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鯛科

鎖定
鯛科Sparidae指的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鱸形目的一科。本科魚類外型類似笛鯛科或石鱸科,但鯛的體型較高,更側扁;上下頜之門齒、犬狀齒以至於兩側之臼齒均較發達。體呈橢圓或卵圓形,頭大,前半部體較高,背緣彎曲,腹緣較平。為我國沿海重要經濟魚類,屬於高級的食用魚類。
中文名
鯛科
拉丁學名
Spar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鱸亞目
鯛科

鯛科簡介

鯛科
鯛科(4張)
體卵圓或橢圓形,側扁而高,背緣輪廓凸。頭大。口小或中大,端位,稍能伸縮。頜齒髮達,圓錐狀或門齒狀,有些種類具臼齒;鋤骨和齶骨無齒。主上頜骨大都或部分被眶前骨所覆蓋,末端延伸至眼中部下方。前鰓蓋骨緣平滑;體被櫛鱗,頰部及主鰓蓋骨亦被鱗;側線完整。單一背鰭,X—XIII棘及8-15軟條;臀鰭III棘及8-14軟條;背鰭及臀鰭的最末端軟條均分二叉;胸鰭尖長;腹鰭具腋鱗尾鰭呈叉形,或稍內凹形。全世界計33屬1150種,我國記錄有七屬713種。

鯛科特徵

鯛科魚類體呈卵圓形或橢圓形,側扁。頭大或中大,上枕骨脊發達,額骨分離或癒合。吻短鈍。口小,前位。上頜可伸出。上頜骨大部分或全部被眶前骨遮蓋。牙強,兩頜前端具犬牙、圓錐牙或門牙,兩側具臼齒或顆粒狀牙;犁骨(除犁齒鯛屬外)、齶骨及舌上均無牙。鰓孔大。鰓蓋骨後緣具一扁平鈍棘。鰓蓋膜分離,不與頰部相連。鰓蓋條5~7。具假鰓。鰓耙不發達。體被弱櫛鱗或圓鱗,頰部和頭頂部具鱗。背鰭1個,鰭棘部與鰭條部連續,中間無缺刻,鰭棘粗壯。臀鰭具3鰭棘,第二鰭棘一般最強。胸鰭尖長,下側位。腹鰭胸位,具1鰭棘、5鰭條。尾鰭分叉。一般具幽門盲囊4個。鰾簡單。椎骨10+14=24個 [1] 

鯛科習性

鯛科魚類不同的種,其棲息地變化也不同;有主要棲息於低層砂泥底或岩礁底,從河口、海灣、近岸乃至大陸架較深均可見其蹤跡,珊瑚環礁海域亦可發現某些鯛科魚類。喜集成小羣覓食。雜食性,主要以底棲甲殼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或海藻為食,偶爾捕食小魚。雌雄同體,且會性轉變,先雌後雄型與先雄雄雌型二種形態型均有。通常在河口域產卵。
鯛科圖冊
鯛科圖冊(17張)
如:真鯛(嘉臘魚)Pagrosomus major、黑鯛(烏頰魚、黑加級)”Sparus macrocephalus、二長棘鯛Parargyrrops edita、四長棘鯛Arggrops bleekeri、黃鯛Taius tumifrons。

鯛科經濟價值

鯛科魚類為我國沿海重要經濟魚類,屬於高級的食用魚類,具高經濟及商業價值,部份種類更是為馴化為養殖魚類。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另外也是甚佳的遊釣魚類。
其中的 真鯛(嘉臘魚)Pagrosomus major,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為我國近海重要的養殖對象;其他如 黃鰭鯛 Acanthopagrus latus、黑鯛 Sparus macrocephalus、平鯛 Rhabdosargus sarba、二長棘鯛 Parargyrrops edita 等,均為我國沿海常見的經濟魚類。

鯛科分佈

鯛科魚類廣泛分佈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海域,僅少數種類可遊人鹹淡水和淡水,如黃鰭棘鯛和黑棘鯛。
黃鰭棘鯛廣泛分佈於紅海、阿拉伯海、印度、印度尼西亞、朝鮮、日本、菲律賓和我國的東南沿海近岸海域。廣東省沿海分佈甚為普遍,在河口半鹹水域亦有分佈。黃鰭棘鯛有明顯的生殖洄游活動,在產卵期來I臨之前約兩個月,從近岸半鹹水海區向高鹽的深海區移動,產卵後又回到近岸。灰鰭棘鯛主要棲息在泥質或沙質底的大陸架或沿岸海域,會進入河口或淡水水域中,幼魚時期棲息在灣內。澳洲棘鯛已知僅僅分佈於西南太平洋區,在我國的台灣海域也有分佈。桔鰭棘鯛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琉球羣島至我國台灣北部,主要棲息在泥地或砂質底地形的大陸架或沿岸海域,會進入河口或淡水域中,幼魚時期棲息在灣內平緩的半淡鹹水域。黑棘鯛在中國沿海均產,以黃、渤海產量較多,主要漁場在山東沿海,常與其他魚類混雜一起被捕獲,漁期在春、秋兩季。
四長棘鯛分佈於印度一西太平洋區,西起南非、紅海及波斯灣,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在我國台灣地區分佈於西南部海域。高體四長棘鯛分佈於印度一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部、紅海,北至台灣海峽,南至澳洲北部,在我國台灣地區分佈於澎湖海域。
黃牙鯛分佈於北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我國產於南海和東海南部。主要漁場在廣東至海南島,近海以廣東沿海產量較多,全年均可捕獲。此魚為南海北部底拖網漁獲中習見的種類之一,一般棲息於較深的海區,近岸淺海區沒有分佈。
犁齒鯛分佈於西太平洋區,由東海至菲律賓。在我國分佈於台灣的北部、東北部及西部海域。二長棘犁齒鯛主要產於我國南海和東海南部的大陸架水域,主要產地在北部灣及雷州半島,分佈深度可達100m,盛產期為每年3月份,會隨着季節的改變遷移洄游,大魚通常在較深海域。四長棘鯛與二長棘犁齒鯛相似,產於南海和東海南部的大陸架沙泥底質的水域,主要產地在北部灣及雷州半島,分佈深度在30~200m,盛產期為每年3月份。
真赤鯛分佈於印度洋北部沿岸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羣島。在我國南北近海均產,但近年產量不多。我國沿海真赤鯛有2種明顯不同的生殖類型。台灣海峽北部的平潭牛山漁場以北至黃渤海海區的真赤鯛為春季(4~5月)生殖類型,台灣海峽南部的廈門五通漁場以南至北部灣的真赤鯛為秋冬季(10~12月)生殖類型。
平鯛分佈於紅海、東南非、阿拉伯海、印度、日本、朝鮮、菲律賓和我國的東南沿海近岸海域,廣東省沿海均有分佈,常與黃鰭棘鯛同時棲息於同一海域 [2] 
參考資料
  • 1.    江世貴,蘇天鳳,夏軍紅等編著,中國近海鯛科類種質資源及其利用,海洋出版社,2012.05,第7頁
  • 2.    江世貴,蘇天鳳,夏軍紅等編著,中國近海鯛科類種質資源及其利用,海洋出版社,2012.05,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