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筋骨散

鎖定
筋骨散,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麻葉豆腐柴Premna urticifolia Rehd.和蒙自豆腐柴Premna henryana(Hand.-Mazz.)C.Y.Wu[P.steppicola Hand.-Mazz. var.henryana Hand.-Mazz.]的根。麻葉豆腐柴分佈於雲南南部;蒙自豆腐柴分佈於雲南。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脈,止痛,止血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痠痛,胃痛吐血,脈管炎。
別    名
接骨散
中文學名
筋骨散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唇形目
馬鞭草科
豆腐柴屬
麻葉豆腐柴、蒙自豆腐柴
分佈區域
麻葉豆腐柴:分佈於雲南南;蒙自豆腐柴:分佈於雲南
採收時間
秋後採挖
用    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毒    性
無毒

筋骨散入藥部位

根。

筋骨散性味

味苦、微辛,性微温。

筋骨散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通脈,止痛,止血。

筋骨散主治

風寒濕痹,筋骨痠痛,胃痛吐血,脈管炎。

筋骨散相關配伍

1.治吐血:筋骨散30-60g。煎服。(《紅河中草藥》)
2.治脈管炎:筋骨散15-30g。煎服。(《紅河中草藥》)

筋骨散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筋骨散炮製

採集加工:秋後採挖,切片曬乾。

筋骨散形態特徵

麻葉豆腐柴,又名蕁麻葉臭黃荊《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灌木,植株高1-3m。枝圓柱狀,淡黃褐色,幼時疏生柔毛,老時無毛。單葉對生;葉柄粗壯,長1-4cm,有捲曲柔毛;葉片薄紙質或近膜質,卵形,長3-9cm,寬2-6cm,先端漸尖,葉緣有齒狀齒,基部心形或近圓形,兩面疏生短柔毛及橘黃色腺點,脱落後呈凹陷小窩。聚傘花序緊縮呈頭狀,頂生,長1.5-2.5cm,寬2-3.5cm;花序梗長1-2.5cm;苞片線形,密生短柔毛;花柄密生柔毛和腺點;花萼杯狀,長約2mm,兩面有柔毛和腺點,5裂,略呈二唇形,裂片長0.5-0.8mm,花冠淡紅色,長約6mm,4裂,二唇形,外面疏生柔毛和腺點,花冠管長約3mm,喉部密生1圈長柔毛,子房先端密生黃色或紫紅色腺點。核果黑色,卵形,長3-5mm,寬2-4mm,有宿萼。花、果期7-9月。
蒙自豆腐柴。本種與麻葉豆腐柴的區別是:葉片與花萼被深紅色腺點。花冠黃紫色,喉部被白色長柔毛。

筋骨散生長環境

麻葉豆腐柴:生於海拔1600m左右的山坡叢林中。分佈於雲南南部。
蒙自豆腐柴:生於海拔1300-1500m的地區。分部於雲南。

筋骨散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苦、微辛,微温。”
《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濕,強筋骨,止痛。主治脈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筋骨疼痛,腰痛,胃痛,吐血。”
[1]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