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傳説中的生物)

鎖定
鵺(中文拼音yè);鵺最早記錄於《平家物語》當中,據描述它擁有猿猴的相貌、狸的身軀、老的四肢與及蛇的尾巴,沒有翅膀卻能飛翔。(在日本古文獻中關於鵺的軀體記載並不統一,亦有指它有着虎的軀體的説法)。鵺的叫聲像虎鶇(虎斑地鶇),被認為是不祥的叫聲。
中文名
外文名
ぬえ
拼    音
文    獻
平家物語

特徵

鵼(鳥山石燕《今昔畫圖續百鬼》) 鵼(鳥山石燕《今昔畫圖續百鬼》)
人間流傳中的一種動物,會判斷人的善惡。被它認為是“善”的人會得到鵺的保護。而如若不幸被判斷為“惡”,鵺會用一種極其殘忍的方式將其殺掉。
本來,在日本“鵺”是虎鶇的通稱,後來專門用來稱呼《平家物語》中這隻叫聲像虎鶇的神秘怪物。
這隻怪物的形態具備五行神異的形象,它的身上兼有八方象徵動物中東北方的(地支中的寅)、東南方的蛇(巳)、西南方的猴(申)、西北方的狗與豬(戌、亥)的特徵,因此有人認為這是一頭融合了干支思想所合成的虛構怪物。

平氏物語中的鵺

《平家物語》中記載,平安時代末期,鵺經常於夜間出沒在近衞天皇所居住的御所清涼殿,令天皇苦惱不已。當時天皇敕令源賴政充當驅魔者,賴政以山鳥的尾巴製作出尖鋭的箭,成功把鵺射殺。天皇為了嘉賞賴政的功勞,便把名刀“獅子王”賜予賴政作為賞賜。

畫圖續百鬼

明之卷
鵺
三十六歌仙中的左近中將藤原實方由於當殿與藤原行成喧譁爭吵,並將其冠帽擲於庭下,便被一條天皇貶為陸奧守。剛剛接到左遷的敕令,實方又得知行成升任藏人頭的消息,最後終於在998年於陸奧地方鬱鬱而終。
然而,肉體的消逝卻無法帶走其盤旋於空中的怨念。不久,日本全國各地都出現了猿首狸身、蛇尾的怪鳥--它們如同蝗蟲一般到處吃食莊稼,甚至肆無忌憚地啄食清涼殿上的御膳。老百姓們將這種叫聲如同虎鶫的鳥取名為鵺。
1153年,平安京宮城突然被自東三條方向的森林裏湧出的黑雲所遮蓋,紫宸殿被頻頻騷擾。近衞天皇忙召羣臣商量對策,然而祈禱和加持卻都沒有效果。於是羣卿便推舉當世武勇第一的源賴政去降魔除怪。接過這個燙手山芋的賴政先到鎮守社去祈願,之後便進入大內。
到了丑時,黑雲果然又出現了,無數鵺鳥自雲團之中現出身形。賴政彎弓放箭,口誦“南無八幡大菩薩”的名號,將為首之鵺射了下來。
然而,被射下的鵺的死屍又引起了瘟疫傳染疾病,所以便將其放入原木空舟,自鴨川(也説澱河)順流而下,漂到了澤上江的渚(即都島區),唯恐大禍臨頭的村民虔誠地祭奠並將其埋葬,由此這裏就被稱為“鵺冢”(此景點位於今大阪都島本通3-18號)而被廣為流傳,“鵺”的圖案在大阪港徽章的設計中也被使用。
--鳥山石燕《今昔畫圖續百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