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鳴沙

(自然現象)

鎖定
鳴沙也就是會發聲的沙子。鳴沙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在美國的長島、馬薩諸塞灣、威爾斯西岸;丹麥的波恩賀爾姆島;波蘭的科爾堡以及巴西、智利和亞洲與中東的一些沙灘、沙漠都會發出奇音妙聲。在中國也有三大鳴沙地,第一處已是古導《太平御覽》、《大正藏》所載的今天甘肅敦煌縣南月牙泉畔的鳴沙山,又叫雷音門,第二處是竺可楨在《沙漠裏的奇怪現象》一文中描述過的寧夏中衞縣沙坡頭黃河岸邊的鳴沙山,第三處是內蒙古達拉特旗(包頭市附近)南25公里,庫布齊沙漠罕台川(黃河支流)兩岸的響沙灣,又叫銀肯響沙。
中文名
鳴沙
外文名
犬吠沙
別    名
會發出聲響的沙子
定    義
上層運動沙粒與下層固定沙層摩擦
現    象
自然現象
發生地點
美國長島馬薩諸塞灣
第一處
古導《太平御覽
第二處
竺可楨在《沙漠裏的奇怪現象》

鳴沙基本信息

鳴沙,就是會發出聲響沙子。鳴沙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現象。美國的長島馬薩諸塞灣、威爾斯河兩岸,英國的諾森伯蘭海岸;丹麥的波恩賀爾姆島,波蘭的科爾堡,還有蒙古戈壁灘,智利阿塔卡瑪沙漠,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灘和沙漠,都會發出奇特的聲響。據説,世界上已經發現了100多種類似的沙灘和沙漠。

鳴沙聲音

鳴沙這種自然現象在世界上不僅分佈廣,而且沙子發出來聲音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説,在美國夏威夷羣島的高阿夷島上的沙子,會發出一陣陣好像狗叫一樣的聲音,所以人們稱它是“犬吠沙”。蘇格蘭愛格島上的沙子,卻能發出一種雄渾的聲音。從中國的鳴沙山上滾下來,那沙子就會像竺可楨描述的那樣“發出轟隆的巨響,像打雷一樣”。

