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麥地灣梨

鎖定
麥地灣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 
麥地灣梨種植區屬大陸性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立體氣候特點明顯,幹雨季分明,雨熱同季,乾涼同期。麥地灣梨是雲龍縣特有的特晚熟耐儲藏地方優良品種,在當地栽培歷史悠久,麥地灣梨果實扁圓形,大小整齊,表皮底色為黃色,三分之二以上果面鮮紅色,似胭脂紅,色澤鮮豔美觀,果肉白色,肉質細嫩、汁多、不褐變,果心小。 [2]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麥地灣梨”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 
中文名
麥地灣梨
產地名稱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
品質特點
果肉白色,肉質細嫩、汁多、不褐變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105號
批准日期
2014年5月22日

麥地灣梨產品特點

麥地灣梨外在感官特徵

麥地灣梨成年果樹樹高1.5米以上,整形修剪多為小冠疏層形和自然開心形,葉翠綠;是一種特晚熟優質水果,每年2月底3月初開花,11月份成熟。耐貯藏,可貯藏到次年梨花盛開時節;果實扁圓形,大小整齊,平均單果重400~600克,表皮底色為黃色,三分之二以上果面鮮紅色,似胭脂紅,色澤鮮豔美觀,果肉白色,肉質細嫩、汁多、不褐變,果心小。 [2] 

麥地灣梨內在品質指標

麥地灣梨口感嫩脆,梨香味濃郁,核小、汁多、味甜。其中可溶性固形物 ≥12.0%,硬度≥2.0千克力/平方釐米,總糖 ≥7.8%,氨基酸總量 ≥250毫克/100克,維生素C ≥ 2.5毫克/100克,可食率≥80%。 [2] 
麥地灣梨 麥地灣梨

麥地灣梨產地環境

麥地灣梨地質地貌

麥地灣梨種植區最高海撥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適宜種植的海拔為1800米~2400米, 土壤類型以紫色土、黃棕壤為主,部份紅壤和黃壤。pH值5~8.5之間的山區半山區及緩坡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疏鬆、透氣、排水良好。 [3] 

麥地灣梨水文情況

麥地灣梨種植區主要河流有7條:怒江、瀾滄江、沘江、關坪河、空講河、檢槽河、澡塘河,屬怒江和瀾滄江兩大水系。湖泊有天池。水資富,水質優良。 [3] 

麥地灣梨氣候情況

麥地灣梨種植區屬大陸性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立體氣候特點明顯,幹雨季分明,雨熱同季,乾涼同期,雨水主要集中在6~9月,初夏和冬春多幹旱。年平均降雨量為780.3 毫米,年最高氣温35.6℃,年最低氣温-4.2℃,年平均氣温為16.2℃,無霜期為258天,平均年日照2077.3小時。 [3]  適宜種植麥地灣梨。
麥地灣梨產地環境 麥地灣梨產地環境

