籌餉,以此授雲南迤東道,再賞加布政使銜,皆以病辭。
他晚年築“宛園”於長沙城東肇嘉坪,歸老其中,與郭嵩燾兄弟、李星沅、何紹基等過從甚密。冕善奕,其技傳之餘金詔,開湘奕之風。同治九年(1870),黃冕病逝於長沙。

黃冕主要成就

咸豐初,粵匪圍長沙,冕建守禦策。及曾國藩治兵討賊,冕創釐税,興茶鹽之利,軍餉取給焉。又開東征局,專餉曾國藩一軍。起授江西吉安知府,復以事劾免歸,仍以餉事自任,湘軍賴以成功。尋授雲南迤西道,辭病不赴,卒於家。冕仕宦初為陶澍林則徐所知,晚在籍為駱秉章所倚任。時稱其幹濟,被謗亦甚雲。
長沙人黃冕頗具幹才,做官之初,即為陶澍林則徐所賞識,黃治水利、行海運等皆有功,後因鴉片戰爭鎮海之役,兩江總督裕謙死難,黃冕時為其幕僚,故被謫戍新疆。在新疆又因佐助林則徐興修水利有功,被賜還回湘,住肇嘉坪,一度延請左宗棠為其家庭教師。
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天國圍攻長沙,湘撫張亮基採納左宗棠建議,向城內殷實富户借銀充餉,黃冕不但借出四萬兩銀子,並“建守禦策”,太平軍解圍後,黃以守城、助餉諸功,起復原官。
長沙之圍雖解,張亮基猶有後怕,經奏準,在長沙設火藥局,命黃冕主持在長沙府城隍廟(今市立一醫院一帶)內鑄火炮,造火藥。黃冕設計製造了一種“劈山炮”,經試射,無論射程和殺傷力,都超過舊時諸炮。該火藥局每年可產生鐵、熟鐵炮達百尊,還可大量製造火藥和鉛彈,後來左宗棠收復新疆時,軍中每賴這種炮為攻城之重要武器。
黃冕還精於理財,曾國藩治兵討伐太平天國,黃冕創制釐税,“興茶鹽之利”,“軍餉取給焉”,“又開東征局,專餉曾國藩一軍”。曾最後剿滅太平天國,無疑也有這位時稱“幹濟之才 [2]  ”的長沙老鄉的功勞。黃還善弈棋,當時被譽為國手第二、湘手第一。

黃冕軼事典故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哪一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而湖南長沙縣人黃冕,則因先後與上述三人有不解之緣,書寫出他獨特的人生傳奇。
黃冕,字服周,號南坡,1795年生,湖南長沙縣白沙鄉梁家塅人。《清史稿. 黃冕傳》載“冕仕宦初為陶澍、林則徐所知,晚在籍為駱秉章所倚任。時稱其幹濟,被謗亦甚雲。”
一、林則徐的親密戰友
1974年以前,長沙縣福臨鎮孫家橋村菜水塘組饗堂灣有一 “汀龍黃氏” 祠堂 。為光緒年間汀龍黃氏第17世黃冕所建,其大門兩側懸掛有門匾,是林則徐親筆所提:“西塞論心親舊雨、東山轉眼起停雲”,而且在對聯兩側寫滿一些小字,大意是:南坡仁弟奉聖旨賜還,吾趕至昌都送別等語。十年浩劫來臨之際,此匾由宗親曾蒲送交湖南省博物館保存,祠堂1974年被拆除。
從林則徐“趕至昌都送別”黃冕並作聯看,林則徐與黃冕感情非同一般。
同治江蘇
關於黃冕,《清史稿. 黃冕傳》載 “年二十,官兩淮鹽大使,治淮、揚賑有聲。初行海運,巡撫陶澍使赴上海集沙船與議,盡得要領,授江都知縣。曆元和、上海,署太倉州,擢蘇州府同知,晉秩知府,署常州、鎮江,有大興作,大吏悉倚以辦。疏治劉河海口,上海蒲匯塘,常州芙蓉圩、孟河,冕皆躬任之。”
朱冕榮,長沙縣雙江人,與左宗棠同入新疆。朱冕榮之孫朱茂怡在《黃冕與林則徐》一文中載,黃冕“幼穎悟,不樂舉業,而博覽羣書,尤留心於經世致用之學。年二十,官兩淮鹽運使,委辦淮楊賑務,襄籌海運糟糧,受知於陶澍與林則徐,陶時為江蘇巡撫,林則徐官江寧布政使,二人以創辦海運,通南北糟糧,興修水利,履育蒼生為志……時蘇皖兩省水災嚴重,兩江總督陶澍從黃冕議,調林則徐來蘇,初任按察使,繼升布政使,責以與黃冕同治水利……黃冕住上海之時有夷船入境,挾其書以煽惑愚民,冕於外侮不甘屈服,竟火其書,逐夷船出海,此舉曾得朝廷嘉獎。”
