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鵝公巖軌道大橋

鎖定
鵝公巖軌道大橋(Egongyan Rail-transit Bridge),為中國重慶市九龍坡區南岸區境內跨越長江的一座懸索橋,位於鵝公巖長江大橋上游,兩橋淨距約為45米 [1-2] 重慶軌道交通環線西南半環的控制性工程 [3] 
鵝公巖軌道大橋於2017年2月13日完成首片鋼箱梁吊裝;於2018年5月5日實現全橋合龍 [2]  於2019年12月30日通車運營 [7] 
鵝公巖軌道大橋西起重慶軌道交通環線謝家灣站,東至重慶軌道交通環線海峽路站以西 [4] 正橋全長1120米,引橋全長530.5米 [2] 橋面佈置為雙線軌道,設計最高速度為80千米/小時 [8] 
中文名
鵝公巖軌道大橋
外文名
Egongyan Rail-transit Bridge
投用時間
2019年12月30日
所屬地區
中國重慶市
類    型
軌道橋、人行橋、連續鋼箱梁自錨式懸索橋
長    度
1650 m [7] 
寬    度
22.0 m [9] 
軌道規模
雙線軌道 [8-9] 
設計速度
80 km/h [8-9] 
起止位置
謝家灣站以東、海峽路站以西
途經線路
重慶軌道交通環線
管理機構
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鵝公巖軌道大橋歷史沿革

施工中的鵝公巖軌道大橋
施工中的鵝公巖軌道大橋(3張)
2014年,鵝公巖軌道專用橋開工建設 [5] 
2016年5月19日,鵝公巖軌道大橋完成全部主橋墩的封頂工作。
2017年2月13日,鵝公巖軌道大橋完成首片鋼箱梁的吊裝工作 [2] 
2018年5月5日,鵝公巖軌道大橋實現全橋合龍 [2] 7月16日鵝公巖軌道大橋完成斜拉橋臨時體系 [14] 9月20日,鵝公巖軌道大橋主纜索股完成架設工作 [11] 
2019年1月14日,鵝公巖軌道大橋開始體系轉換施工 [14] 3月10日,鵝公巖軌道大橋實現懸索橋成橋 [15] 10月16日,鵝公巖軌道大橋進入試運行階段 [6] 12月30日,鵝公巖軌道大橋投用運營 [4]  [16] 
橋面全景 橋面全景

鵝公巖軌道大橋橋樑位置

鵝公巖軌道大橋位於環線謝家灣站-海峽路站區間,在現有鵝公巖大橋上游約45米,與鵝公巖大橋基本平行;橋樑接謝家灣站明槽段,向東跨越鵝公巖立交後,與老橋平行跨越長江,接南岸海峽路站以西明槽段 [10]  ;上游距李家沱大橋約4.9千米,下游距菜園壩長江大橋約3.1千米。
橋樑位置 橋樑位置

鵝公巖軌道大橋建築設計

鵝公巖軌道大橋建築結構

鵝公巖軌道大橋主橋為五跨連續自錨式結構懸索橋,中跨和邊跨大部採用鋼箱梁,錨跨和錨跨區採用混凝土梁, 其間間設置鋼 - 混結合段過渡,引橋則採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結構;橋塔外形採用與鵝公巖大橋一致的形式,2個橋塔塔頂高度一致,塔身外觀呈門型;全橋採用半漂浮體系, 在過渡墩、 錨墩及主塔處設置豎向支承,在主塔處設置縱向阻尼裝置和橫向抗風支座 [8-9]  ;鵝公巖軌道大橋與鵝公巖大橋呈現“姊妹橋”的景觀,就像兩位婀娜的紅衣少女在長江上翩翩起舞 [7] 
橋樑立面佈置 橋樑立面佈置

鵝公巖軌道大橋設計參數

  • 技術標準
項目
數據
城市軌道交通
編組及車型
7節編組As型車
線間距
5.2米
設計速度
80千米/小時
設計使用年限
100年
通航標準
通航等級
I-(2)級
通航水位
161.45至195.84米
通航淨高
18米(預留24米)
設計洪水頻率
300年1遇
抗震設防烈度
6度
設計風速
離地面10米高、重現期100年的10分鐘平均最大值27.5米/秒
參考資料: [8-9] 
  • 詳細參數
組成部分
數據
橋跨
鵝公巖軌道大橋主跨分別為210米、600米、210米,兩側邊跨分別為50米、50米,主跨理論垂跨比為1:10。
橋樑、橋面
鵝公巖軌道大橋採用梁高4.5米的鋼箱-混凝土混合梁,橋面寬度為22米,主纜橫向寬度為191.45米,軌行區寬度為10.5米,單側人行道寬度為5.35米。
橋塔
鵝公巖軌道大橋橋塔高164.817米,其中下塔柱高89.852米,上塔柱高76.295米,底寬33.929米,頂寬19.5米,側向寬度為10米。
纜吊系統
鵝公巖軌道大橋主纜平行雙纜面中心距為19.5米,全橋共設122個吊點,順橋向間距為15米。
樁基礎
鵝公巖軌道大橋東、西橋塔承台下均佈置9根直徑3.0米鑽孔灌注樁,樁長16米
參考資料: [9] 
結構圖示

鵝公巖軌道大橋設備設施

  • LED橋樑照明
橋樑遠景 橋樑遠景
鵝公巖軌道大橋雙塔、懸索等部位安裝了LED照明系統,橋樑護欄上也安裝了LED條形燈,可以變換不同色彩,為大橋增添了絢麗和靈動 [17] 
  • 智能化健康監測系統
鵝公巖軌道大橋配備了長期健康監測系統,在橋面、橋塔、主纜、吊杆上都設置了傳感器,對橋樑的變形、應力、振動和所處環境的温度、濕度、風力等進行實時觀測,並通過智能分析時刻掌握橋樑等的健康狀態,有效保障橋樑全壽命週期安全 [7] 
橋樑遠景 橋樑遠景

鵝公巖軌道大橋建設成果

鵝公巖軌道大橋建設難題

橋面 橋面
鵝公巖軌道大橋建設期間遇到了以下難題:
  1. 鵝公巖軌道大橋主跨跨徑達600米,為建設時世界自錨式懸索橋跨徑之“最” [12] 
  2. 鵝公巖軌道大橋採用“先斜拉後懸索”的施工工藝,此工藝屬國內首例,吊索張拉工作受温度影響明顯,必須在夜間温度相對穩定時進行,且施工同步性要求嚴格 [15] 
  3. 錨固段混凝土量達到4300立方米,自重達11000噸,是目前國內同類型橋樑中體量最大、最複雜的同類型錨固段 [13] 
  4. 橋址兩岸高樓林立,位於已建成的鵝公巖大橋淨距僅有45米,承台最小淨距16.1米,作業空間狹小,技術難度大 [12] 

鵝公巖軌道大橋科研成果

在鵝公巖軌道大橋的建設中,項目團隊研究了《一種自錨式懸索橋安裝方法》《圍堰施工方法》《大跨徑自錨式懸索橋體系轉換方法》等多項科技成果,獲7項國家專利授權,包括5項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 [16] 

鵝公巖軌道大橋價值意義

鵝公巖軌道大橋建成並投入載客運營,將極大緩解重慶市過江通行的交通壓力,加強各區域之間聯繫,改善投資環境,對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6] (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 評)
大橋夜景 大橋夜景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