麥地灣梨歷史淵源

麥地灣梨是雲龍縣特有的特晚熟耐儲藏地方優良品種,在當地栽培歷史悠久,據《雲龍縣志》記載:“已有近百年的栽培歷史”。因成熟於冬季,羣眾又稱之為“冬雪梨”。
麥地灣梨的品種來源:據1998年《河北林果研究》第13卷第一期中“雲龍麥地灣梨調查”,雲龍麥地灣梨, 又名麥莊梨、雪梨, 系雲南農家品種。因來源於四川, 故羣眾又稱四川梨( 原名已無法查考) , 系70 年前遊洪順由四川遷居雲南省雲龍縣舊州鄉麥莊村時帶來的接穗, 接在屋角的一株川梨( Py rus p ashia Buch. -Ham. ) 樹上, 成為繁殖傳播的母樹。母樹的原樹冠已死, 現存樹冠系從距地面高約1米 的空心主幹上長出的徒長枝重新形成的。現母樹立地海拔1720米。樹高10米, 冠幅8米, 主幹高2米, 樹勢中等, 枝條中密, 年產梨果400~500千克。後經大理州雲龍縣農業科技工作者多年發掘、篩選,並從其變異品種中成功選育的晚熟優良地方特色水果品種之一。
麥地灣梨稱謂的由來:麥地灣梨名稱的由來還與知青上山下鄉有關,當時下關知青多集中在雲龍縣舊州區(現功果橋鎮)的瀾滄江河谷地帶,由於當時生產儲藏技術水平有限,所以到每年的2~3月份已無梨果供應,這時有一人將梨從麥地灣村帶到知青點給知青們分享,知青們品嚐到汁多味甜的梨後,紛紛問:“這是什麼梨?”這人也不知是什麼梨,只説是從麥地灣帶來的,以後知青們想吃這種梨的時候就會問:“有沒有麥地灣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地名和梨結合的品種稱謂“麥地灣梨”。
據1992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誌叢書《雲龍縣志》中第176頁第4行記載,有16種地方梨果品種資源,以水井麥地灣梨、漕澗黑心梨、大功廠密香梨為特品,1989年有面積4543畝,總產量103.03萬公斤。第463頁的第17行記載,優質晚熟香梨調查:舊州鄉水井村麥地灣梨(又名麥莊梨)和大功廠梨(又名依主梨),以優質、晚熟著稱,可保存到來年春季,為雲南省少數優質、晚熟香梨品種,經過調查,鑑定和推廣,至1989年,已嫁接28000株,為開發地方名特產品找到門路。
據1996年出版的《雲龍縣林業志》記載了雲南省農大科研處高級工程師張興旺(中),大理州經果站高級工程師汪長進(左)考察雲龍優質梨的照片(張昭攝)。《雲龍縣林業志》第60頁第17行記載,水果類:品種甚多,主要有梨、蘋果、柿、梅、柑桔等,梨品種有16種,主要有麥地灣梨、大功廠梨、雪梨、漕澗黑心梨和大黃皮梨、火把梨、人頭梨、麥皮梨、大棠梨等。其中以舊州鄉水井村所產麥地灣黃皮梨(特晚熟)品質最優,年產量約15萬公斤。在第71頁第2行記載,梨:喬木、高10~15米,海撥2500米以下地帶多有栽培,縣內16個梨果品種中以麥地灣梨品質佳,其特點是:①果色褐黃着紅暈,果開型扁圓端正、皮薄、果心小、肉酥脆、味密香濃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3%~17%,總糖7. 88%(已轉化為糖汁) , 總酸0. 33%, 維生素C 2.2毫克/100克,大果型重400~800克,中果型重250~350 克,一般單株產400~600公斤,最高單株可達1500公斤,霜降到小雪採摘,存放至來年陽春3月仍保持汁多濃甜酥脆不變;②樹勢強健,3月上旬萌動,中旬開花,花期約20天左右,遇重霜花亦能正常受粉,高山河谷海撥1800~2650米潮濕温涼地帶均宜栽培,嫁接後3年結果,10年後進入盛果期,70餘年老樹仍抽新梢掛果滿枝,全樹結果均勻,木材紋理直,結構細而均勻,有優良器具和雕刻用材。
據1995年出版的《雲龍年鑑》第93第16行頁記載,〔麥地灣梨授粉試驗獲得成功〕:1992年以來,為探索雲龍麥地彎梨授粉結實規律,縣林業站經濟林果專業技術人員與雲南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共同承擔試驗課題,並經試驗和跟蹤觀察得出結論:麥地彎梨自花授粉結實率為零,碭山酥、金花、雪花、大功廠、富源黃梨等梨品種與之授粉結實率較高,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的配置比例為5:1,縣內先期開發的純麥地彎梨園應按比例高頭換接上述授粉品種中的任意一種,方能達到結實豐產目的。第338頁第14行記載,〔麥地灣梨精品包裝初見成效〕:麥地灣梨是縣內特有的優質晚熟梨,具有很好的市場。
2000年初,縣科委接受“麥地灣梨”品牌開發項目後,根據項目要求,組織人力、物力、突出攻關,年內完成包裝設計、印製、裝合等業務。首批上市1500件。 [2] 
麥地灣梨 麥地灣梨

麥地灣梨生產情況

2013年,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麥地灣梨年產量15萬噸。 [2] 
麥地灣梨 麥地灣梨

麥地灣梨產品榮譽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麥地灣梨”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 

麥地灣梨地理標誌

麥地灣梨地域保護範圍

麥地灣梨產地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境內,涉及諾鄧鎮、功果橋鎮、漕澗鎮、白石鎮、寶豐鄉、苗尾鄉、檢槽鄉、長新鄉、關坪鄉、團結鄉、民建鄉共11個鄉鎮,地理座標為:東經98°52′~99°46′,北緯25°28′~26°23′之間,南北長109千米,東西寬91.8千米,種植面積6700公頃。 [2] 

