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麻葉豆腐柴

鎖定
麻葉豆腐柴(Premna urticifolia Rehder.),別稱筋骨散(雲南)唇形科,豆腐柴屬灌木,高約1米;有時攀援;枝條通常圓柱形,常有圓形或橢圓形黃白色腺狀皮孔。單葉對生,全緣或有鋸齒,無托葉。種子長圓形,種皮薄,無胚乳;子葉扁平;胚根在下。中國雲南地區獨有品種。
中文名
麻葉豆腐柴
拉丁學名
Premna urticifolia Rehder.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唇形科
豆腐柴屬
麻葉豆腐柴
命名者及年代
Rehd. 1917

麻葉豆腐柴形態特徵

麻葉豆腐柴標本
麻葉豆腐柴標本(6張)
灌木,高約1-3米;幼枝疏生柔毛,老枝無毛,有圓形或橢圓形細小皮孔。 [3] 
葉片薄紙質,卵形,長3-9釐米,寬2-6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至圓形,兩面疏生短毛,沿葉脈較密,兩面有桔黃色腺點,脱落後呈現小窩;葉柄有捲曲柔毛,長1-4釐米。
聚傘花序在小枝頂端緊縮呈頭狀,長1.5-2.5釐米,寬2-3.5釐米,有長1-2.6釐米的花序梗;苞片線形,密生短柔毛,長約6毫米;花柄密生柔毛和腺點;花萼杯狀,長約2毫米,兩面有柔毛和腺點,5裂微呈二唇形,裂片長0.5-0.8毫米,鈍三角形。
花冠淡紅色,長約6毫米, 4裂成二唇形,上唇1裂片全緣,在芽時蓋着下唇3裂片,外面疏生柔毛和腺點,花冠管長約3毫米,喉部密生一圈長柔毛;子房無毛,頂端密生黃色或紫紅色腺點。
核果黑色,卵形,長3-5毫米,寬2-4毫米,結果時花萼短於果實。
花果期7-9月。 [1] 

麻葉豆腐柴生長環境

麻葉豆腐柴 雲南分佈 麻葉豆腐柴 雲南分佈
生於海拔1600米的山坡叢林中。

麻葉豆腐柴分佈範圍

產雲南南部。
模式標本採自雲南思茅。 [1] 

麻葉豆腐柴主要價值

根祛風濕、強筋骨、止痛,治脈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筋骨疼痛、腰痛、胃痛、吐血(《雲南藥用植物名錄》)。 [1] 
功效祛風除濕、化瘀療傷。
主治:治風寒濕痹症及關節疼痛、肢體麻木跌打損傷、瘀血傷痛。
性味歸經:苦、微辛,微温。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9一15克,水煎服。外用:搗敷。
考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