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魚怪病

鎖定
魚怪病是由日本魚怪引起的、發生在身上的病害。日本魚怪幼蟲寄生於魚的體表和鰓上,皮膚及鰓分泌大量黏液,表皮破損,體表充血,尤以胸鰭基部為甚;鰓上皮增生,鄰近鰓小片融合,嚴重時鰓小片壞死脱落,鰓絲軟骨外露;鰭破損;病魚焦躁不安,可引起魚種的死亡。 [1] 
魚怪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佈,在中國尤以黑龍江、雲南、山東最為嚴重,對魚類的感染率可達70%,低的有30-40%,主要危害鯽魚、雅羅魚,鯉有時也有發生。 [1] 
魚怪病的防治可採用破壞日本魚怪生活史週期,從而切斷傳播途徑,達到防治效果。 [2] 
中文名
魚怪病
外文名
Ichthy-oxenus
為害動物
鯽魚、雅羅魚、鯉魚
病    原
日本魚怪
侵害部位
胸鰭
病害類型
寄生蟲病

魚怪病病原特徵

魚怪病的病原體為日本魚怪(學名:Ichthyoxenus japonsis Richardson),屬軟甲亞綱、等足目縮頭水蝨科。雌魚怪較雄魚怪為大,雄魚怪大小為0.6-2釐米×0.34-0.96釐米,一般左右對稱;雌魚怪大小為1.4-2.95釐米×0.75-1.8釐米,常扭向左或右,尤以抱卵及抱幼的個體為甚,其扭向與寄生部位有關,寄生孔在魚體左側,一般日本魚怪在魚體的右側腹腔,蟲體扭向左,便於腹部在孔口呼吸,並與增加蟲體所佔空間有關。蟲體卵圓形,乳酪色,上有黑色小點分佈。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似“凸”形,深沉於胸部,背面兩側有1對複眼,每隻複眼由88只單眼組成,腹面有2對觸肢、1對大顎、2對小顎及1對顎足;口器由上唇、下唇、大顎、小顎和顎足組成。 [2] 
胸部由7節組成,寬大而隆起,有7對形狀相似的胸足,均有執握力,所以屬等足類。腹部6節,前5腹節各有1對雙肢型的腹肢,藉助腹肢不斷前後擺動而進行呼吸;第六腹節又叫尾節,在兩側各有1對雙肢型尾肢。 [2] 
日本魚怪

魚怪病為害症狀

日本魚怪成蟲寄生在魚的胸鰭基部附近,圍心腔後的體腔內,有1孔和外界相通,與魚體內臟有1層薄膜(寄生囊)相隔。囊口周圍都有鱗片包圍,寄生囊壁的構造與魚的皮膚相同,由表皮、真皮組成,寄生囊壁上的血管來自宿主節間動脈。所以日本魚怪幼蟲可能是在宿主胸鰭基部不斷鑽動、擠壓,使宿主體壁向內延伸凹陷而成寄生囊。有時胸鰭基部有一凹陷,但未形成囊,日本魚怪自此向後移,移至腹鰭基部前寄生。寄生孔一般只有1個,極個別的有2個,2個都有寄生囊或僅1個有寄生囊、1個僅為1凹陷。 [2] 
只要有日本魚怪成蟲寄生,無論是1只或幾隻,內臟都萎縮,尤其是性腺發育受到嚴重影響,使病魚完全喪失生殖能力,但在病魚痊癒過程中,魚的性腺會逐漸恢復;當完全痊癒後,生殖能力可完全恢復。魚苗被1只魚怪幼蟲寄生,魚體就失去平衡,數分鐘內即死亡。3、4只魚怪幼蟲寄生在小的魚種的體表和鰓上,可引起魚焦躁不安,鰓及皮膚受損、分泌大量黏液,鰓絲腫脹、缺損、軟骨外露;鰭也被破壞,形成蛀鰭,魚種於第二天即死亡。感染率高的水域,在魚怪放幼蟲的高峯期,在庫邊、湖邊或河邊可以看到一片被魚怪幼蟲寄生而死亡的魚苗、魚種,甚至在網箱中養的較大魚種也引起大量死亡。 [2] 

魚怪病分佈範圍

魚怪病世界各地均有分佈,在中國雲南、山東、河北、江蘇、浙江、上海、黑龍江、天津、四川、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的水域內均有發生,且多見諸於湖泊、河流、水庫等大水面,在池塘中極少發生。其中尤以黑龍江、雲南、山東為嚴重。 [2] 

魚怪病診斷方法

肉眼診斷:魚怪病可根據臨牀特徵和病理特徵做出診斷,但要注意,日本魚怪幼蟲寄生,可引起魚苗、魚種大批死亡;而日本魚怪成蟲寄生,主要是使魚喪失生殖能力,一般不引起病魚死亡。 [2] 
濕片鏡檢:取胸鰭基部有豆狀大小孔口的病魚,剪開孔口,即可見到囊腔內的蟲體,取出蟲體檢視,符合病理特徵的即可確診。 [3] 

魚怪病防治措施

魚怪病預防措施

  1. 徹底清塘;
  2. 日本魚怪感染率高的水域附近的養殖場,在濕片鏡檢日本魚怪繁殖季節,不要從外面進水;
  3. 購進魚種時,如發現有濕片鏡檢日本魚怪幼蟲寄生,應用晶體敵百蟲水溶液進行藥浴;
  4.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優良水質,提高魚體抵抗力。 [2] 

魚怪病治療方法

日本魚怪的成蟲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加上日本魚怪成蟲又寄生於宿主體腔的寄生囊內,所以日本魚怪成蟲的耐藥性比宿主強,在大面積水域中要殺滅日本魚怪成蟲就更困難。但在日本魚怪的生活史中,釋放在水中的第二、三期幼蟲是一個薄弱環節,殺滅了第二、三期幼蟲,就破壞了它的生活史週期,切斷了傳播途徑,是防治魚怪病的有效方法,有以下幾種方案:
  1. 網箱養魚,在日本魚怪放幼蟲的高峯期,在網箱內掛晶體敵百蟲藥袋,或遍灑80%敵敵畏乳劑(也可用海綿吸足敵敵畏乳劑後吊掛在網箱的上風處),每次用量按網箱的水體積計算,每立方米水體放1.5克晶體敵百蟲,或0.5毫升敵敵畏,均可殺滅網箱中的日本魚怪幼蟲。 [2] 
  2. 日本魚怪幼蟲有強烈的趨光性及趨邊性,大部分日本魚怪幼蟲都分佈在岸邊水面,在離岸30釐米的一條狹水帶中,日本魚怪幼蟲的密度為每立方米水體50只,30釐米以外,每立方米水體只有17只,離岸更遠就更少,在水的下層也少。所以可在日本魚怪放幼蟲的高峯期,在沿岸30釐米寬的淺水中灑80%敵敵畏乳劑,每立方米水體0.5毫升,每隔3-4天潑1次,這樣經過幾年之後,可以基本上消滅日本魚怪。 [2] 
  3. 在日本魚怪放幼蟲的高峯期,於網箱周圍用網大量捕捉魚,以減少網箱周圍水體中日本魚怪幼蟲的密度。 [2] 
參考資料
  • 1.    李登來主編.水產動物疾病學 第2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09:第203頁
  • 2.    黃琪琰主編.淡水魚病防治實用技術大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05:第335頁
  • 3.    華鼎可,吳定虎編著.魚蝦類疾病診斷與防治.北京:農業出版社,1992.09:第159頁