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頭距翅麥雞

鎖定
鳳頭距翅麥雞(學名:Vanellus chilensis):屬於中型涉禽,共有4個亞種。體長32-38釐米,體重280-425克。頭部有棕黑色小羽冠,與鴴類相比,體型較大,腿較長。鼻孔線形,位於鼻溝裏;鼻溝的長度超過嘴長的一半;翅形圓;有後趾,很小或者萎縮。
棲息地一般接近各種水域,如沼澤、湖畔,也出現在農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區。食蝗蟲、蛙類、蝸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植物種子等。分佈於北美洲和中美洲的部分地區。是烏拉圭國鳥
外文名
Southern Lapwing
別    名
南方麥雞
中文學名
鳳頭距翅麥雞
拉丁學名
Vanellus chilens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鴴形目
鴴科
麥雞屬
鳳頭距翅麥雞
亞    種
4亞種
命名者及時間
Molina, 1782

鳳頭距翅麥雞形態特徵

鳳頭距翅麥雞
鳳頭距翅麥雞(46張)
鳳頭距翅麥雞體長32-38釐米,體重280-425克,體形中等。飛羽具黑色的距。整體青棕色或淡紫色,頭頂顏色略深,枕冠是一小縷黑色的羽毛;背青灰色;前黑色,腹部純白色。覆羽及尾羽基部白色,尾端黑色。頦、喉黑色;頰灰白色,虹膜紅色,鳥喙靠喙基的半部粉紅色,尖黑色,腿紅色。 [1] 

鳳頭距翅麥雞棲息環境

棲息於秘魯太平洋沿岸,向北至亞馬遜地區。出現於靠近水的地方和沼澤開放地區,並經常居住於農田附近。低山丘陵、山腳平原和草原地帶的湖泊、水塘、沼澤、溪流。 [1] 

鳳頭距翅麥雞生活習性

常成羣活動,特別是冬季,常集成數十至數百隻的大羣。善飛行,常在空中上下翻飛,飛行速度較慢,兩翅遲緩地扇動,飛行高度亦不高。有時亦棲息於水邊或草地上,當人接近時,伸頸注視,發現有危險則立即起飛。喜歡長時間的站在水邊半裸的草地和田埂上休息。或不時雙雙飛入空中,盤旋一會再落下。
主要吃甲蟲、鞘翅目鱗翅目昆蟲金花蟲天牛幼蟲螞蟻石蛾螻蛄、水生昆蟲、蝗蟲、蚱蜢。也吃蝦、蝸牛、螺、蚯蚓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和大量雜草種子及植物嫩葉。 [1] 

鳳頭距翅麥雞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根廷、阿魯巴、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法屬圭亞那、圭亞那、荷屬安的列斯、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烏拉圭、委內瑞拉。
旅鳥:巴巴多斯、哥斯達黎加、福克蘭羣島(馬爾維納斯)、墨西哥。 [2] 

鳳頭距翅麥雞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委內瑞拉是3月至7月,在哥倫比亞4月至7月,智利9月至10月。一雌一雄制,通常成對或成鬆散的小羣在一起營巢。多營巢於草地或沼澤草甸邊的鹽鹼地上,巢甚簡陋,系利用地上凹坑或將地上泥土扒成一圓形凹坑即成,內無鋪墊或僅墊少許苔草草莖和草葉。每窩產卵3至4枚。卵呈梨形或尖卵圓形,灰綠色或米灰色、被有不規則的黑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多。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卵,雌雄鳥輪流承擔,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約27天。雛鳥早成性,有斑斕的色彩,頂部肉桂和黑與灰色,雪白的脖子上有較寬的黑色邊框與黑暗的胸帶,腹部白色。出殼後的第二天即能離巢行走,奔跑迅速,遇人後先急速奔跑,然後隱藏在雜草根部不動,親鳥則在空中來回飛行鳴叫。 [1] 

鳳頭距翅麥雞亞種分化

鳳頭距翅麥雞(4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Vanellus chilensis cayennensis
2.
Vanellus chilensis chilensis
3.
Vanellus chilensis fretensis
4.
Vanellus chilensis lampronotus
[3] 

鳳頭距翅麥雞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4] 

鳳頭距翅麥雞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