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鱷龜科

鎖定
鱷龜科,是龜鱉目爬行動物的一科,共2屬2種, [2]  鱷龜體型較大,體長40-80釐米, [3]  頭大而嘴呈鈎狀, [4]  咬力強勁; [5]  背甲有3條縱行稜脊,每側各具12枚緣盾,有3條縱行稜脊;腹甲呈十字型,尾長。 [6] 
鱷龜科的兩種龜都分佈於北美洲, [4]  其中鱷龜主要分佈於北美洲東部、中美洲以及南美洲西北部;大鱷龜主要分佈於美國東南部。 [5]  鱷龜科為雜食性,通常以攝食各種肉、魚、蠕蟲等為主,少量食植物。 [7]  可以在靜止的水中張開嘴擺動像蠕蟲樣的舌頭,等待魚兒上鈎。 [5]  大鱷龜每年2-7月為繁殖期,每次產卵8-50枚,孵化期100-140天; [8]  鱷龜每年4-10月為繁殖期,每次產卵11-83枚,孵化期55-125天。 [9] 
鱷龜科中的鱷龜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 [10]  鱷龜科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易危(VU)保護等級, [11]  同時也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12] 
別    名
齧龜科
鼉龜科
中文學名
鱷龜科
拉丁學名
Chelydridae
二名法
Chelydrae Gray1831,Chelydridae Gray1839,Chelydradae Gray1869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爬行綱 Repitilia
亞    綱
無孔亞綱 Anapsida
龜鱉目 Testudines
亞    目
曲頸龜亞目/隱頸龜亞目(Cryptodira)
鱷龜科
擬鱷龜屬,大鱷龜屬
分佈區域
分佈比較廣泛,分佈於北美洲東部、中美洲以及南美洲西北部
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鱷龜科外觀形態

鱷龜科物種
鱷龜科物種(5張)
體長8-8 1/2"(20-47 cm)。作為一種“鱷龜”,它們長着碩大的頭部和強勁的顎部。背甲茶色至深棕色,並常常綴滿藻類和淤泥,有3排強弱不等的稜突,鋸齒朝向後部。腹甲黃色至茶色,沒有花紋,相對較小,輪廓呈十字型。尾部和背甲等長;長有鋸齒狀稜突。頸部長有瘤突。野生個體可長到45磅(20.5 kg),而一些比較肥碩的圈養個體可以超過75磅(34 kg)。

鱷龜科保護級別

鱷龜科繁殖

鱷龜科
鱷龜科(4張)
在4月到11月間交尾;在6月份達到高峯。產卵的數量多達83枚(一般為25-50枚),卵呈球形,長1 1/8" (29 mm),產在4-7" (10-18 cm)深、呈長頸瓶狀的巢穴內。卵依靠後肢的交替動作到達巢內。孵化期,根據氣候不同,由9-18周不等。在温帶地區,稚龜在巢內越冬。雌龜可將精子保存數年。雌龜時常會爬到離水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去產卵。

鱷龜科棲息環境

淡水。喜歡柔軟泥濘的底部和豐茂的植被。也會進入到汽水區去。

鱷龜科亞種

四種。

鱷龜科佛洲小鱷

佛洲小鱷 C.S.osceola 佛洲亞種。美國佛羅里達半島。頸部突起多且尖利。頭部較尖細,眼睛距吻端較近。尾部中央突起較大。第二、三椎盾幾乎等大。背甲呈長橢圓形,前窄後寬,後部呈明顯鋸齒狀。

鱷龜科北美洲小鱷龜

北美洲小鱷龜,(黑色北美),它們的背甲顏色較深,相對平滑,頭部較小,並且脖子上佈滿了小突起,注意不是豎刺,這是和佛洲小鱷最大的一個區別。背甲近乎原形,後部幾乎不成鋸齒狀。第三枚椎盾最大,可達到背甲長的31%左右。腹甲前段長應為背甲長的38%左右。

鱷龜科南美小鱷龜

南美小鱷龜相對於前兩種來説比較少,個體非常漂亮,尤其有些個體幼體的肚子發紅,也是大家追捧的對象。

鱷龜科羅式小鱷

羅式小鱷C.S.rossignoni 也叫中美小E。產於墨西哥至中美洪都拉斯地區。中美小鱷是非常稀少的品種,可以説是骨灰級發燒友的對象。它又分為墨西哥和洪都拉斯兩個種羣,不過在國內好象都還沒有批量引進,對價格還沒有概念。頭部較寬,頭背部較平。下頜有2對須狀突起。頸部突起尖鋭。背甲近乎長方形。第三椎盾最大,佔背甲長的25%。腹甲前段佔背甲長的40%以上。
合併圖冊

鱷龜科習性

高度水棲,喜歡躺在温暖的淺水中,時常埋在淤泥裏,只露出眼睛和鼻孔。在冬季,它們會躲在泥灘的下面,或是枯枝敗葉中,甚或是麝鼠的窩裏。蛇鱷龜們採食無脊椎動物、腐肉、水生植物、魚、鳥和小型哺乳動物。它們的游泳技術絕佳,有些個體被捕獲後,在幾小時內就能游出2英里,回到它們原來的地方。蛇鱷龜一旦離開水或是遭到挑逗,就會變得充滿敵意,咬起人來十分利害。有些人把蛇鱷龜的肉視作美味,並把它做成鮮美的湯。
參考資料
  • 1.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4-20]
  • 2.    吳遵霖,曾旭權主編,中華龜鱉文化博覽,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01,第62頁
  • 3.    趙海泉主編,基礎生物學實驗指導 動物學分冊,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08,第77頁
  • 4.    林靜編著,陸海空的統治者 爬行動物,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03,第8頁
  • 5.    趙海泉主編,基礎生物學實驗指導 動物學分冊,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08,第79頁
  • 6.    謝桂林,杜東書主編,動物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08,第241頁
  • 7.    蔡雪芹,翁如柏,龜鱉生態養殖技術,廣東科技出版社,2018.07,第37頁
  • 8.    周婷等編著,龜鱉養殖與疾病防治,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08,第83頁
  • 9.    周婷等編著,觀賞龜的家庭飼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2,第35頁
  • 10.    鄭清梅著,生物資源與利用叢書 動物學野外實習指導,暨南大學出版社,2017.09,第128頁
  • 11.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引用日期2023-06-25]
  • 12.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引用日期2023-06-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