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洗

鎖定
魚洗,古代中國盥洗用具,金屬製。其形似臉盆。盆底裝飾有魚紋的,稱“魚洗”;盆底裝飾兩龍紋的,稱“龍洗”。這種器物在先秦時期已被普遍使用,而能噴水的銅質魚洗大約出現在唐代。
中文名
魚洗
外文名
The fishwash
別    名
共振盆
地    區
中國
類    型
盥洗用具

魚洗簡介

魚洗 魚洗
這種器物在先秦時期已被普遍使用,而能噴水的銅質魚洗大約出現在唐代。它的大小像一個洗臉盆,底是扁平的,盆沿左右各有一個把柄,稱為雙耳;盆底刻有四條魚,魚與魚之間刻有四條河圖拋物線。魚洗奇妙的地方是,用手快速有節奏地摩擦盆邊兩耳,盆會像受擊撞一樣振動起來,盆內水波盪漾。摩擦得法,可噴出水柱。當兩手搓雙耳時,產生兩個振源,振波在水中傳播,互相干涉,使能量疊加起來,所以這些能量較大的水點,會跳出水面。這是符合物理學的共振原理的。魚洗的製作,無疑涉及到固體振動在液體中傳播和干擾的問題。我國有些博物館,珍藏有這種珍貴的古代魚洗。

魚洗構造

魚洗 魚洗
魚洗演示儀是由青銅澆鑄而成的薄壁器皿,形似洗臉盆,盆底有四條“漢魚”浮雕,魚嘴處的噴水裝飾線從盆底沿盆壁輻射而上,盆壁自然傾斜外翻,盆沿上有一對銅耳。

魚洗現象

當盆內注入一定量清水,用潮濕雙手來回摩擦銅耳時,可觀察到伴隨着魚洗髮出的嗡鳴聲中有如噴泉般的水珠從四條魚嘴中噴射而出,水柱高達幾十釐米。

魚洗原理

魚洗 魚洗
從振動與波的角度來分析是由於雙手來回摩擦銅耳時,形成銅盆受迫振動,這種振動在水面上傳播,並與盆壁反射回來的反射波疊加形成二維駐波
理論分析和實驗都表明這種二維駐波的波形與盆底大小、盆口的喇叭形狀等邊界條件有關。我國漢代已有魚洗,並把魚嘴設計在水柱噴湧處,説明我國古代對振動與波動的知識已有相當的掌握。
根據經書記載,倒入半盆水,雙手用力往復摩擦盆的雙耳,未久,發生共振,盆裏的水居然分成四股水箭向上激射出兩尺多高,併發出震卦爻時的古音,而與黃鐘之聲一致。傳説此物曾於古代作為退兵之器,因共振波發出轟鳴聲,眾多魚洗匯成千軍萬馬之勢,傳數十里,敵兵聞聲卻步。魚洗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制器技術,已達到高超的水平。現今仿古制做的震盆盆內刻有龍形,故亦稱龍洗

魚洗文物故事

魚洗驚現滑板圖案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裏有件魚洗,這件魚洗被放在五塔寺後面的院子裏。遠觀魚洗的外觀很像栽花用的白色花池,池子上方呈圓形,下方有個底座。該魚洗內徑86釐米,外圍周長338釐米。在魚洗的外圈雕刻着4幅兒童玩耍的圖案,其中的1幅圖的中央,有一個石刻滑板,滑板不遠處坐着一位老爺爺,滿面笑容地看着正在玩耍的孩子們。滑板前方有兩個可愛的孩子,他們手上分別抓着兩根細繩。其中一個孩子正用力地埋頭拉繩向前走,另一個則頑皮地笑着回頭看,手裏的繩子也鬆下來了,好像在偷懶。還有一個孩子正開心地一腳踩在滑板上,另一隻腳向後蹬地,雙手同時上舉,好像正準備起跳的樣子。這個姿勢酷似滑板FANS的經典動作。
大膽猜想:滑板起源於康熙年間
據石刻研究專家劉衞東説,該魚洗是康熙年間的物品,簡單地説,魚洗就是養魚的魚缸。魚洗已經成為見證歷史文化的象徵。關於如何辨別該魚洗的年代,據劉衞東介紹,從雕刻風格和表現內容來判斷,它應該是清朝早期圓明園時期的東西。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滑板起源於美國。19世紀50年代中後期,美國南加州海灘社區的居民們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滑板,這是一塊由50×10×50釐米的木板固定在鐵輪子上的簡單運動器械,雖然工具很簡易,但它卻能給人們帶來和衝浪相同的刺激感受。如果300年前的魚洗上就雕刻有 “滑板”圖案,劉衞東大膽猜想,滑板很有可能在300年前就起源於中國。當然,此種猜想還需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