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鷗

鎖定
魚鷗是鷗形目,鷗科,海鷗的一種鳥類。一般體長350~400mm,重約1500~2000克。桔紅色嘴巴,嘴尖端稍彎,上下點綴黑斑。成鳥頭戴“黑帽”,背呈灰白色,腹及翼下白色,白眼圈,黑尾黑翅。因聲音似叫春野貓,又稱“海貓子”。魚鷗屬大型鷗類,是青海湖鳥島上常住的“居民”。魚鷗棲息於湖泊、大河及河流入湖口的河網地區。
中文學名
魚鷗
拉丁學名
Larus ichthyaet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鷗形目
鷗科
鷗屬
魚鷗
分佈區域
內蒙古、青海(夏侯鳥);甘肅、新疆、西藏、四川、廣東(旅鳥)。

目錄

魚鷗簡介

Larus icht hyaetus Pallas——鷗形目,鷗科。
魚鷗
魚鷗(5張)
魚鷗屬大型鷗類,是青海湖鳥島上常住的“居民”。它與其它鷗類顯著不同的地方是嘴巴的近嘴端有一道較明顯的黑斑,橫貫在嘴的上下。繁殖季節黑斑的前後還帶些橘紅色。冬季頭及頸部為白色,眼後及頸背有污色斑,背及翅膀的顏色較淺,與銀鷗相似;繁殖時期嘴基部、下頦到喉、額到頭的後部均為黑色。它成羣活動在鹹湖沼地、三角洲以及內陸海的島上,冬天遷到鹽水湖、沼澤,或具有沙洲的河流以及沿海一帶活動。在青海溺鳥島上,它不與斑頭雁及棕頭鶓等候鳥相混,一般在海灘的另一側集羣築巢,一窩產卵2~3枚,卵為石色,並具有棕色條紋。主要食物是魚類 [1] 

魚鷗鑑別特徵

體形大,翅長在450毫米以上。繁殖期頭和頸部的前段黑色,下背、兩翅翼上覆羽和三級飛羽灰白,體餘部大都白色。非繁殖期頭頸部除眼周圍外,不為黑色。
【雌鳥】頭和頸部的前段黑色,頸餘部、上背、腰、尾上覆羽、尾羽及下體餘部均為白色。下背、兩翅翼上覆羽和三級飛羽灰色。外側初級飛羽淡灰白色,內側初級飛羽灰白色,羽幹淡鉻黃色,第一枚初級飛羽外輞黑色,第1~6枚初級飛羽有寬闊的黑色次端斑;次級飛羽白色,外困中段沾灰。翼下覆羽白色。兩脅亦白色,但具一灰色大斑塊嘴黃色,上下嘴端具有黑色斑。腳灰黃色,爪黑色。
【幼鳥】體型大小與成鳥相似的幼鳥頭部灰褐,無金屬光澤(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989)。
【雛鳥】全身被以污白色絨羽,嘴、跗肉紅色(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989) [2] 

魚鷗分佈

魚鷗棲息於湖泊、大河及河流入湖口的河網地區。集羣棲息繁殖。善飛翔、游泳,在淺水中倒立覓食。以魚、甲殼類及蜥蜴為食。主要分佈內蒙古、青海(夏候鳥);甘肅、新疆、西藏、四川、廣東(旅鳥)。

魚鷗習性

魚鷗於每年4月底5月初交配產卵,每窩2~5枚,3枚居多,卵為橢圓形,暗綠色,帶褐色斑點。魚鷗的孵化期為24~26天,5月末雛鷗出殼,幼鷗出殼便可取食,生長10多天就能下湖,跟父母親到附近淺水區尋覓食物。
參考資料
  • 1.    上海自然博物館 青海省野生動物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青海經濟鳥獸,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第71頁
  • 2.    邢蓮蓮主編,內蒙古烏梁素海鳥類志,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7,第2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