清光緒年間唐錫瑞所撰《二十六保志》,即《漕河涇志》,在卷一《水利》中談林則徐在水利建設的作用時載“道光十六年,上海知縣黃冕奉林則徐命令開挖蒲匯塘、肇嘉浜、李漎涇和新涇等河道。”這也為後來黃冕在伊犁佐林則徐治水利打下了基礎。
同戍伊犁
林則徐與黃冕都因鴉片戰爭“遣戍伊犁”。
林則徐離開江蘇後,升任湖廣總督。又因鴉片戰爭革職後曾赴浙江協防,為兩江總督裕謙所倚重。《清史稿.林則徐傳》載“二十一年春,予則徐四品卿銜,赴浙江鎮海協防。……五月,詔斥則徐在粵不能德威並用,褫卿銜,遣戍伊犁。會河決開封,中途奉命襄辦塞決,二十二年,工竣,仍赴戍……”
林則徐離開浙江後的同年九月,黃冕到兩江總督裕謙幕“隨營差委”。《清史稿. 黃冕傳》載“海疆兵事起,從總督裕謙赴浙江。裕謙死難,冕牽連遣戍伊犁,既而林則徐亦至戍,議興屯田,冕佐治水利有功,赦還。”
黃冕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被參劾遣戍伊犁,林則徐因“中途奉命襄辦塞決”,故而黃冕比林則徐先至戍。
黃冕在伊犁時,曾協助林則徐興辦屯田,計40餘萬畝。
同治陝甘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十月道光皇帝同意釋放林則徐迴歸內地。不久有以新陝甘總督布彥泰尚未到職,遂命林則徐暫代其職務。這時,在涼州、青海一帶發生藏族部落劫掠邊民牛馬,殺戮官弁事件,涼州官馬場中的藏、漢等祖牧工,亦曾有人蔘加過這一事件。林則徐遂奉命駐紮涼州查辦此事。他在這裏嚴督兵丁操練,改造火器軍備。這時,比林則徐獲赦更早的黃冕(公元1845年春獲赦),早已從新疆到涼州,林則徐即留黃冕負責督造軍器,“委舊屬黃冕仿照洋式,製造炸彈和陸路炮車。”他與黃冕“晝夜研求,凡古今兵志所載諸式及西洋所制,無不精心研討”(見黃冕“林文忠公逸事”)。 林則徐在新疆勘懇中,見“卡井水從土中穿穴而行,誠不可思議之事。”引起了注意。認為“其法頗巧”,值得推廣。他代理陝甘總督時,敦促黃冕儘快多鑿坎兒井。
二、請左宗棠作家庭教師
當黃冕退居長沙時,與左宗棠最稱莫逆。道光29年(公元1849年),“左宗棠來到長沙,在朱文公祠開館授徒,女婿陶桄跟隨來到長沙,仍然隨他學習。入學者還有益陽人周開錫,以及黃冕的兒子黃瑜、黃上達、黃濟兄弟等人。”(《新編左宗棠年譜》)
朱文公祠位於原貢院東街(今教育街),為紀念朱熹而建,後來黃冕看重左宗棠之學問,延為西席,左宗棠即在黃冕故居“宛園 [3]  ”私宅授課,作家庭教師。
朱茂怡在《左宗棠軼事》中載,林則徐於道光29年2月清假回藉,11月21日(公元1850年1月3日),林則徐經停長沙。因早聞左宗棠之名,故船一到長沙,即命人持帖請湖南巡撫代邀左宗棠相見。撫院不敢懈怠,差人火速到黃南坡家。不意正值年關,獲悉左宗棠已歇館剛離開黃家正回湘陰。幸得左船尚未啓航,才有了林則徐與左宗棠的湘江夜話。
林則徐在新疆,曾踏遍天山南北,洞悉沙俄窺伺野心,湘江舟中,林左縱談達曙。林則徐把西北事悉數告之於左宗棠,並將自己關於新疆的資料和地圖贈與左宗棠。林左相會一年之後,左宗棠在長沙得到了林則徐去世的消息,深感悲痛,寫道:“十一月二十一日夜午,在黃南坡長沙寓館,忽聞宮保尚書捐館之耗,且駭且痛,相對失聲。憶當年此日,謁公湘水舟次。…”(《新編左宗棠年譜》)流露出對林的知遇之感。
