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與熊掌

(成語)

鎖定
魚與熊掌,漢語成語,拼音是yú yǔ xióng zhǎng,意思是比喻俱為所欲,難於取捨之物。選擇不能優柔寡斷,有舍有得,更為珍貴。出自《孟子·告子上》。
中文名
魚與熊掌
拼    音
yú yǔ xióng zhǎng
解    釋
比喻俱為所欲,難於取捨之物
出    處
孟子·告子上》
注    音
ㄧㄩˊ ㄧㄩˇ ㄒㄩㄥˊ ㄓㄤˇ

魚與熊掌成語典故

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也,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孟子説:“鮮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這兩樣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我只好捨棄魚而取得熊掌呀。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這兩樣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我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正義呀。”生命自然是我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勝於生命的,所以我絕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自然是我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那比死亡更可怕的,所以災禍也有不去避開的呀。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一切好保全性命的手段,為什麼不採用呢?如果人們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麼,一切好避開災禍的歪門邪道,為什麼不去做呢?靠這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硬是不肯採用;憑這個歪門邪道就能夠避開災禍,可是有的人硬是不肯用。由此可見,他們想要的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他們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不僅知書達理的人有這種思想呀,所有的人都有,只不過那些知書達理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一碗米飯,一碗肉湯,得到這些就能活命,得不到就會餓死。可是,惡聲惡氣地遞給別人吃,飢餓的路人不肯接受;又踢又踏地丟給別人吃,乞丐也不屑看它一眼。有那優厚的俸祿的誘惑,卻不顧禮貌和道義就接受下來。那優厚的待遇對於我又有什麼好處呢 ?只是為了雕樑畫棟、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窮苦的熟人感激我嗎?向來是寧可斷送性命也不願接受,如今為了雕樑畫棟去做了;向來是寧可斷送性命也不願接受,如今為了大小老婆的侍候去做了;向來是寧可斷送性命也不願接受,如今為了使窮苦的熟人感激我去做了:這也是不能夠強制不做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天性。 [1] 

魚與熊掌成語出處

選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中心論點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或者是“捨生取義。”解題: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理智” [2-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