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鶴洞村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白鶴洞街道下轄村)

鎖定
鶴洞村位於荔灣區芳村片區東南部,東臨珠江,南接廣鋼新城,西至廣鋼醫院,北至鶴洞路,總用地面積22.02公頃。根據公開的資料,鶴洞村改造範圍內村民户籍人口1280人、555户,城市居民户籍1665人、566户。村民主要靠種養、外出打工,自己房屋物業出租,集體股份分配為收入來源,全村工農總收入5400萬,集體收入主要靠村的集體物業,廠房、倉庫、出租屋及土地出租。村轄內有小學一所、幼兒園兩所。
中文名
鶴洞村
別    名
鶴洞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州市荔灣區
地理位置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
電話區號
020
車牌代碼
粵A
方    言
粵語

鶴洞村村名由來

鶴洞,南宋末年,吳姓祖先昌德公帶領族人南遷,登上這塊土地,元朝時期建村,至於這個村名由來,是因為相傳清代時期,因此地草木叢生,成羣白鶴築巢棲息,故名。
白鶴洞經濟聯合社

鶴洞村歷史沿革

清朝時屬番禺縣茭塘司崇文二十四鄉(崇文社學)管轄。
1937年,劃歸廣州市崇文區所轄。
1949年,鶴洞村屬廣州市芳村區管轄。
1954年,撤銷芳村區,鶴洞村劃歸新滘區(今海珠區)管轄。
1960年,成立芳村區,鶴洞村復屬芳村區管轄。
1962年,撤銷芳村區,鶴洞村又改屬郊區(今白雲區)。
1985年,重新成立芳村區人民政府,鶴洞村復屬芳村區管轄。
2005年,廣州市宣佈撤銷芳村區,鶴洞村隨芳村區併入荔灣區

鶴洞村交通概括

廣州地鐵11號線 廣州地鐵11號線
鶴洞村範圍內有公交19路、52路、64路、769路、廣277、路217路、廣309a路、夜11路、夜72路經過。鶴洞村西北方向600米有地鐵廣佛線鶴洞站,在鶴洞村的東南方向200米有在建地鐵廣州11號線鶴洞東站。

鶴洞村鶴洞歷史

鶴洞有條南來大街 [1]  ,是一條面對珠江的單邊街。據傳是南宋末年(1220年),吳姓祖先昌德公帶領族人南遷時,最初登上這塊土地,安家紮寨之處。南來大街在宋代還是瀕臨珠江邊,船可以直接靠岸,解放初期要進入鶴洞,還是沿着彎彎曲曲的田基和沖積的窪窪凼凼而走。站在南來大街,可以清楚地看到珠江。北民來到後臨時安營,搭起窩棚,開墾荒地,還在離此半里處(即今鶴洞小學後之崗上)搭了一座高棚,派子弟輪流放哨,以保安全。那棚上吊着銅鑼,發現情況就嗚鑼報警,所以後來這山崗一直叫銅鑼崗。經過一段時間,北民生活基本安定後,又在登陸處後面約一百米稍高的地方,建起磚瓦房子,正式定居。因是昌德族人居住之所,故人們叫它昌德大街。南來大街和昌德大街已有680年的歷史,是芳村地區最古老的街道之一。鶴洞還有幾條古街巷;洞深一、二巷,以洞深祠堂得名;太興一至三巷,也是以太興太公住處為名;耕隱一至二巷、耕樂大街及耕樂一至四巷、梅澗等都有600多年的歷史。這些都可以從吳氏族譜中找到確實的記載。當然,已經不可能再見到當年街巷的原貌了。那地方,除了尚存一些舊祠堂外,已經是舊貌變新顏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