朱茂怡在《左宗棠軼事》中收錄了左宗棠挽林則徐聯:“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餘年遺直在;廟堂依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深為林鳴不平。
林則徐沒有到好朋友黃南坡家見左宗棠,而是由左宗棠到船上去拜謁老前輩,與林則徐“湘江夜話”,是合乎道理的。後左宗棠受命西征,舁櫬(抬棺材)出關 ,五年收復新疆全境,成不世之功,其中有林則徐之功。
林左相見,黃冕是否從中促成,我們沒有掌握直接的材料,但黃冕的因素是不可忽視的。
林左相見後,胡林翼黃冕等推薦左“於湘撫章亮基,左辭不赴。又經江忠源、郭嵩燾及左仲兄景喬相勸,乃應聘。至則張公一以兵事任之。” (《左宗棠軼事》)
後來黃冕設計製造的“劈山炮”,從40多斤到幾百斤都有,可説是一大類輕型火炮的統稱,並沒有固定的規格,是一種輕便的、方便隨軍行動的野戰炮。左宗棠收復新疆時,軍中依靠這種炮為攻城之重要武器。左宗棠曾經對曾國藩的秘書劉霞仙簡單介紹過,劈山炮“可致遠四五里”。
三、助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
黃冕被賜還回湘後,江蘇巡撫陸建瀛復調冕治海運,革除漕運之弊,每年省銀數十萬兩,並加運京倉糧30餘萬擔。不久返回原籍長沙。
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天國圍攻長沙,黃冕積極為防堵太平軍獻計出力。湘撫張亮基採納左宗棠建議,向城內殷實富户借銀充餉,黃冕不但借出四萬兩銀子,並“建守禦策”,太平軍解圍後,黃以守城、助餉諸功,起復原官。
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曾國藩創辦湘軍,軍械軍餉極缺。黃冕主持在長沙府城隍廟(今市立一醫院一帶)內設火藥局為湘軍鑄火炮,造火藥。黃冕設計製造的“劈山炮”,經試射,無論射程和殺傷力,都超過舊時諸炮。該火藥局每年可產生鐵、熟鐵炮達百尊,還可大量製造火藥和鉛彈。
黃冕還精於理財,他先設釐局於常德,接着於省城設立厘金局。又設立鹽茶局,“興茶鹽之利”,軍餉取給焉。後更開東征局,“專餉曾國藩一軍”。曾最後剿滅太平天國,無疑也有這位時稱“幹濟之才 [2]  ”的長沙老鄉的功勞。
好下圍棋是曾國藩的一大特點,當時被譽為國手第二、湘手第一的黃冕與曾國藩見面,“圍棋一局”是難免的。這在曾國藩日記中多次記載。
作為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的幫兇,黃冕死後,曾國藩曾挽黃冕:“偉人事業無恆蹊,任俠而作循良,榷算而平禍亂;晚歲林泉有至樂,真率以娛耆舊,經綸以付兒孫。”榷算,即徵收算賦之意。

黃冕文獻記錄

黃冕與林則徐
長沙黃冕與侯官林則徐二人並舉,與頗突兀。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事功傳於婦孺之口:黃冕官太守,權位懸殊,名望高下。就林黃早歲同官江南,均為安化陶澍所激賞,又同以治水利擅名一時,雖顯晦有別而淵源固深。故並述之。