麥地灣梨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4-01-1435。 [1] 
安全要求
麥地灣梨梨產地環境按照《NY5013-2006 無公害食品 林果類產品產地環境條件》執行;產品質量符合《GB/T 10650-2008鮮梨》產品標準。 [3] 
特定生產方式
1、 產地選擇
麥地灣梨
麥地灣梨(3張)
一般選擇在海拔1800米~2400米之間,土壤類型以紫色土、黃棕壤為主,部份紅壤和黃壤。pH值5~8.5之間,年平均氣温16.2℃,無霜期25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不低於2077.3小時,年平均降雨量780.3毫米的山區半山區及緩坡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疏鬆、透氣、排水良好,背風向陽,周圍無柏樹和泡桐的地區種植。
2、 品種選擇
麥地灣梨選擇品種是種植歷史悠久,地域特徵明顯的特晚熟(成熟期在11~12月)優良地方品種。
3、 種植規程
3.1、苗木選擇 選擇本地棠梨作為砧木,選用種性純正的麥地灣梨採穗圃內的穗條作為接穗,所培育的嫁接苗。
3.2、出圃標準
要求品種純正,無病蟲害,根系完整良好,苗木高80釐米以上,嫁接口以上距地表10釐米處莖粗達0.8釐米以上,苗木高度80釐米以下部位致少有5個以上飽滿芽方可出圃。
3.3、建園
整地:坡地應修築梯地或魚鱗台。按株行距挖穴(溝)寬80釐米,深80釐米的定植穴(溝)。開挖時要把表土和心土分開堆放,定植穴(溝)上下寬度要保持一致。穴(溝)挖好後,先填入30~40釐米左右的作物秸稈或綠肥,並將表土加入踏緊,再用足量腐熟有機肥和少量化肥與土混合填入。
栽植方式與密度:定植時,將梨苗主根剪除2~3釐米,除去嫁接口薄膜,嫁接口需露出地面5~10釐米,踏實根部土壤,培半徑50釐米左右樹盤,並高於地面30釐米,澆足定根水,然後用薄膜覆蓋。根據不同地形、地塊確定種植密度,常規株行距4米 ×5米或3米 ×4米。
栽植時間:落葉後至發芽前,時間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
配置授粉樹:麥地灣梨為異花授粉樹種,必須配置花期一致或稍早的授粉樹,授粉樹品種以本地大工廠梨、巍山紅雪梨、金花梨為主,適當配置富源黃梨、六月雪等品種,麥地灣梨與授粉樹配置比為4∶1。
3.4、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幼年果園每年深翻擴穴1~2次,成年果園每年全園深翻或隔行(株)深翻1次,深度一般以30~40釐米為宜。深翻時間在秋冬季落葉前進行。 肥水管理:基肥施用結合土壤深翻,以有機肥為主,可混加少量氮、磷、鉀素化肥。追肥,第一次在萌芽前後,以氮肥為主,每株(成年樹)2.0~2.5千克;第二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實膨大期,以速效氮鉀肥為主,適當配合磷肥,施肥量略高於第一次;第三次在果實生長後期,以鉀肥為主。其餘時間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施肥,施肥量以當地的土壤條件和施肥特點確定。施肥方法採用溝施,挖放射狀溝或在樹冠外圍 挖環狀溝,溝深15釐米~20釐米。根外追肥可結合噴藥施用,全年4~5次,一般生長前期 2 次,以氮肥為主;後期2~3次,以磷、鉀肥為主。施肥應結合灌水,應根據土壤墒情及降雨情況確定是否灌水,一般全年共3~4次。我縣麥地灣梨種植區,冬春應注意灌水尤其是春季梨樹開花前和開花後,夏季果實生長期要注意水分供給的均衡性,以防出現裂果的現象。
3.5、 整形修剪
根據栽培技術、立地條件不同而異,一般以小冠疏層形、自然開心形為主。小冠疏層形:定幹高度通常為80釐米,下端50釐米做主幹,上端30釐米做整形帶;第一層分佈3個主枝,主枝之間的角度以120°為好,每個主枝上配備3個側枝,第二層分佈2個主枝,每個主枝上配備2個側枝或不配側枝;第一層和第二層之間間距80~100釐米,全樹高度控制在2~2.5米。自然開心形:幹高40釐米~50釐米,主枝3~4個,斜直向上生長,無中心幹,在主枝上再向外分生副主枝,共3~4層。主枝腰角70度,大量結果時達80度,樹高控制在2~3米。
3.6、 疏花疏果
人工疏花疏果,在花序伸立後到開花時進行疏花,以花 朵未開放時疏花最好。花、葉比例以1:5為宜。疏果時間一般在梨樹謝花後10天~15天開始疏果,20天內分兩次完成。第一次疏除過密的小果、病蟲果、畸形果。第二次選優定果,在果枝兩側每隔20釐米左右留一個果,保證40片~50片葉留一個果,弱枝可相對少留一些果,壯樹可適當多留一些果。
3.7、病蟲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時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黑星病、褐斑病、梨食心蟲、蚜蟲、紅蜘蛛、蝽象。防治措施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嚴禁使用國家禁止使用及高毒高殘留農藥。
4、 採收
採收期一般在10月底至12月初,此時果實已成熟,品質最佳,果皮青翠,採收方法人工採收,根據果實成熟度和市場需求適時採收。要求採摘時輕拿輕放,免碰傷、刺傷。果實下樹後要用專用竹籃或果框盛放。
5、生產安全記錄
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包裝等全過程都要有記錄,建立生產檔案,以便查閲,生產檔案保存不低於2年。 [3] 

麥地灣梨專用標誌使用

嚴格遵守《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實行公共標識與地域產品名稱相結合的使用制度。在保護地域範圍內的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簽定標誌使用協議,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