鳴沙發聲原理

鳴沙 鳴沙
美國媒體報道,“鳴沙”現象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自然現象,在全球已經發現了數十處沙灘或沙漠存在“鳴沙”現象。對於這一現象的形成原因,科學家們多年來一直未能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法國巴黎市立高等工業物理化學學院科學家經研究發現,“鳴沙”的形成原理事實上是一種全新的發聲方式,這種聲音是由上層運動的沙粒與下層固定的沙層之間摩擦而產生的一種彈性波所引起的。 在全球範圍內,有三十多個地方存在沙丘“鳴沙”現象。這一奇怪現象多年來一直令科學家們感到迷惑不解,也激起了大批探險家和遊客的獵奇慾望。“鳴沙”形成的場合很多。當沙丘出現沙崩時,就有可能會發出一種單調的聲音,這種聲音有的可能會持續數分鐘,一英里(約合1.6公里)外的地方都可以聽得到。有時候這種聲音甚至會被誤以為是低空飛行的飛機所發出的噪音。事實上,沙子發出的聲音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像音樂,有的像雷聲,還有的則完全是噪音。
鳴沙 鳴沙
雖然科學家們對“鳴沙”現象的形成原因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並給出了一些推測性的解釋,但真正的確切原理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此前,有些研究人員發現風力並不是“鳴沙”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因為不管是在實驗室裏還是在沙漠之上,當人們用手移動沙堆時,都可能會發出同樣的聲響。此外,還有一些科學家們認識到,“鳴沙”現象也不完全是由整個沙丘的共鳴所產生的,而沙粒本身的運動也會發出聲響。然而,多年來不同的研究團隊給出了不同的解釋,有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比如,關於沙粒的振動問題,有的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有規律間斷性運動,有的則認為這是一種與沙粒碰撞同步形成的表面波動。
法國巴黎市立高等工業物理化學學院(法語縮寫為:ESPCI)科學家布魯諾-安德列奧蒂和萊納德-波恩尼奧對“鳴沙”現象有了新的發現。經過對沙丘形成階段的發聲機制進行長期研究,布魯諾和萊納德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理論。他們認為,這種聲音是由上層運動的沙粒與沙丘下層固定的沙層之間摩擦而產生的一種彈性波所引起的。
布魯諾和萊納德在非洲摩洛哥境內撒哈拉沙漠中對他們的理論進行了驗證,他們共進行了50次的沙崩實驗。在實驗中,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彈性波可以通過下層靜態的沙地進行全方位傳播。當由沙丘背後傳出的彈性波從兩側繞過沙丘傳播到前面後,就會產生相長干涉現象。兩波重疊後,合成波的振幅於是就得到增加,振幅明顯大於成分波。摩擦界面上的彈性波經過反射從而由剪切運動中吸取能量到相干聲波之中,而這種相干聲波就是“鳴沙”的聲音來源 。
鳴沙 鳴沙
布魯諾解釋説,“對於鳴沙現象,我們首次建立了一個模型。它可以將沙崩與靜態沙丘區分開來形成剪切帶,並通過這種剪切帶預測震波。此前,人們在解釋鳴沙現象時,都忽略了這一重要因素。只有真正解釋了鳴沙現象的形成原理,才可以考慮如何利用鳴沙現象。”此前很多人只知道自然界存在“鳴沙”現象,但幾乎沒有人意識到這項研究的重要性。布魯諾認為,“對鳴沙現象的研究可以發現複雜機制中不同部分之間的協作原理,並可將其應用於其他各種領域。比如,在鳴沙現象中存在流體與振動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在許多應用領域都有存在。”
由於在“鳴沙”研究領域還有其他許多科學家,他們對“鳴沙”現象產生原理都持有不同觀點,布魯諾的研究成果肯定將會引起巨大的爭議。布魯諾表示,“這一課題本來就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課題。”

