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鹽工號子

(流行於自貢地區的民俗)

鎖定
鹽工號子是一種流行於自貢地區的民俗,自貢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鹽工號子源自自貢井鹽工業,經過上千年的口口相傳,逐漸演變成一種當地的民俗。 [5]  鹽工號子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呈現自貢的井鹽文化 [5]  鹽工號子源自井鹽生產勞作之中,經過上千年的口口相傳,已逐漸演變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流行於自貢地區的民俗。 [6] 
鹽場號子是鹽場工人長期勞作的結晶,是鹽工們用來表達內心的情感語言,更是一個時代鹽都人文風情的再現。 [4] 
鹽場號子是自貢鹽工在勞作中產生,從東漢章帝時期起,有近兩千年的歷史。 [2] 
鹽工號子吸收了川劇高腔的特色,説中有唱,唱中有説,具有一種美感。 [1]  [3] 
中文名
鹽工號子
類    型
自貢地區的民俗
鹽工號子還原了舊時鹽都的人文風情,具有濃郁的自貢煙火民俗。從正月元宵放花燈,到冬月用“烘兒”取暖,再到臘月殺豬過年;從“蘸着醬油吃白片肉”,到“湯裏撒上葱花的汆湯肉”;從四川軍閥楊森逸聞到解放後“農民代表團到蘇聯”的消息,都能在鹽工號子裏找到印證。
《十二杯酒——五金扛運號子》,描寫一對青年男女對飲、盟誓、相愛的過程,將自貢女子潑辣豪爽又不失柔情的性格表現得十分生動,豪放中透出細膩,詼諧中透出羞澀。 [6]  鹽工號子是在鑿井、抽水、燒鹽、抬鹽、運鹽等特殊的井鹽生產勞動中產生的,具有協調與指揮勞動的實際作用。”喊號子便於勞動者動作協調一致,提高生產效率;吆喝過程中,便於激發勞動者勞動激情,減輕勞動負荷和疲勞感。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