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凰卵

鎖定
鳳凰卵,別名圓羊齒、蜈蚣草。 以全草或塊莖入藥,全年可採。有 清熱利濕,寧肺止咳,軟堅消積的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咳嗽,肺結核咯血,痢疾,急性腸炎小兒疳積,中毒性消化不良,泌尿系感染;外用治乳腺炎淋巴結炎
中文名
鳳凰卵
別    名
圓羊齒
蜈蚣草
別    名
篦子草 獁騮卵
拼音名
fenghuangluan
性    味
甘、淡,微澀,涼

鳳凰卵史載

腎蕨 《全國中草藥彙編》
【別名】圓羊齒、蜈蚣草、篦子草、石黃皮、天鵝抱蛋、石蛋果、蛇蛋參、鳳凰蛋、獁騮卵
【來源】骨碎補科腎蕨屬植物腎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 (L.)Presl,以全草或塊莖入藥。全年可採,洗淨曬乾或鮮用。
鳳凰卵 鳳凰卵
【性味】甘、淡,微澀,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寧肺止咳,軟堅消積。用於感冒發熱,咳嗽,肺結核咯血,痢疾,急性腸炎,小兒疳積,中毒性消化不良,泌尿系感染;外用治乳腺炎,淋巴結炎。
【用法用量】塊莖或全草0.5~1兩;外用適量,鮮塊莖或全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腎蕨 《*辭典》
【出處】《廣西藥植圖志》
【拼音名】 Shèn Jué
【別名】圓羊齒(《廣州植物誌》),天鵝抱蛋(《廣西藥植圖志》),鳳凰草、圓蕨(《南寧市藥物志》),蜈蚣蕨、水檳榔、冰果草(《貴州民間藥物》),篦子草、梳篦草(《四川中藥志》),飛天蜈蚣、金雞孵蛋、神仙對坐草(《泉州本草》),蜈蚣草、石上丸、石黃皮(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鳳凰蕨(《廣西中草藥》),何汗蕨、蛇蛋參(《雲南中草藥》),金雞尾(《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骨碎補科植物腎蕨的葉或全草。全年可採。

鳳凰卵原形態

未成熟的鳳凰蛋為白色或黃色,成熟的為紅色 未成熟的鳳凰蛋為白色或黃色,成熟的為紅色
多年生草本,高30~60釐米。根莖近直立,常生育扁圓形的肉質塊莖。鱗片線形至披針形,黃褐色,透明。葉簇生,革質,長約65釐米,寬5~7釐米,線形至披針形。
基部漸狹,1回羽狀複葉;羽片無柄,互生,似鐮狀而鈍,基部下側呈心形,上側呈耳形,且常蓋覆葉軸之上,邊緣有鈍鋸齒,葉脈羽狀分枝;基部的羽片排列較疏,退化,短而略呈三角形,通常不生孢子囊;孢子囊羣着生於側脈上部分枝的頂端;孢子囊羣蓋腎形;孢子橢圓腎形。
本植物的塊莖(馬騮卵)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山岩、溪邊等陰濕處。分佈西南、華南、海南島、台灣等地。
【性味】
苦辛,平。
①《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苦,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温,味淡辛,無毒。"
③《泉州本草》:"味甘辛,性平而澀,無毒。"
【歸經】《泉州本草》:"入肝、腎、胃、小腸經。"

鳳凰卵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治黃疸,淋濁,小便澀痛,痢疾,疝氣,乳癰,瘰癧,燙傷,刀傷。
①《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治刀傷,吐血,淋濁,不孕。"
②《四川中藥志》:"治乳癰及產後乳腫。"
③《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利小便。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反胃噎膈,疝氣。"
④《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治肺熱咳嗽,蜈蚣咬傷,湯火傷,小兒疳積,淋巴腺結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