鳴沙探究

沙為什麼會“鳴”呢?這個問題使人困惑,也激起了人們對它進行研究和探索的興趣,對鳴沙原因也有各種各樣的解釋。 一些學者認為,沙粒塗上了一層薄薄的鈣鎂化合物,在大量的沙相互磨擦時,產生了類似提琴用搓上松香的琴弓沿着琴絃出樂曲一樣的聲音。
還有研究者認為,鳴沙的基本原理在於空氣在沙粒之間的運動,當沙料在滑動的時候,它們之間的孔隙一會兒擴大,一會縮小。空氣一會兒鑽進這些孔隙,一會兒又被擠出這些孔隙,因此便產生振動而發聲。也有這種解釋:沙帶了電引起發聲。由於相撞,沙丘的沙不斷地充上不同的電荷,接着開始一個接一個地排斥,這就像放電情況一樣引起了聲音。前蘇聯學者雷日科順利地製成了人造的發聲沙。他取普通的河沙弄乾,清洗沙中塵土,再從中清除別的雜質,然後在一般的起電盤的幫助下充電,接着沙開始響起來--再用一隻手擠壓它時,沙就發出拉提琴的響聲。
鳴沙 鳴沙
馬里科夫斯基在踏勘了前蘇聯卡爾崗上的鳴沙後,提出了自己的解釋:每個鳴沙沙丘的內部,都有一個密集而潮濕的沙土層,它的深度是隨雨水的多少而改變的。夏季,潮濕層較深,它被上面乾燥的沙土層全部覆蓋起來,潮濕層的底下又是乾燥的沙土層,這就可能構成一個天然的共鳴箱。當雪崩似的沙粒沿着斜坡傾瀉下來時,乾燥沙粒的振動波傳到潮濕層時,就會引發共鳴--像樂器的共鳴箱一樣,使沙粒的音量擴大到無數倍而發出巨大聲響。前蘇聯另一位學者在考察了中國的中衞沙坡頭和達拉特旗的響沙灣後發現,兩地沙子的質地均屬細沙類,而且石英質地的沙粒佔其中的52--62%,於是他認為,由於石英晶體具有特殊的壓電性質,使鳴沙中的這些石英砂粒對壓力非常敏感。一旦受到擠壓就會帶電,在電的作用下它又會往復伸縮振動。振動得越厲害,產生的電壓越高;電壓越高,振動越厲害。於是“歌聲”就越來越響。
不過過去時石英沙的分佈是很廣的,響沙卻沒有那麼普遍,而且一般鳴沙換個地方就變"啞巴",所以更多的人還是認為鳴沙的形成與當地的特殊的地理環境有關。1979年,中國的馬玉明撰文《響沙》,提出新見解:響沙的"共鳴箱"不在地下,而在地面上的空氣裏。他認為響沙的發生需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沙丘高大且陡;二是背風向陽,背風坡沙面呈月牙形;三是沙丘底下有水滲出(形成泉潭)或有大的幹河槽。而且提出,由於空氣温度、濕度和風的速度經常在變化,不斷影響着沙粒響聲的頻率和"共鳴箱"的結構,再加上策動力和沙子固有頻率的變化,響沙的響聲也經常變化。有時下雨天去看響沙,發現響沙不響,正是由於温度和濕度的改變,破壞了響沙“共鳴箱”結構的緣故。像寧夏中衞沙坡頭的響沙,就是由於周圍造林綠化等原因,破壞了共鳴的條件,響沙已經有十幾年不響了。
然而,國外一些海濱的響沙沙灘是相當平坦的,不存在高而陡的月牙型沙丘,而且它們往往只會在雨後不久,表面層剛剛乾燥的時候發出響聲,這又如何解釋呢?日本東京都府北面丹後半島的海水浴場上有兩處響沙:一處叫琴引濱;一處名擊鼓濱。這兩條沙灘不僅音色截然不同,甚至還有季節性變化。由此日本學者得出結論:海濱響沙最重要的條件是要有潔淨的海水不斷地衝刷,夏在游泳的人太多,把海水弄得太髒,沙子便不願響了,這與沙漠的響沙的“脾性”似乎完全兩樣。

鳴沙文化

中國的幾處鳴沙山還有二奇,在古志中已有記載:一是山麓都是清泉,儘管周圍沙丘重重,但千百年來泉水從未被黃沙所填沒;二是不管有多少人爬到沙山頂上,滑落多少沙子,到第二天風又會將沙子吹上山坡,使沙山形狀“輒復如舊”。它們同響沙的秘密一樣,雖然已有了各種假説,但對於人類卻是沒有徹底解開的謎。