黃冕(一七九五年——一八七零年)字服周,號南坡,幼穎悟,不樂舉業,而博覽羣書,尤留心於經世致用之學。年二十,官兩淮鹽運使,委辦淮楊賑務,襄籌海運糟糧,受知於陶澍與林則徐,陶時為江蘇巡撫,林則徐官江寧布政使,二人以創辦海運,通南北糟糧,興修水利,履育蒼生為志。幕府人才鼎盛如魏源、王鳳生、俞德沅、姚瑩、皆一時之彥。冕與諸人相與講求,其學益進。歷官江都、上元、元和、上海知縣、權太倉州、補蘇州總撲同知。時蘇皖兩省水災嚴重,兩江總督陶澍從黃冕議,調林則徐來蘇,初任按察使,繼升布政使,責以與黃冕同治水利,先修白茆、瀏河出海口,次及上海蒲匯塘、常州芙蓉江、孟河等處,知己相逢詢謀浹洽,計日程功,成效顯着,一年後,林升授蘇撫,黃亦獲優敍,有大興作,大吏悉倚為力。歷鎮江、常州知府。黃冕住上海之時有夷船入境,挾其書以煽惑愚民,冕於外侮不甘屈服,竟火其書,逐夷船出海,此舉曾得朝廷嘉獎。
道光二十年(一八四一年)八月英軍陷鎮海,黃冕以常州知府從總督裕謙援浙,裕謙死難,冕以“馳援不力”牽連獄罪,遣戌新疆伊犁。適林則徐亦被遣戌至。二人相見,各有煩冤,互致慰籍之餘,遂化悲憤為力量,議興屯田,籌辦墾務,以實塞防,尤以同心治水有功,新疆尚有黃公堤。林黃道義論交,舊雨新歡,志同道合。冕賜還前夕,林親書“西塞論心親舊雨;東山轉眼起停雲”一聯相贈。此聯存於湖南博物館,為林公難得遺筆。
黃冕由新疆赦還,繼任蘇撫,陸建瀛復奏調治海運,資熟手也。任事不久,革漕費歲省數十萬。請之未造,政治腐敗,官場陋習相沿,黃之所以利於國計,則必不利於官吏中飽貪污,竟為忌者所中,劾罷還湘。咸豐初,太平軍圍長沙,冕出佐駱秉章堅守禦策。及曾國藩治湘軍,故邀冕出,為創釐税,興茶鹽之利,軍餉頓以供應,又開東征局,專餉湘軍,曾奏起授江西吉安知府,還湘仍以餉事自任,湘軍賴以無後顧之憂。尋授雲南迤西道加按察使銜,稱病不赴。
晚年築室長沙肇家坪,顏曰“宛園 [3]  ”自號補拙老人,與左宗棠、何紹基及郭松燾兄弟詩酒唱和,過從尤密。
筆者曾某老儒言:清末湘中長經濟,治水利人才,當推冕為第一,揆之在蘇皖事功,信非虛譽。
一八三九年三月,林則徐以欽差大臣抵廣州禁煙,當日之聲明曰:“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終止之理”決心何等堅定,真是先聲奪人。一百八十多年來,此公公烈,史不絕書,凡有良知,無不敬仰。然考林禁煙之決心,早在1831年清廷討論禁煙問題時,全國三十個將軍、督、撫中,就有二十二人主張弛禁,僅陶澍、林則徐等八人主張嚴禁。這年陶澍、林則徐即在江蘇雷厲風行,沒收大批煙土,曾使朝野震動。林踵陶志,於1838年上奏道光帝,極力贊成黃爵滋(1793-1853)與林則徐、龔自珍、魏源、姚瑩、黃冕登倡經世之學,主張嚴禁鴉片,提出戒煙以一年為期,逾限仍吸食者,平民處死刑,官吏加等治罪,子孫不得應試之主張,強調“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天可以以御防止兵,且無可以重飼之銀”。英雄作為,諸公並不朽矣。當黃冕退居長沙時,與左宗棠最稱莫逆,曾言左教其子弟。其後乃有林則徐於道光29年2月清假回藉途中,迂道入湘,艤舟長沙水陸洲,邀左宗棠相見之舉。黃冕與林相逢西塞,又力薦左於林,稱其才具能當大任。
林則徐在新疆,曾踏遍天山南北,洞悉沙俄窺伺野心,因有“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之警句。斯言也,黃在伊犁時必已聞之。湘江舟中,林左縱談達曙,亦必為左言及塞防之急務。其後左宗棠受命西征,舁櫬(抬棺材)出關 ,五年收復新疆全境,遏制俄美覬覦(希望得到),成不世之功,其中必有林則徐之啓與黃冕推薦之功無疑也。
林則徐、左宗棠(左見恭親王奕欣即以繼林志自負)皆有百世大名,為我國近代史具有重大影響人物,推薦之勞,不亦可傳乎。