鳳凰卵附方

①治淋濁,小便點滴,疼痛難忍:蜈蚣蕨(幹用)五錢,杉樹尖二十一顆,夏枯草五錢,野蘿蔔菜四錢。煨水對白糖吃。(《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刀傷:蜈蚣蕨嫩葉搗敷。(《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乳房腫痛:腎蕨嫩莖葉,搗絨敷。(《四川中藥志》)
④治濕熱黃疸:圓羊齒幹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⑤治噎膈反胃:圓羊齒幹全草研末三錢。每日三次,酒沖服。
⑥治久痢:圓羊齒鮮葉三兩。搗爛,加米泔水調勻絞汁取。(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摘錄】《*辭典》
腎蕨 《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廣西藥植志》。
【拼音名】 Shèn Jué
【英文名】 Tuberous Sword Fern,Tuberous Sword Fern Rhizome, Herb of Tuberous Sword Fern
【別名】蜈蚣草、圓羊齒、夭鵝抱蛋、蕨薯、鳳凰蛋、落地珍珠、馬騮卵、鳳凰草、圓蕨、蜈蚣蕨、涼水時、麻雀蛋、蜈蚣蕨、水檳榔、冰果草、篦子草、梳篦草、鳳凰卵、飛天蜈蚣、金雞孵蛋、神仙對坐草、石上丸、石黃皮、鳳凰蕨、石窩蛋、貓蛋果、何汗蕨、蛇蛋參、金雞尾、雉雞蛋、圓牙齒、芒蛋、狗睾丸、雉雞尾、烏腳蕨、狗核蓮

鳳凰卵來源

藥材基源:為腎蕨科植物腎蕨的根莖、葉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phrolepis auriculata(L.)Trimen[N.cordifolia(L.)Pres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挖取塊莖,颳去鱗片,洗淨,鮮用或曬乾。或夏、秋季採取葉或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植株高達70cm。根莖近直立,有直立的主軸及從主軸向四面生長的長匍匐莖,並從匍匐莖的短枝上生出圓形肉質塊莖,主軸與根莖上密被鑽狀披針形鱗片,匍匐莖、葉柄和葉軸疏生鑽形鱗片。
葉簇生;葉柄長5-10cm;葉片革質,光滑無毛,披針形,長30-70cm,寬3-5cm,基部漸變狹,一回羽狀;羽片無柄,互生,以關節着生於葉軸,似鐮狀而鈍,基部下側呈心形,上側呈耳形,常覆蓋於葉軸上,邊緣有淺齒;葉脈羽狀分叉。孢子囊羣生於每組側脈的上側小脈先端;囊羣蓋腎形。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土生或附生於海拔300m左右的林下、溪邊、樹幹或石縫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等地。

鳳凰卵性狀

性狀鑑別 塊狀莖球形或扁圓形,直徑約2cm;表面密生黃棕色絨毛狀鱗片,可見自根莖脱落後的圓形疤痕,除去鱗片後表面顯亮黃色,有明顯的不規則皺紋;質堅硬。葉簇生;葉柄略扭曲,長6-9cm,下部有亮棕色鱗片;葉軸棕黃色,葉片常皺縮,展平後呈線狀披針形,長30-60cm,寬3-5cm,一回羽狀分裂;羽片無柄,披針形,長約2cm,寬約6mm,邊緣有疏淺鈍齒;兩邊的側脈先端各有1行孢子囊羣。氣微,味苦。
【化學成份】
塊根中含有羊齒-9(11)-烯[(fern-9(11)-e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裏白烯(diploptene),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β-谷甾醇棕櫚酸酯(β-sitosteryl-palmitate)和環鴉片甾烯醇(cyclolaudenol);地上部分含紅杉醇(sequoyitol)。全草還含有24-乙基膽甾醇[24(α)-ethyl-cholesterol],24-甲基膽甾醇(24-methylcholesterol),24-乙基膽甾-5,22-二烯醇(24-ethylcholest-5,22-dienol)和膽甾醇(cholesterol)及痕量24-甲基膽甾-5,22-二烯醇(24-methylcholest-5,22-dienol)。
【性味】
甘;淡;澀;涼
【歸經】
肝;腎;胃;小腸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通淋止咳;消腫解毒。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黃疸;淋濁;小便澀痛;泄瀉;痢疾;帶下;疝氣;乳癰瘰癧;燙傷;刀傷;淋巴結炎;體癬睾丸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全草或根莖搗敷。

鳳凰卵各家論述

  1. 《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治刀傷,吐血,淋濁,不孕。
2.《四川中藥志》:治乳癰及產後乳腫
3.《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利小便。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反胃噎膈,疝氣。
4.《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治肺熱咳嗽,蜈蚣咬傷,湯火傷,小兒疳積,淋巴腺結核。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