鳴沙鳴沙山

鳴沙山
木壘鳴沙山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州木壘縣哈依納爾北5公里處,當地哈薩克人稱其為“阿依艾庫木”,意為“有聲音的沙漠”。其山雄踞沙海,平地而起,共有5座赭紅色的沙丘,其中最大的一座約500米,垂直高度過100米左右,呈現西南至東北走向。平時常有雷鳴號角之聲從內發生,時斷時續,時高時低,忽而聲響如萬馬奔騰、忽而柔細若琴若笛。假如你抓一把細沙奮力揚出,立刻就會激起無數蛙鳴。當你數人並排下滑,但聞遍山雷聲滾滾,大有叱吒風雷之勢。故此得名。
鳴沙 鳴沙
更有趣的是,那流動的細沙不是向下流,而是由下向上流淌,就像湖水因風縐面,蕩起一圈圈柔和優美的漣漪。一清代詩人曾:“雷送餘音聲嫋嫋,風生細 響語喁喁”。可見鳴沙山的迷人之處。鳴沙山下不遠處,有一泉,形同滿月,周圍黃沙浩浩,虎視狼逼,千百年來卻不為其所滅,實在叫人驚歎不已。但見泉水由沙底而出,清澈透明,飲之清涼甘洌,泌人肺腑。使鳴沙山更添幾處神奇。
天地奇響,自然妙音──鳴沙山,位於甘肅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鳴沙山北麓,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鳴沙山、沙峯起伏,山“如虯龍蜿蜒”,金光燦燦,宛如一座金山。鳴沙山曾被稱為“沙角山”。處於騰格裏沙漠邊緣,與寧夏中衞縣的沙坡頭、內蒙古達拉特旗的響沙灣和新疆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境內的巴里坤鎮同為我國四大鳴沙山之一。是“郭煌八景”之一,景名“沙嶺晴鳴”。
所謂鳴沙,並非自鳴,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產生鳴響,是自然現象中的一種奇觀,有人將譽為“天地間的奇響,自然中美妙的樂章。”當你從山巔順陡立的沙坡下滑,流沙如同一幅一幅錦緞張掛沙坡,若金色羣龍飛騰,鳴聲隨之而起,初如絲竹管絃,繼若鐘磬和鳴,進而金鼓齊,轟鳴不絕於耳。自古以來,由於不明鳴沙的原因,產生過不少動人的傳説。相傳,這裏原本水草豐茂,有位漢代將軍率軍西征,一夜遭敵軍偷襲,正當兩廝殺難解難分之際,大風驟起,颳起漫天黃沙,把兩軍人馬全都埋入沙中,從此就有了鳴沙山。至今猶在沙鳴則是兩將士的廝殺之聲。
《沙州圖經》載:鳴沙山“流動無定,俄然深谷為陵,高巖為谷,峯危似削,孤煙如畫,夕疑無地。”這段文字描述鳴沙山形狀多變,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遊人攀上沙丘,由山頂往下滑,沙礫隨人體而落下,也會發出一陣陣轟響,近聞如獸吼雷鳴,遠聽如神聲仙樂。自古人們將這一景觀傳為一奇。山體高達數十米,東西綿亙40多公里,南北縱橫20公里,海拔1650米,宛如兩條沙臂張伸圍護着鳴沙山麓的月牙泉。
1994年1月10日,甘肅省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中國三大鳴沙山:
(1) 甘肅敦煌“鳴沙山”
(2)內蒙古達拉特奇“響沙灣”
(3)寧夏中衞“沙坡頭”

鳴沙月牙泉

鳴沙月牙泉

鳴沙 鳴沙
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鳴沙山,位於敦煌城南約5公里處,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整個山體由細米粒狀黃沙積聚而成,狂風起時,沙山會發出巨大的響聲,輕風吹拂時,又似管絃絲竹,因而得名為鳴沙山。鳴沙山有兩個奇特之處:人若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白天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第二天竟會痕跡全無。
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長約150米,寬約50米,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頭是黨河,依靠河水的不斷充盈,在四面黃沙的包圍中,泉水竟也清澈明麗,且千年不涸,令人稱奇。可惜的是,黨河和月牙泉之間已經斷流,只能用人工方法來保持泉水的現狀。月牙泉邊現已建起了亭台樓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燦爛的夕陽,景緻相當不錯,一定不要錯過哦!

鳴沙交通

從市區有中巴直達(但也許不是最方便),也可打車到鳴沙山(約需15元左右),體力好的人不妨自己租自行車前往。

鳴沙購物

從敦煌市區到鳴沙山的途中,有一條街邊有很多小攤的“駱駝一條街”,主要出售一些旅遊紀念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用絨布製成的工藝品駱駝,形態各異,可愛逼真,充滿童趣,且價格相當便宜。
特別關照:鳴沙山的日落景觀非常漂亮,不可不看,所以遊覽時間最好選在夏季黃昏;在景區乘駱駝時,要先講好價錢,以免麻煩;沙山上風沙很大,最好作一點防範措施。

