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鶴唳風聲

鎖定
鶴唳風聲,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唐·房玄齡等《晉書·謝玄傳》。 [1] 
這則成語意思是聽到風聲和鶴叫聲疑心是追兵,形容極度驚恐疑懼。其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補語。 [1-2] 
中文名
鶴唳風聲
拼    音
hè lì fēng shēng
近義詞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反義詞
風平浪靜
出    處
《晉書·謝玄傳》
注    音
ㄏㄜˋ ㄌㄧˋ ㄈㄥ ㄕㄥ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補語

鶴唳風聲成語出處

“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唐·房玄齡等《晉書·謝玄傳》) [1] 
後人據此提煉出成語“鶴唳風聲”。 [1] 

鶴唳風聲成語故事

兩晉王朝滅亡之後,琅玡王司馬睿南遷,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東晉王朝。這時北方處於各少數民族政權相互征戰的局面。最終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權統一了北方,與東晉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前秦統一北方後,國力逐漸增強,前秦皇帝苻堅開始不斷對東晉發動進攻。公元383年,苻堅不顧羣臣反對,率領八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直逼東晉。苻堅的軍隊前後綿延十餘里,軍旗蔽日,鼓聲震天。苻堅驕狂地説:“我有百萬雄兵,士兵的馬鞭投到江裏就可以截斷流水,滅掉東晉算得了什麼呢?”聽到這個消息,面對實力如此懸殊的戰局,東晉朝廷一時陷入恐慌之中。宰相謝安冷靜分析了雙方的兵力情況和作戰形勢後,建議孝武帝堅決抵抗。孝武帝接受了謝安的建議。經過周密的部署,謝安派弟弟謝石、侄子謝玄等率兵八萬先去迎戰。
晉軍開局很不順利。苻堅見有機可乘,便派朱序前去勸降,試圖不戰而勝。朱序原來是東晉將領,在一次戰鬥中被前秦俘獲。他見到謝石,不但沒有勸降,反而出謀劃策説:“秦軍雖然號稱有百萬兵力,但戰線拉得太長,如果在他們的兵力還沒有集中起米時先打他的先鋒郜隊,一定有獲勝機會。”
謝石、謝玄認為這個思路非常正確,馬上改變策略,派猛將劉牢之率領五千精兵開赴洛澗,與秦軍展開正面戰鬥。在刀光劍影的慘烈廝殺中,秦軍被打得落花流水,戰線推進到淝水河邊。謝玄馬上派使者和苻畢談判:“這樣吧,你把部隊後撤一段距離,讓我軍渡過淝水,我們在河那邊決一勝負。”急於獲勝的苻堅聽了暗自竊喜,跟手下説:“這是個極好的機會,放晉軍過河,趁他們過到一半的時候偷襲,定可以大獲全勝。”於是馬上答應下來。但他的這一意圖卻沒有傳達到士兵中間,前秦士兵看到晉軍大部隊突然渡河而來,以為前線戰敗,馬上心神不定起來。朱序義趁機派人在士兵中問散佈謠:“秦軍敗了,秦軍敗了。”士兵們信以為真,嚇得紛紛後撤,秦軍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晉軍抓住機會,八千騎兵火速渡過淝水,猛攻秦軍,秦軍兵敗如山倒,一潰千里。
奔逃的路上,遠處山上鬱鬱葱葱的樹木被風吹得簌簌作響,高度緊張的前秦士兵以為那是晉軍的追兵,越發拼命逃竄,這可真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前秦從此一蹶不振,很快走向滅亡。 [3] 

鶴唳風聲成語寓意

樂觀的人們在面對挫折時,其冷靜達觀的心態值得讚賞和學習;而信念不夠堅定的人在面對挫折時,其驚慌失措、缺乏判斷力的心態也值得引以為鑑。苻堅就是一個在遭遇挫折時無法以正確心態來面對的典型例子。他在遭遇敗仗幸運地逃脱之後,原本可以選擇蒐集散兵遊勇、安營紮寨,在辨清形勢後權衡自己的實力,來作出下一步的決定。然而他卻在逃脱的路上就已經失去了直面挫折的信念,甚至連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以為是敵人的聲音,連冷靜的判斷力都已經失去了,這才是苻堅後來一敗塗地,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 [4] 

鶴唳風聲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鶴唳風聲”意思是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用於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補語。 [1-2] 
運用示例
明·周履靖《錦箋記·敗北》:“忙追去,片甲莫教除,鶴唳風聲,元兵膽碎。” [1] 
明·張景《飛丸記》第七齣:“還是你鶴唳風聲自驚慌。” [1] 
參考資料
  • 1.    鶴唳風聲的解釋|鶴唳風聲的意思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10-27]
  • 2.    汪柏田.解析辨考成語教學詞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0:135
  • 3.    王雅坤.成語魔法屋·歷史典故篇(2).太原:三晉出版社,2018:110
  • 4.    牛雯.增強孩子抗挫折李的99個故事·健康心態的習成.成都: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