(朱茂怡)
在甘肅武威助林則徐平亂
公元1940年,由林則徐以“富國利民、為民除害”而發起的抗擊英帝國主義鴉片戰爭,終因道光皇帝的腐敗無能,最後以失敗告終,抗英派首領林則徐被革職,並“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林則徐西安登程赴新疆,在西行的旅途上,他以日記體裁寫了“荷戈紀程”一書記述了沿途行止及活動情況。從“荷戈紀程”中看出,林則徐經過一個月的長途跋涉,於這一年的農曆九月十四日到達武威,直至二十二日才離開,在這裏整整住了八天,這是他從西安遣戌新疆沿途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當時武威的甘涼道尹郭柏蔭和林則徐是同鄉故交。林則徐從西安西上時,由於疾病剛好,身體虛弱,曾寫信給郭,囑託他在涼州定做牛皮牀,用以西去乘坐,他到涼州後被邀請到郭的公署中,並和武威的名流“酬唱應和,揮毫留贈”。當他離開武威啓程西上時,專程從蘭州送他到此友好,定安縣(今定西)主簿陳德培,又把他送到四十里鋪,才共飯道別。他給陳的贈別詩中説;“小醜跳樑誰殄滅,中原攬轡望澄清,關山萬里殘宵夢,猶聽江東戰鼓聲”。就在這時他的一顆愛國之心,仍然在關注着的戰事。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十月道光皇帝同意釋放林則徐迴歸內地。不久有以新陝甘總督布彥泰尚未到職,遂命林則徐暫代其職務。這時,在涼州、青海一帶發生藏族部落劫掠邊民牛馬,殺戮(lu)官弁事件,涼州官馬場中的藏、漢等祖牧工,亦曾有人蔘加過這一事件。林則徐遂奉命駐紮涼州查辦此事。他在這裏嚴督兵丁操練,改造火器軍備。這時他的一箇舊部署黃冕,也從新疆到涼州,林則徐即留黃冕負責督造軍器,也與黃冕“晝夜研求,凡古今兵志所載諸式及西洋所制,無不精心研討”(見黃冕“林文忠公逸事”)。為了籌劃春天雪融後的軍事行動,1846年3月他又從涼州移駐湟中,直到這年八月,把這次事件辦理結束後,才到西安接任新職。
林則徐工於行書,他幾次途經武威,曾留下不少手跡。現今武威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存有林則徐寫的文墨兩件,一件是中軸,另一件是在單宣紙上手書的“臨孫過庭草字書譜”。林則徐這兩件手跡,字體端莊渾厚,剛勁有力凜凜然如見其人,是不可多得的文物。
(甘肅武威縣誌)
“曾國藩”小説摘錄
左宗棠説;“長沙首富,當推黃冕”。黃冕字服周,號南坡,其父黃博曾任過岷山州知州。南坡當年以兩淮鹽運使委辦淮楊賑務,受知於時任江蘇巡撫的陶父毅公。陶澍提拔他當江都知縣,又調上元知縣,後又升為常州知府。那年夷人打到東南沿海,鎮海陷落,裕謙殉國,南坡以隨員謫戌西域。後朝廷賜他回籍,並賞六品頂戴,南坡回籍後不過問官場事,一心經商,在八角亭開辦永泰金號。
據説南坡為官不太廉潔,家中積蓄有好幾十萬,憑着這份財力,永泰金號成了長沙首家富户,每年獲利都在五六萬元多。
注:小説寫這一段,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國快要打到長沙,當時長沙巡撫很着急,找到左宗棠出主意,左宗棠提出當前主要解決兵源和銀兩問題,要解決兵源,左推薦由曾國藩來操辦,銀兩問題,左提出從長沙富户中解決,左點了長沙三位首富,首推的就是黃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