鳴沙響沙灣

內蒙古達拉特奇“響沙灣”
響沙灣在蒙語中被稱為“布熱芒哈”,意思是“帶喇叭的沙丘”。它坐落在內蒙古達拉特旗境內庫布其沙漠東端,北距草原鋼城50公里,高大的沙丘呈月牙形狀約有80多米高,橫亙數公里,金黃色的沙坡掩映在藍天白雲下,有一種茫茫沙海入雲天的壯麗景象,好似一條金黃色的卧龍。
銀肯響沙(即響沙灣)居中國各響沙之首,被稱為“響沙之王”。它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南部,庫布其沙漠的東端,北距草原鋼城包頭市50公里,銀肯是蒙語,漢語意思是“永久”,銀肯響沙陡立於罕台河谷西岸,有清泉從坡底湧出。響沙灣沙高110米,寬400米,依着滾滾沙丘,面臨大川,背風向陽坡,地形呈月牙形分佈,坡度為45度角傾斜,形成一個巨大的沙丘迴音壁。沙子乾燥時,遊客攀着軟梯,或乘坐纜車登上“銀肯”沙丘頂,往下滑溜,沙丘會發出轟隆聲,輕則如青蛙“呱呱”的叫聲,重則像汽車、飛機轟鳴,又如驚雷貫耳,更像一曲激昂澎湃的交響樂。
鳴沙 鳴沙
響沙灣的沙漠面積約有1.6萬平方公里,沙坡斜度約50°,其上沒有任何的植被覆蓋,從沙丘的頂部向下滑會響起“嗡嗡”之聲。響沙灣的沙鳴奇蹟至今仍是一個謎團,千百年來,人們解釋不了響沙的成因,卻賦予它許多美麗的傳説。傳説很早以前;這裏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喇嘛廟,正當千餘喇嘛聚眾頌經,擊鼓吹號時,突然狂風大作,頃刻間,將寺廟掩埋在沙漠之中,這聲音,便是喇嘛們冤魂未散,至今仍在擊鼓、吹號的聲音傳説固然美麗,但不能揭開響沙之謎。有學者提出了“地形説”、“共鳴箱原理”、“靜電學説”來揭示它的成因,還有人認為,響沙灣沙丘之中的含金量較大,因此發出響聲;也有人認為沙漠表面的沙子細且乾燥是沙鳴的原因。然而,沒有哪種解釋將響沙灣的謎團徹底解開。
響沙灣又開發了騎駱駝遊沙漠、沙漠滑翔傘、滑沙車、地方民族歌舞等旅遊使得響沙灣更具魅力。這裏沙丘連綿分佈,景色壯觀,嫩黃色的沙漠,一望無垠,景區內有東西500米長的沙灣,呈彎月狀,沙丘高度110米,坡度為40度,從沙丘頂部滑下,沙子會發出轟鳴聲,形成著名的“響沙”奇觀,是罕見的自然景觀。除此以外,在這裏騎駱駝、玩滑翔傘等項目都將讓你興奮難忘。
在這裏滑沙,真是件最愜意不過的事了,坐在沙丘上,雙腿前伸,用力下滑時,耳畔會響起“嗡嗡”的轟鳴聲,隨着下滑速度的加快,聲音也越來越響,令人驚異不已。騎駱駝沙海探奇則是另一種體驗,在搖曳不定的駝背上,明麗的藍天、白雲、黃沙都悠遠無邊,讓人有一種神遊物外的不真實感。

