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鯡形目鯡科鰳屬的一種)

鎖定
鰳是鯡形目鋸腹鰳科鰳屬魚類,別名白鱗魚、曹白魚、自立魚、長鰳等。身體延長,側扁而高,背部窄;頭頂平坦,有隆起的骨稜;口上翹;脂眼瞼發達,遮蓋眼的一半;體被薄圓鱗,易脱落,腹部有鋭利的稜鱗;無側線。身體背部灰青色,體側和腹部銀白色;有1個背鰭,淺青色,有黑色小點;尾鰭叉形,青黃色,後部也有黑色小點;背鰭和尾鰭邊緣灰黑色,其餘鰭顏色較淺。 [2] 
鰳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在中國沿海均有分佈,東海最多。 [3]  近海暖水性洄游魚類,喜羣居,白天在中下層水域活動,晚上或陰天在中上層水域活動,有時進入河口或低鹽度水域。幼魚以浮游動物為食,成魚則捕食蝦、蟹、頭足類、多毛類、小魚等。 [2]  產卵期為4—7月,主要產卵期在5—6月。 [3] 
鰳是中國沿海主要的經濟魚類,是流刺網作業的重要對象之一,也是大洋網、拖網的重要兼捕對象。肉細味美,含脂肪量高,鮮、幹、醃製均可食用。 [4]  全魚均可入藥,性平,味甘。歸肺、脾經。具有養心安神,健脾益胃,滋補強壯的功效,主治神經衰弱,心悸怔仲,脾虛腹瀉,食慾不振。 [5] 
別    名
鰳魚
鰳魚
曹白魚
白鱗魚
鯗魚 展開
別名
鰳魚
鰳魚
曹白魚
白鱗魚
鯗魚
快魚
鱠魚 收起
中文學名
拉丁學名
Ilisha elongata (Bennett, 1830)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鯡形目
亞    目
鯡亞目
鋸腹鰳科
鰳屬

魚類簡介

中文名:鰳
英文名:Ilisha elongata;longate herring,katti fish
編號:5360
拉丁目名:CLUPEIFORMES
中文目名:鯡形目
拉丁科名:Clupeidae
中文亞科:鰳亞科
拉丁亞科:Pristigasterinae
中文屬名:鰳屬
拉丁屬名:Ilisha
拉丁種名:elongata
定名人:(Bennett)
年代:1830
中文名:鰳
ogenus:Alosa
原始文獻:Mem. Life Raffles, p. 691.
模式產地:Sumatra
俗名:鯗魚, 力魚, 曹白
國內分佈:沿海
國外分佈:印度, 緬甸, 馬來亞, 泰國, 越南, 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 朝鮮, 日本, 前蘇聯東部大彼得灣

歷史

鰳魚在中國漁業史上是最早的捕撈對象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據山東省膠縣三里河“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曾多次在墓葬中發現鰳魚骨頭,以及在廢坑中還有成堆的鰳魚鱗片,都説明那時候古人已在海上捕鰳魚,不僅活着的時候喜歡吃,死後還要把它作陪葬品。
因而在古代文獻中,不乏有關鰳魚的記載。如:宋代《雅俗稽言》上有説:“鰳魚似鰣而小,身薄骨細,冬天出者曰‘雪映魚’,味佳,夏至味減,率以夏至前後以巨艘入海捕之”。如:明代《本草綱目》所述:“鰳魚出東南海中,以四月至,漁人設網候之,聽水中有聲則魚至矣,有一次二次三次乃至,狀如鰣魚小者,細鱗,腹下有硬刺,如鰣腹之刺,頭上有骨,合之如鶴喙形,幹者謂之“鰳鯗”,吳人嗜之。肉甘平無毒,主治開胃暖中,作鯗尤佳。”可見古人已把鰳魚作了較詳實的記載,並稱其狀如鰣魚。經近代魚類學者分析研究,確認鰳魚與鰣魚同屬於鯡形目,鯡科,本來它們就源於一族。

外形特徵

長約22.5~33釐米,最大可達60釐米。體長橢圓形,側扁。頭後部略凸。腹緣有鋸齒狀稜鱗。頭前端尖,吻上翹。眼略大。兩頜、齶骨和舌上密佈細小牙齒。體被中等大的圓鱗,無側線。尾鰭分叉深。全身銀白色。僅吻端、背鰭、尾鰭和體背側為淡黃綠色。

近種區別


體量
長約22.5~33釐米,最大可達60釐米
體長188mm
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頭後部略凸。腹緣有鋸齒狀稜鱗。頭前端尖,吻上翹
體側扁而稍高。腹緣較背緣凸,有鋭利的稜鱗。頭側扁且短。吻短。眼大,側上位。眼間隔窄,中間平。鼻孔距吻端較距眼為近
圖片
鰳
大鰭鰳 大鰭鰳

分佈範圍

為亞熱帶及暖温帶近海洄游性的中上層魚類。分佈於印度到日本南部海區,在中國沿海均有分佈。

攝食習性

鰳魚的餌料生物數量隨着叉長的增大有增多的趨勢,所攝食的餌料個體大小也越來越大,大個體鰳魚攝食的浮游甲殼類較少,而主要以較大的魚類和頭足類為食。因此,隨叉長的增大,鰳魚的食物生態位寬度越來越大。餌料生物中頭足類的數量較少變化並不顯著,美麗大眼劍水蚤等小型餌料數量很少,僅出現叉長較小的鰳魚食物組成中。七星底燈魚在叉長 254 ~ 295 mm 所佔的比例都超過 55% ,其餘叉長組的比例相對較低; 太平洋磷蝦在叉長 296 ~ 335 mm 中的比例都高於 40% ; 中國毛蝦在 336~ 423 mm 的比例都高於 61% ,這三種餌料分別在鰳魚的三個叉長組佔支配地位,交替影響了食物組成的變化。 [1] 

生活環境

在產大黃魚的海區,常伴有鰳魚羣。

生活習性

以頭足類、蝦類、魚類、糠蝦類和毛顎類為食。每年4~6月為產卵期。

營養

鰳魚與蔬菜 鰳魚與蔬菜
鮮食或加工成幹鹹品。
鰳魚味鮮肉細,營養價值極高,其含蛋白質、脂肪、鈣、鉀、硒均十分豐富;鰳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大有益處。

科學分類

鰳魚 鰳魚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鯡形目Clupeiformes
亞目:鯡亞目Clupeoidei
科:鋸腹鰳科Pristigasteridae
屬:鰳屬Ilisha

藥用價值

鰳魚性平、味甘;
具有養心安神、健脾益胃、滋補強壯之功效;治慢性腹瀉,心悸怔忡。
參考資料
  • 1.    東海區鰳魚的攝食習性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8-11-11]
  • 2.    魏建功,中國常見海洋生物原色圖典 魚類,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20.01,第16頁
  • 3.    周永東,李聖法主編,東海區主要經濟種類三場一通道及保護區圖集,海洋出版社,2018.09,第41頁
  • 4.    鰳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7-02]
  • 5.    鄧家剛,侯小濤,郝二偉,海洋中藥學,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1,第1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