鳴沙沙坡頭

寧夏沙坡頭
沙坡頭: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衞市.以沙漠生態治理與旅遊聖地聞名於世。《中國國家地理》推出“中國最美的地方”寧夏沙坡頭入選。
寧夏沙坡頭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衞市,1984年建立,面積1.3萬餘公頃,主要保護對 象為騰格裏沙漠景觀、自然沙塵植被及其野生動物。
地處騰格裏沙漠東南緣,是草原與荒漠、亞洲中部與華北黃土高原植物區系 交匯地帶,植物有422種,野生動物有150餘種,充分展示出一個以亞洲中部北温 帶向荒漠過渡的生物世界。該保護區是中國第一個具有沙漠生態特點,並取得良 好治沙成果的自然保護區,是乾旱沙漠生物資源“儲存庫”,具有重要的科學研 究價值。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衞市的沙坡頭遊覽區是一處景觀獨特的遊覽區。過去,沙坡頭是以治沙成果而聞名。包蘭鐵路在中衞境內六次穿越 沙漠,其中以沙坡頭坡度最大,風沙最猛烈。為了保證鐵路暢通,避免 路軌被沙埋住,從50年代起,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工程。這項工程 取得了成功,鐵路兩側巨網般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 起了綠色的波浪 ,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這一治沙成果引 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外國治沙專家慕名前來考察。
特色之一是滑沙
到了80年代,旅遊部門發現沙坡頭有着獨特的景觀,便將它建成一 個頗具特色的遊覽區。沙坡頭遊覽區的特色之一是滑沙。遊人從高約百米的沙坡頭的坡頂 往下滑,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滑沙時座下會發出一種奇特 的響聲,人鍾巨鼓,雄壯渾厚,稱之為“金沙鳴鐘”。
特色之二是騰格裏沙漠
特色之二是沙山北面是浩瀚無垠的騰格裏沙漠。而沙山南面則是一片鬱鬱葱葱的沙漠綠洲。遊人既可以在這裏觀賞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蘭鐵路如一條綠龍伸向遠方;又可以騎駱駝在沙漠上走走,照張相片,領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特色之三是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
在滔滔黃河之中,渡向彼岸。 這種羊皮筏俗稱“排子”,是將山羊割去頭蹄,然後將囫圇脱下的羊皮, 扎口,用時以嘴吹氣,使之鼓起,十幾個“渾脱”製成的“排子”,一 個人就能扛起,非常輕便。遊人坐在“排子”上,筏工用槳劃筏前進, 非常有趣。許多人在評價中國旅遊區形象的説到,“看的多,玩的少;讓人沉思的,讓人心情愉快的少”,在寧夏這片被中國旅遊界稱之為“中國旅遊最後的處女地”的土地上,當神秘的面紗被掀起時,一次“看的過癮,玩的盡興”現代時尚的沙漠旅遊拉開了序幕。因為這裏好看,2005年10月被最具權威的《中國地理雜誌社》組織國家十幾位院士和近百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團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因為這裏好玩,在2004年10月被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旅遊電視委員會、全國電視旅遊節目協作會、中央電視台評為“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
鳴沙 鳴沙
沙坡頭旅遊區位於寧夏中衞市城區以西20公里騰格裏沙漠東南邊緣處。這裏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處,即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豐厚,被旅遊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沙坡頭旅遊區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是第一個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三大鳴沙一一沙坡鳴鐘所在地,豐碩的治沙成果於1994年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保500佳單位”的光榮稱號,同年被國務院授予“科技進步特別獎”被世人稱為“沙都”。2004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民健身二十個著名景觀”。2007年5月8日,中衞市沙坡頭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這裏有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有總長800米、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沙坡頭黃河滑索,有黃河文化的代表一一古老水車,有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樓可以騎駱駝穿越騰格裏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車沙海衝浪,咫尺之間可以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觀。黃河南岸是一塊三面環沙,一面靠山的“U”半島,這裏地形優越,景觀奇特,民俗淳樸,資源豐富,可以在演繹中心觀看具有異域風情的、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黃河塞上人家幹農家活、吃農家飯、睡農家炕、享農家樂;濱河浴場可以體驗母親河的沐浴,秦代長城和陶窯在這裏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遺址。

鳴沙巴丹吉林沙漠

寶日陶勒蓋的鳴沙山,高達200多米,峯巒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錯落,沙子下滑的轟鳴聲響徹數公里,有“世界鳴沙王國”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